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万亩肉苁蓉种植试验基地项目建议书一、公司简介:鄂尔多斯市兴盛源农林牧渔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5000万元,项目法人:丁永明。
公司现有职工217人,其中有工程师职称4人,高级技师3人,平均年龄39岁。
现公司总部位于康巴什珠江B区。
公司在伊金霍洛旗阿镇有一处占地700亩肉食品加工厂一处,年产值1200万元,在杭锦旗有一处占地5000亩种养殖基地,现产值达1400万元。
在鄂托克旗什拉布日都拉布日都村流转了10000亩沙漠土地,2015年开始种植5000亩梭梭,计划到2016年种植梭梭林基地10000亩,从2016年开始嫁接肉苁蓉。
鄂托克旗作为肉苁蓉的产区之一,在人工种植肉苁蓉方面具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气候条件,开发肉苁蓉人工种植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能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大种植推广力度,优化产业结构。
二、肉苁蓉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概况肉苁蓉俗名大芸,是列当科的一个属,全世界有20余种。
我国有盐生肉苁蓉、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兰州肉苁蓉、沙苁蓉、迷肉苁蓉等6种和白花盐苁蓉1个变种。
主产于中亚、西亚及我国的内蒙古、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一带的荒漠中,适于在光照充足、雨量少、干旱、积温高、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生长,具有一定抗寒和抗旱性。
肉苁蓉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抗衰老等多方面功效,为补肾壮阳处方中使用频度最高的药物。
肉苁蓉是一种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0~60cm 不等,其寄主有护沙植物梭梭、盐爪爪属植物、柽柳科植物、珍珠柴及禾本科植物芨芨草等。
当寄主根毛接触到肉苁蓉种子时,便从种孔进入,释放特定化学激素,诱导种子萌发,萌发的种子将吸器深入寄主根部,吸收营养和水分,逐渐形成了根状茎,根状茎上产生不定芽,形成新的肉质茎,内质茎大部分的时间在土中生长,只在4~5月才将穗状花序伸出地面,开花结实,从出土到种子成熟大约1个月左右,种子成熟后,散落于流沙中,地上茎枯烂,植株死亡,完成一个发育期。
肉苁蓉由于其显著的多种药效,及其在保健、美容中的功效,造成对原药量的需求猛增。
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地大量采挖,肉苁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现已列为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之一,其寄主梭梭也同样被评为渐危物种。
由于肉苁蓉以及寄主梭梭或白梭梭都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受到了国际和国内广泛关注。
将沙漠治理和发展沙漠经济相结合,是未来沙漠治理的发展方向。
在沙漠上种植肉苁蓉,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鄂托克旗发展肉苁蓉种植的可行性1、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已趋成熟为保护野生资源及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明令禁止采挖野生肉苁蓉,并鼓励通过人工种植、繁育来有效解决肉苁蓉资源短缺的问题。
肉苁蓉的人工栽培始于1981年中国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和内蒙古阿拉善盟医药公司合作研究,以梭梭为寄主进行肉苁蓉接种。
中科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刘铭庭研究员从1993年开始,持续进行了人工种植红柳大芸的试验和推广工作,2000年培育500亩红柳大芸获得成功。
宁夏永宁县甘草种植场从1998年开始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沙荒地上进行肉苁蓉人工种植和基地建设;2005年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在呼和木独镇人工种植10万亩梭梭林,接种肉苁蓉获2000亩取得巨大成功。
回顾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的历程,20多年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已基本解决了以下的几个关键问题。
2、通过观测野生肉苁蓉的生长发育规律,基本摸清了种子的成熟时期及收获采集方法。
3、通过反复试验,初步解决了种子发芽难问题,找到了打破种子休眠方法,解决了种子长期不发芽的难题,使其接种率提高了10倍以上,提高了肉苁蓉种子的利用率。
4、通过在多种寄主上接种试验,选择出了最佳寄主及高产栽培方法,并发现能寄生肉苁蓉的寄主有6个以上,扩大了种植范围。
5、总结出了各种寄主的最佳接种深度和部位。
四、鄂托克旗发展肉苁蓉的优势本草记载肉苁蓉的最早产区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鄂尔多斯市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宁夏永宁等地,由此可知鄂托克旗是肉苁蓉的道地产区之一。
鄂托克旗地处毛乌素沙地西南,属典型的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沙区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积温高、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时数为3029h,平均气温7.5℃;年降水量208.30mm,无霜期178d,海拔1370~2200m,地下水充足,具备发展肉苁蓉GAP(中药材标准化栽培)种植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气候条件。
2、旗内有丰富沙荒地资源和寄主植物肉苁蓉适宜在沙丘平缓的沙土、盐渍化沙土的半流动沙漠地带生长。
全旗有风沙地41.5万亩,其中半固定沙地17.1万亩,现有沙区灌木林约2.50万亩,初步估计适宜种植肉苁蓉的半固定沙地和沙区灌木林约5万亩左右。
另外,北部荒漠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白刺等荒漠灌丛,并有盐生肉苁蓉分布,面积约4万亩,这些都为鄂托克旗发展肉苁蓉的人工栽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五、肉苁蓉人工种植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分析投入:①固定设施每亩一次性投入400元,按10年分摊,每年40元;②每亩种子、接种费等投入1250元,按10年分摊,每年25元;③正常生产性投入每年170元。
合计每年每亩投入费用335元。
产出:种植后从第3年开始每亩产鲜苁蓉125~300kg,市场价25~45元/kg,按35元/kg计算,每亩年产值4370~10500元。
以上的产出按最低分析,实际产出高于以上分析。
利润:每亩每年纯利润4035~10165元。
每亩肉苁蓉在管理正常的情况下可连续采挖15年以上。
1亩沙漠的肉苁蓉收入超过10亩耕地的收入,而用水量仅是1亩耕地的1/300~1/600。
且节约大量的人工,保护了珍贵的水资源。
2、生态效益分析肉苁蓉是寄生于梭梭等沙生灌木根部的一种中草药。
梭梭是良好的防沙固沙灌木,不仅能有效地防止沙化和风蚀,减少风沙灾害,而且具有明显的降低风速和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
发展肉苁蓉人工种植,可大幅增加沙区植被覆盖率,改善沙区生态环境。
3、社会效益分析改造沙漠、变害为利,增加沙区经济收入,加快沙区经济发展,提高沙区人民生活水平,同时,满足社会对加工原料的需求,减少人对自然环境及野生植被的破坏。
可以肉苁蓉种植为基点,引导和发展鄂托克旗药材种植产业。
4、开发途径4.1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与国内大专院校开展合作,开展适合当地地理气候特点的肉苁蓉人工种植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提高接种成活率,完善栽掊技术体系,使之便于操作,群众易于接受,适于大面积推广。
4.2建立种植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规模经营,从土地、栽培技术服务和种子供应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扶持,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肉苁蓉人工栽培。
4.3积极与国内大中型中药企业如中国药材公司、扬子江药业、同仁堂、天津天士力、汇仁肾宝、健力宝等企业合作建立肉苁蓉药材GAP基地。
在适当的时机可考虑成立肉苁蓉药材种植公司,发展药材订单种植。
4.4肉苁蓉种子价格昂贵,目前的市场价格为10000~75000元/kg,在规模种植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肉苁蓉种子生产基地,发展药材种子行业。
4.5肉苁蓉系列保健品的深开发。
六、肉苁蓉市场开发前景分析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与对外交流的加强以及国内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国内、国际市场对肉苁蓉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2000年,韩国和日本两地汉药商协会组织的进口资料表明,中国向这两个国家出口肉苁蓉原料分别为120吨和200吨。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的年需求量保持在4000吨~5000吨,国际市场需求量达到12000吨,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增加,肉苁蓉资源已急剧下降。
目前,国内市场对肉苁蓉的年需求量大约在3500t左右,国际市场每年对肉苁蓉的需求量约为1000t,1989年调查资料表明,全国肉苁蓉的蕴藏量为2000t,但1989-2002年实际采挖量年均约209t,再加上预测的人工培育肉苁蓉年均产量1070t总计才1279t,而其中人工培育肉苁蓉的产量并不是实际产量。
因此目前肉苁蓉产量与国内外市场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肉苁蓉作为中草药在中国已有1800年的历史,其利用开发的主要产品有苁蓉酒、苁蓉口服液、苁蓉胶囊、苁蓉保健饮料以及各种含有肉苁蓉的药丸、药母、片剂、粉剂等产品。
但与目前市场需求相比产品形式较为单一,技术含量低,多为一般加工制剂。
可以预见,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对肉苁蓉药用成分及其药理分析和药用活性物质的深入研究,肉苁蓉的利用空间将会越来越宽,今后的贸易量仍会继续增长,其发展前景必将被人们所看好。
七、公司发展计划2015年我公司利用在鄂托克旗什拉布日都拉布日都村公司自备基地,建设10000亩肉苁蓉种植基地项目。
在乌兰镇建一处肉苁蓉深加工厂。
从二零一六年开始,公司利用自己的种植基地带动农牧民自己种植。
经营模式为公司+农牧户+银行。
公司提供技术指导,籽种供应,产品回收。
农牧民按公司的订单种植。
银行向农户提供籽种贷款,由公司担保,用产品收入还贷。
通过上述模式,计划在五年内发展肉苁蓉种植5000亩。
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共计产生3.5亿的经济效益,农牧民每户5亩计算,能使1万户农牧民每户增收35000元,能治理50000亩流沙,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而公司的深加工能使公司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可解决鄂旗500人就业问题,而随着鄂托克肉苁蓉品牌的创立使鄂旗的肉苁蓉产业逐渐扩大,影响到全国及世界,提高鄂旗在外界的知名度,为鄂托克的品牌走出去打下坚实的基础。
鄂尔多斯市兴盛源农林牧渔业开发二○一五年四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