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新品种甬优1538及高产栽培技术
翟超群
(江苏省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昆山215300)
甬优1538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选配的杂交品种,江苏省昆山市于2010年开始引进试种,先经过2年的小区试验进行新品种生产力比较试验,再开展2年的新品种示范种植,通过4年的种植,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米质优,具有理想的株型和较强的杂种优势。
2012年该品种百亩丰产方经苏州市农委组织专家实产验收,最高田块单产达12096.0kg/hm 2,2013年该品种典型高产田块经江苏省
农委组织专家实产验收单产达12486.0kg/hm 2,其产量潜力较甬优8号有显著优势。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主要农艺性状 甬优1538株高115cm ,株型较紧凑,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偏强,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相较好,抗倒性强;一生总叶片数18叶左右,地上部伸长节间6个。
该品种在太湖稻作区机插栽培5月22日播种,8月27日始穗,9月1日齐穗,11月2日成熟,全生育期164d 。
每hm 2有效穗在222万左右,每穗总粒数在264.7粒左右,结实率91.5%,千粒重23.5g ,理论单产1238
2.5kg ;稻穗易落粒,谷粒长,粒型佳,充实度较好;米质达国标3级优质稻米。
1.2 产量表现 2010-2011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每hm 2平均产11890.5kg ,较对照甬优8号增产1
2.3%,
2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百亩示范方平均产11823.0kg ,较对照甬优8号增产10.6%;2013年典型高产田块平均产12486.0kg ,较对照增产16.3%。
1.3 抗逆性 对甬优1538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和成熟期的倒伏情况调查表明,该品种在机插条件下,低感白叶枯病、纹枯病和穗颈瘟病,中感纹枯病,田块未见倒伏现象,抗倒伏能力较强。
2 主要高产栽培技术
2.1 播期和播量 甬优1538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
20-30日,过早播种,生产上麦油茬口无法衔接;过晚或推迟播种,全生育期缩短影响生长量,易导致产量下
降。
每hm 2适宜的播种量为15.0 18.0kg 。
2.2 播种质量 尽可能采用“播种流水线+硬盘+营
养土+壮秧剂+无纺布”的技术要领进行播种,同时根
据茬口按照秧龄来推算播期,根据插秧进度分批播种,确保批批适龄移栽。
2.3 合理稀植 秧龄掌握在15 18d ,力争提早移栽,
争取壮苗早发,每hm 2移栽13.5万 1.8万穴,每穴栽插1 2棵秧苗。
2.4 肥料运筹 合理的肥料运筹是促进机插稻稳健生长,充分发挥肥料增产效益的重要手段。
具体基肥施用应根据土壤地力、茬口等因素综合考虑。
甬优1538宜施足基肥,50% 60%氮肥和50%钾肥作基肥,每hm 2施45%复合肥450kg 、碳铵450kg 。
第1次追肥在栽后5 7d ,每hm 2追施尿素112.5kg ;第2次分蘖肥在7月15日前结束,施尿素225kg ;于7月下旬施氯化钾112.5 150.0kg 。
后期结合病虫防治喷施1 2次叶面肥有助于防止早衰,增强叶片的光合能力。
2.5 水分管理 机插结束后应及时灌水护苗,水深保持在苗高的1/2;栽后2 3d 采取薄水层管理,一般水深为2 3cm ;稻苗活棵后即进入分蘖期(插后10d 左右),这时应浅水勤灌,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即后水不见前水,如此反复;栽插后15d 左右、单位面积苗数达到穗数苗80% 90%时第1次轻搁田,切忌一次重搁,造成有效分蘖死亡,经3 4次轻搁田,土壤逐渐沉实硬板,达到“四边裂细缝、田中不陷脚”的搁田标准;抽穗至抽穗后20 25d ,稻株需水量较大,应以保持浅水层为主;在抽穗25d 后,根系逐渐衰老,稻株对土壤还原性的适应能力减弱,此时宜采用间歇灌溉法;成熟前7 10d 灌1次跑马水。
2.6 病虫害防治 要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和田间的具体病虫情况及时用药,应选择低毒、无残留的化学农药品种或生物农药,鼓励结合生物防治进行综合防治。
重点控制恶苗病、稻蓟马、条纹叶枯病、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稻曲病的发生为害,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纹枯病、穗颈瘟病的防治。
(收稿日期:201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