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合作用重点知识表格

光合作用重点知识表格

1.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CO2+ H2O (CH2O)+ O2
组成要素
内涵
场所
叶绿体
条件
光照
反应物
CO2和H2O
产物
有机物和O2
能量
光能转变化学能
主要影响因素
CO2、光能等
2.叶绿体中的色素
色素种类
颜色
定性滤纸条上显现的色素层析图谱
联系
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了ADP和Pi;
②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光反应是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的准备阶段,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是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完成阶段。两者是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
(2)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分析
条件
条件
只在光下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物质变化
无机物 有机物
有机物 无机物
能量变化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热能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代谢类型
同化作用(或合成作用)
异化作用(或分解作用)
范围
绿色植物细胞
几乎所有活细胞
吸收光谱
主要功能
化学性质
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橙黄色
①橙黄色
蓝紫光
吸收、传递光能
①四种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中,
②叶绿素的化学性质没有类胡萝卜素稳定,其合成易受温度、光照和Mg等的影响
叶黄素
黄色
②黄色
吸收、传递光能

绿

叶绿素a
蓝绿色
③蓝绿色
蓝紫光
红橙光
少数吸收、转化光能;大多数吸收、传递光能
联系
(2)[H]、ATP来源、去路的比较
来源
去路
[H]
光合作用
光反应中水的光解
作为暗反应阶段中的还原剂,用于还原C3成有机物等
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产生
用于第三阶段还原氧气,产生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ATP
光合作用
在光反应阶段合成ATP,其合成所需能量来自于色素吸收转换的太阳能
用于暗反应阶段C3还原时的能量之需,以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叶绿素b
黄绿色
④黄绿色
吸收、传递光能
3.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实验
变量分析
结论或结果
自变量
因变量
普利斯特利实验
植物具有更新空气的能力
英格豪斯实验
普利斯特利实验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成立
萨克斯实验
光照
颜色变化
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合成了淀粉
恩格பைடு நூலகம்曼实验
光照
好氧性细菌的分布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CH2O)等
物质转化
①水的光解
2H2O 4[H] + O2
②ATP的生成
ADP + Pi ATP
①CO2的固定
CO2+ C5 2C3
②CO2的还原
2C3 (CH2O)+ C5+ H2O
能量转化
光能→ATP中活跃化学能
ATP中的活跃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实质
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放出O2
同化CO2形成(CH2O)(酶促反应)
C3
C5
[H]和ATP
(CH2O)
CO2浓度不变,停止光照
增加
减少
减少或没有
减少或没有
CO2浓度不变,突然光照
减少
增加
增加
增加
光照不变,增加CO2浓度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光照不变,降低CO2浓度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或没有
5.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1)区别与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叶绿体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
有氧呼吸
第一、二、三阶段均产生,其中第三阶段产生最多,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
作为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鲁宾-卡门实验
标记物质(H218O与C18O2)
O2的放射性
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来自水
卡尔文实验
发现了CO2的固定和还原过程
4.光合作用的过程
(1)区别与联系
光反应
暗反应
场所
叶绿体的类囊体
叶绿体基质
时间

较缓慢
条件
光合色素、光、酶
多种酶
反应物
H2O、ADP、Pi
[H]、ATP、CO2、C5
产物
O2、[H]、AT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