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茶文化

浅谈茶文化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制茶方法出现改 变,给饮茶方式带来深远的影响。 明代后,由于制茶工艺的革新,团茶、饼茶已较多 改为散茶,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 为主发展。


一煮茶法 二煎茶法 三点茶法 四泡茶法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二饮。唐代以前无制 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 饮。 煎茶法是指陆羽在《茶经》里所创造、记载的一种 烹煎方法,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 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而煮茶法 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煎茶 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 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

斗茶,多为两人捉对‚撕杀‛,三斗二胜。 决定胜负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汤色,二是汤花。

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
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 色偏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 色泛黄,则采制不及时;色泛红,是烘焙火候过了头。

汤花是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也有二条标
宋辽点茶 见于河北宣 化下八里村6号 墓辽代壁画。 壁画中共有6人 ,一人碾茶, 一人煮水,一 人点茶,反映 了当时的煮茶 情景。

南宋开庆年间,斗茶的游戏漂洋过海传入了日本逐 渐变为当今日本风行的‚茶道‛。


平安时代初期(唐),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 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 开始种植,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 镰仓时代(南宋),日本荣西禅师在中国学到了茶 的加工方法,还将优质茶种带回日本传播,他于公 元1211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 记》。
Hale Waihona Puke 《晏子春秋》记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饭, 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又《尔雅》中,‚苦荼‛ 一词注释云‚叶可炙作羹饮‛ 茶叶利用方法前进了一步,运用了当时的烹煮技 术,并已注意到茶汤的调味

秦汉时期,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开始出现 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再晒干或烘干以 存放,饮用时,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 并加上葱姜和桔子调味。
(二)礼法 茶道活动是要遵照一定的礼法进行,礼既礼貌、礼节、 礼仪,法即规范、法则。“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 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 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陆羽《茶经》“五之煮”)此为唐代煎茶道中的行茶规矩。 “童子捧献于前,主起举瓯奉客日:为君以泻清臆。客 起接,举瓯曰:非此不足以破孤闷。乃复坐。饮毕,童子接 瓯而退。话久情长,礼陈再三。”(朱权《茶谱》序)此为 宋明点茶道主、客间的端、接、饮、叙礼仪,颇为谨严。

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 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 日本茶将蒸过的茶叶自然干燥,研成粉末,这样的 茶叶就称为“抹茶”。 到室町时代,畿内的茶农为了对茶叶评级而举行品 茶会,由这种茶集会发展成为许多人品尝茶叶的娱 乐活动,并发展了最初的茶道礼仪——斗茶




足利义满——对斗茶进行 了提炼,为向宗教性质的 “书茶院”过渡做了铺垫 足利义政——建造了“同 仁斋”,地面用榻榻米铺 满,一共用了四张半。这 种铺满榻榻米的室内设计 为后世所借鉴,由此形成 了各式各样的“茶室”。
日本茶室

“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 “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
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
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 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 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

茶道有繁琐的规程:
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主持人的动作要 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茶 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接待宾客时,待 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 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 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点茶、 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 术和训练。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 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热情相送。
中华茶道,就其构成要素来说,有环境、 礼法、茶艺、修行四大要素。 (一)环境 茶道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所进行的茶事活动,茶道对环境 的选择、营造尤其讲究,旨在通过环境来陶冶、净化人的心灵, 因而需要一个与茶道活动要求相一致的环境。茶道活动的环境 不是任意、随便的,而是经过精心的选择或营造。茶道环境有 三类:一是自然环境,如松间竹下,泉边溪侧,林中石上。二 是人造环境,如僧寮道院、亭台楼阁、画舫水榭、书房客厅。 三是特设环境,即专门用来从事茶道活动的茶室。茶室包括室 外环境和室内环境,茶室的室外环境是指茶室的庭院,茶室的 庭院往往栽有青松翠竹等常绿植物及花木。室内环境则往往有 挂画、插花、盆景、古玩、文房清供等。尤其是挂画、插花, 必不可少。总之,茶道的环境要清雅幽静,使人进入到此环境 中,忘却俗世,洗尽尘心,熏陶德化。
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以鲜白为上;第二是汤花泛起后, 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如果茶末研碾细 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匀细,好像‚冷粥面‛, 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被称为‚咬 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 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
宋辽茶具 见于辽代张文藻墓壁 画《童嬉图》。壁画 右有四个人物,四人 中间放茶碾一只,船 形碾槽中有一碾轴。 旁边有一个黑皮朱里 圆形漆盘,盘内放有 曲柄锯子、毛刷和绿 色茶碾。盘的上方有 茶炉,炉上坐一执壶。 画中间的桌子上放着 些茶碗、贮茶瓶等物。 壁画真切地反映了辽 代晚期的烹茶用具和 方式。

点茶法是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 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用茶笼 击拂。
泡茶法是以茶置茶壶或茶盏中,以沸水冲泡的简便 方法。 陆羽《茶经· 六之饮》载:"饮有粗、散、末、饼 者,乃斫(zhuo)、乃熬、乃炀(yang)、乃舂, 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庵茶。"


宋辽点茶 见于河北宣化下八 里村1号墓辽代壁 画《点茶图》。壁 画描绘了两人正在 配合注汤点茶的情 景。


三、饮茶风俗成于唐 隋唐时,茶叶多加工成饼茶。 为改善茶叶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 此外,已使用专门烹茶器具,论茶之专著已出现。 《旧唐书· 李玉传》:"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 所资,远近同俗,既怯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 嗜好尤甚。“ 茶于人如同米、盐一样不可缺少,对于田间农家, 尤其嗜好。





具体过程就是: 当锅内的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沸水声时, 是第“一沸”,这时要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的盐调味, 尝尝水的味道。 当水煮到锅的边缘出现连珠般的水泡往上冒的时候,是 “二沸”,这时需舀出一瓢开水,用竹夹在水中搅动使 之形成水涡,再用量茶小勺取适量的茶末投入水涡中心。 待水面波浪翻滚时,是“三沸”,这时将原先舀出的一 瓢水倒回锅内,使开水停止沸腾。此时,锅内茶汤表面 即生成厚厚沫饽,但需及时将茶沫上形成的一层黑水膜 去掉,因为它会影响茶汤的味道。 然后再将茶汤均匀地舀入三个或者是五个茶盏中,而每 盏的茶沫要均匀,陆羽认为茶汤的精华就是这茶汤上面 的沫饽。

若琛瓯即品茶杯。为白瓷翻口小杯,杯小而浅,
容水量约10-20毫升。现在常用的饮杯(区别于闻 香杯),有两种。一种是白瓷杯,另一种是紫砂杯, 内壁贴白瓷。


除了这四种必备茶具外,乌龙 茶的冲泡中,仍用到其它名目 繁多的茶具,简单介绍如下: 茶船和茶盘 茶海 茶荷 闻香杯 茶匙 茶盂、茶夹、茶则、茶漏等






端茶要得法。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 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 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如果你是女性的话.杯子的拿法应该是右上左 下.即右手握手着杯子的二分之一处,左手拖着杯子底部.如果你是男性 的话.则双手水平拱握着杯子的二分之一处 倒茶 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倒 茶要浅;倒酒要满,茶壶嘴不能对这客人 。茶要浅,有个道理,叫十 分水的容量,倒满七分,留得三分人情在(倒茶倒七分,七分茶水, 三分人情)。俗话说“茶满赶人”,意思就是,茶倒得太满了就是在 赶客人走。 倒茶顺序 如果客人不止一位,还要给客人分出个先后.如果都是同性, 可以先从年长的开始;如果异性结伴,则先从女士优先,再敬年长的人; 但如果对方有职称应当先从领导开始,再女士或年长者 倒茶位置 在别人的右后方倒茶,在靠近之前,你应该先提示一下:"为 你奉茶."以免他突然向手转倒了一地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 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 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 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 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 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 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 魂。 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 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 道,则是继承唐宋遗风。


所谓的‚茶室四宝‛:玉书(石畏)、潮 汕炉、孟臣罐、若琛瓯
玉书(石畏)即烧开水的壶。为赭色薄瓷扁形壶,容水 量约为250毫升。水沸时,盖子‚卜卜‛作声,如唤人 泡茶。 潮汕炉是烧开水用的火炉。小巧玲珑,可以调节风量, 掌握火力大小,以木炭作燃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