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呼吸道感染诊治指南

上呼吸道感染诊治指南


于右美沙芬,且不良反应更多,不推荐用于咳嗽
治疗。
⑸祛痰药:普通感冒者后期可有少量痰液,鼻分 泌物倒流也会带来类似“痰液”的感觉。 儿科常用的普通感冒治疗药物成分见表2,常 用复方制剂的组分见表3
表2 儿科常用的普通感冒治疗药物成分
表3 儿童普通感冒常用复方制剂的组分
注:“—”表示不含有该种成分


有关退热剂比较合理的交替方法

布洛芬10mg/kg,4小时热不退或又上升,服用对
乙酰氨基酚15mg/kg。如4小时后热仍不退或又上 升,继续每4小时交替。

对乙酰氨基酚15mg/kg,4小时热不退或又上升, 服用布洛芬10mg/kg,如4小时后热仍不退或上升, 继续每4小时交替。
有关退热剂的不合理应用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较大,如增加胃溃疡和胃出血 的危险,同时阿司匹林可以影响血小板的功能, 增加出现的几率

研究显示小儿在病毒感染性疾病时使用阿司匹林, 增加发生小儿患Reye综合征的危险

因此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退热剂在小儿中应用(1 项Ⅲ研究)
有关退热剂的不合理应用
注射赖氨匹林(赖氨酸阿司匹林)?
糖皮质激素是否可作为退热剂
鉴于缺乏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的任何国 内外研究证据和文献报道,反对使用糖皮 质激素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Ⅳ)

⑷镇咳药:可分为中枢性镇咳药和周围性镇咳药,又 根据其是否具有成瘾性和麻醉作用又可分为依赖性和 非依赖性两类:a.依赖性镇咳药:如可待因,可直接
抑制延髓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并具有镇痛和镇


退热持续时间: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维 持降温时间有差别,布洛芬维持时间长 退热起效时间: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 热起效时间都很短,但对乙酰氨基酚比布 洛芬起效时间更短 一些 特殊情况:在患儿低血容量情况下,使用 布洛芬退热,增加肾损害的机会(1项I b研 究)。在脱水、肾脏病或同时应用肾毒性 药物的患儿应慎用布洛芬。
注:“—”表示不含有该种成分
七、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一)抗菌药物的使用 过多使用甚至滥用抗菌药 物是普通感冒治疗的误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 童医院资料分析发现62%普通感冒患儿接受抗菌 药物治疗。Arroll等比较11项抗菌药物与安慰剂随 机对照研究,荟萃分析结论不支持使用抗菌药物
(两组间疗效比较P>0.05 )
⑶解热镇痛药:针对普通感冒患者的发热、咽痛 和全身酸痛等症状。该类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等,通过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使体温调节
中枢的调定点下调,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出汗散
热而发挥解热作用。注意:诊断不明者应慎用解
热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而影响诊断,过量使用解
热镇痛药物会损伤肝脏和消化道黏膜。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
(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
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
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有些复方感冒制剂的组分中加 入金刚烷胺,该药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通过阻断M2离子通道,核糖核蛋白(RNP,病毒 RNA与核蛋白的复合体)将不能成为游离型,从而 抑制病毒的复制。金刚烷胺对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
毒、冠状病毒并无抑制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口服,间隔时间 ≥4h,每天最多4次( lla ) 。用药不超过3天 (lb) 布洛芬:5-10mg/kg,口服,每6h1次,每天最多4 次(la)
------王艺,万朝敏,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 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区别
建议:对于体温 ≥ 38.5°C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可采
用退热药物治疗。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其解热镇痛作 用强而迅速,同时还具有抗炎、抗风湿、抗血栓形成的作 用。但其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甚至可引起胃溃疡和胃 出血,对肝、肾功能也有损害,严重者可致肾乳头坏死、 肝昏迷甚致死。其还可引起瑞氏综合症,并造成白细胞、 血小板降低。

研究显示小儿在病毒感染性疾病时使用阿 司匹林,增加发生小儿患Reye综合征的危 险 因此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退热剂在小儿中 应用(1项Ⅲ研究)

有关退热剂的不合理应用
安乃近?

安乃近可致中粒性细胞减少,儿童不推荐应用(1项Ⅲ 研究)

70年代本品所致严重不良反应引起临床广泛关注,陆续
报道指出安乃近临床应用有引发致命性粒细胞减少症的
腹痛、呕吐、腹泻、烦躁等,甚至高热惊厥。
四、并发症
多见于婴幼儿患者,波及临近器官或者向下
蔓延,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
巴结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 。年长儿
患链球菌性咽炎2~4周后可能引起急性肾炎、风 湿热等,故需加强随访。
五、诊断与鉴别原则
(一)诊断原则 普通感冒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而诊断,但须 排除其他疾病,必须注意小儿多种传染病的前 驱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症状相似,如麻疹、流行 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脊髓灰质 炎、乙型脑炎、手足口病等,届时应结合传染 病的流行病史、接触史、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 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加以 鉴别
2010年由中国哮喘联盟和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共 同组织进行的关于“普通感冒的诊治现状与认知程度 的调查”表明,临床医师对普通感冒的认知程度存在 不足,存在治疗上的盲目性、重复用药尤其不恰当联 合用药,过多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现象。 本着改善儿科医师对普通感冒的认识,避免因治 疗不当所致的危害,提高临床的诊治水平,国内部分 儿科呼吸病学专家参考国内外有关指南和研究治疗, 共同制定了《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
年长儿可能主诉咽痒、咽痛和咽部灼烧感。患儿可 因耳咽管阻塞出现听力减退,也可有流泪、味觉迟钝、呼 吸不畅、咳嗽、少量咳痰等症状,全身症状轻,发热不明
显或仅有低热。严重者则可高热,出现乏力、畏寒、四肢
酸痛、头痛和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婴幼儿普通感冒往往鼻咽部卡他症状轻而全身症状 较重,常骤然起病,呈高热、咳嗽、食欲减退,可伴有
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 范诊治专家共识 (2013年)
主要内容
一、前言 二、病因及危险因素 三、临床表现 四、并发症 五、诊断与鉴别原则 六、治疗及预防 七、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八、预防
一、前言
普通感冒即急性鼻咽炎,是上呼吸道感染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URTIs) 的一个最常见类型,也是儿科容易滥用抗菌药物的 疾病,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其年幼儿,每年最多 可达 5~7 次 / 年。普通感冒影响患儿的健康和学习积 极性,可能并发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乃 至肺炎等;另一方面,小儿肝脏解毒和肾脏排泄等 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用药不当较易引起不良反应, 甚至对健康造成的危害甚于疾病本身。
退热剂临床应用的有关问题
是否可以交替应用退热剂?

对严重持续性高热建议采用退热剂交替使 用方法:
先用布洛芬10mg/kg,4h后对乙酰氨基酚15mg/kg(1项la研 究) 对乙酰氨基酚12.5mg/kg,4h后布洛芬5mg/kg每4h交替使 用,疗程不超过3d (1项lb研究)
------王艺,万朝敏,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 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
表一
普通感冒与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部分疾病鉴别要点
六、治疗及预防
(一)治疗原则 普通感冒具有一定自限性,症状较轻者无 需药物治疗,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者则需服 药,以对症治疗为主,并注意休息、适当补充 水分、避免继发细菌感染等。
目前,临床对普通感冒者存在重复用药、不恰当联 合用药和盲目用药等问题,例如含退热成分的复方感冒制
⑵抗组胺药: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抑制小血管扩张, 降低血管通透性,消除或减轻普通感冒患者的打 喷嚏和流涕等症状。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 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尚具有抗胆碱作用,有助于 减少鼻部分泌物、减轻咳嗽症状,第二代抗组胺 药则无抗胆碱的作用。因此,第一代抗组胺药 (如氯苯那敏)及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碱)通常 作为经典复方制剂被推荐用于普通感冒早期的对 症用药。
(二)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病毒感染者外周白细胞总数不高 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 增加,重症患者可有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 下降。细菌感染者外周白细胞可增高,中性粒 细胞增高 病毒学检查:多用于流行病研究,临床一般 不必开展普通感冒的病毒学检查。
(三)鉴别诊断
普通感冒与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部分疾病 鉴别要点见表1.
(三)中药
中药的泛用、误用及其不良反应的报
道近年有所增多。临床实践中,普通感冒的中西 医结合疗法已被广泛采用,而许多治疗普通感冒
药物又同时含有中药和西药。应用中药时注意以
下几点 :
对其组分应充分了解; 选择最适宜的中药方剂或中西医混合药物,避免 错误用药; 需重视理化 性质的配伍,避免形成难溶性物质、 有毒化合物或酸碱中和等而造成的疗效下降; 注意药理作用的配伍,避免引起 生物效应的拮抗 作用。
目前普通感冒发热已不使用阿司匹林儿童制
剂,世界卫生组织主张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
的儿童不应使用阿司匹林。尼美舒利解热镇痛作
用和抗炎作用均较强。但该药在儿童治疗应用中 引起多起严重肝脏毒副 物。
有关退热剂的合理应用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用法
性体质儿童易患感冒,而其鼻炎症状又常与普通感冒相
混淆。免疫缺陷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普通感冒患儿症状
多较严重。
三、临床表现
普通感冒常发生在季节交替之际尤其冬春季,起
病较早,以鼻部卡他症状为主,可有喷嚏、鼻塞、流
清水样鼻涕、咽部充血等症状,始于感染后的10~12h,
2~3d 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轻,持续时间约为 7~10d , 部 分 患 儿 症 状 可 持 续 到 3 周 甚 至 更 长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