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要想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关键是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但临床上很多患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病情发展到晚期,此时治疗难度较大,在治疗方法的选
择上也受到诸多限制,那呢?
癌症晚期疾病的消耗较大,患者由于肿瘤的侵害,体质普遍较弱,此时再对患者进行杀伤性的积极性治疗并适应合,而且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有很多晚期患者不是死于疾病的本身,而且由于过度杀伤性的治疗,因此对于晚期的治疗应以患者为主,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而且可以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对于癌症晚期的治疗,手术的时机已经错失,患者可以全身性的化疗和局部的放疗,起到抑杀癌细胞,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但不管是放疗还是化疗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建议在放化疗期间联合中医药的治疗,能够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
对于不能或者不愿放化疗的患者,可以选择中医保守治疗,能够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癌症晚期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症状表现也越来越多,会出现腹水、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也需要对症处理。
当出现腹水的情况时,要及时查明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腹水;如果患者出现疼痛,应进行止痛的治疗,可以服用西医的止痛药;如果出现食欲不振,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增强体能,改善体质等。
当出现适应症状时,患者还可以采用中医药的调理,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症用药,基本上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也不会损伤机体,在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中医治疗善长调节患者混乱的机体内环境,将扶正与抗癌同时进行,补充患者的元气,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抗肿瘤能力,应及时配合治疗。
作为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的袁希福,自幼便接触中医,熟读中医古典名著。
此后,其还曾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为从事中医治疗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3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袁希福接诊了大量病例,并摸索出了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辨证论治新体系,提出了三联平衡理论。
如今,在该
理论的指导用药下,部分肿瘤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有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为了更好的弘扬国粹中医,让中医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在袁希福的号召下,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先后组织召开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每次大会的召开无论是对肿瘤患者的康复、对传承弘扬中医文化,亦或是对中医事业发展,都是一件好事,促使人们对中医由不了解到了解、由误解到理解、由曲解到通解。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赵俊义(化名),男,43岁,脑胶质瘤,河南新乡人
2011年11月份时,赵俊义突然说不出话,人也无任何意识地趴在地上。
经过详细检查,赵俊义被确诊为脑胶质瘤。
确诊后,赵俊义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随后又接受放疗。
在放疗过程中,赵俊义经病友介绍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
2012年4月26日,赵俊义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初诊,仅用药1个月,胳膊疼痛减轻了;2个月后,胳膊能缓慢抬起了。
看到治疗希望后,赵俊义此后一直坚持服用中药。
用药至2014年年底时,复查结果一切正常,随后按照袁希福院长建议定期服用即可。
2017年9月24日,赵俊义受邀参加了希福中医第五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他的身体一切如常,平时打打牌,出去转转,为家人做做饭,生活怡然自得。
案例2:案例1:边枝花(化名),女,卵巢癌晚期,河南南阳人
2010年底,退休在家的边枝花突然感觉肚子有些鼓胀,在当地治疗失效后,症状持续半年有余,才在家人的催促下赶到医院检查,查出了:卵巢癌晚期。
确诊后,一家人立刻把边枝花送到了省肿瘤医院开始化疗,但老人家年事已高,身体完全耐受不住化疗的副作用,才一次化疗,身体就垮的很蛮横,极度虚亏,恶心吃不下饭,路都快走不成了。
家人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经打听找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
2011年5月24日,边枝花到希福医院开始了中药治疗,果不其然,药效很快便显现出来,吃饭、气色都有明显好转,整个人面色红润许多。
从这以后,边枝花就开始坚持中药治疗,大凡除了到外地复查期间停药外,基本一日一付,没间断过。
截至2019年8月29日,老人家已经在中药的帮助下,扛过了六十余次化疗,与癌抗争了八年时间。
(以上为真实治疗案例,在实际治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例外,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漠患者与家属严谨选择,理性就医。
)
癌症晚期的治疗应以患者为主,在控制病情的同时,也要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一定要结合或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方法,切勿为了追求无瘤生存而舍本逐末。
提示:癌症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
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