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营养须知一、营养的重要性1.生命的摇篮--水地球上自从有了水以后,才逐渐有了生命。
一切生物无论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离开水就无法生存。
因此,水被称为是生命的摇蓝。
人们常说:"鱼儿离不开水",其实人也离不开水。
一个人可以绝食几天,却不能绝水几天,一旦绝水3天就将面临死亡。
水在人体内的血浆中占90%,肌肉中占72%。
即使是铁骨铮铮的硬骨中也含有25%的水,甚至牙齿中含水也达10%。
在人体中的水,55%是细胞内液,16%是细胞间液,7.5%在血浆中。
这些水在都可通过细胞自由交流,一般每天交流量可达48升,相当于48千克(96市斤)。
水具有以下7个营养功能:(1)参与体内一切物质的新陈代谢人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水。
(2)水在体内有润滑作用例如泪液可防止眼球干燥,唾液及消化液有利于吞咽和咽部湿润。
(3)运输体内物质水是血液的主要成分之一。
血液所以能循环,主要靠水的载体作用和流动作用(4)有非凡的溶解能力体内的无机盐和各种有机化合物,各种酶和激素都需要水来溶解。
(5)调节体温人体物质代谢时产生的热量较多。
水能吸收多余的热量,使人的体温不发生明显的波动。
人体出汗可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使体温能维持正常状态。
(6)水的最大功能是参与食物的消化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器官的消化液来完成的。
而各种消化液如唾液、胃液、胆汁、胰液中的绝大部分是水分。
(7)提供做功的能力如果人体水分减少4%~5%,做功的能力就会下降20%~30%。
人体对水的需求量,可按每千克体重来计算,一般每日婴儿每千克体重需水量110毫升。
水的需要量还可随环境温度而变动。
当气温在220C时需22毫升,当气温升到370C以上时,则需要38毫升水。
机体每日水的来源主要来自直接饮水或食物所含有的水分。
2.肠道内的"清洁工"--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又称为纤维素、食物纤维等,原归类于碳水化合物,属于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物质。
以前人们认为粗杂粮和蔬菜等食物中的纤维素不具有营养意义,唯一的作用似乎仅是通便而已。
现代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而把它碳水化合物中划出,被称为第7营养素。
膳食纤维主要具有以下8个营养功能:(1)膳食纤维可通过延长口腔咀嚼增强了牙齿的咀嚼功能,从而促进牙齿发育健全,减缓成人牙齿功能退化。
(2)膳食纤维可以增加口腔咀嚼食物的时间,从而促进肠道消化酶分泌,骨利于食物的消化。
(3)促进结肠功能,预防结肠癌,结肠癌是由于某种刺激或毒物如亚硝胺及酚、氨等作用而引起的。
这些有毒物质在结肠内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对肠壁发生毒害作用。
膳食纤维以其较强的吸水性,增大了粪便的体积,并能缩短粪便在结肠中的停留时间。
粪便体积大还能稀释毒物,降低致癌因子的浓度,从而有助于预防结肠癌。
(4)防治便秘膳食纤维以其吸水性强,使粪便体积增大,同时使粪便软化。
因而可以防治习惯性便秘以及相应的一些疾病。
由此说明,膳食纤维可以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肠道内"清洁工"。
(5)预防胆结石形成大部分胆石是由于胆汁内胆固醇量过多所致,而膳食纤维能增加肠道中胆固醇的排泄,降低胆汁和血清胆固醇的浓度。
从而使胆石症的患病率随之减少。
(6)预防乳房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膳食纤维摄入量较多的人群,乳房癌的发病率显著减少。
(7)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是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由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所致。
膳食纤维在维持血糖平衡方面起很重要作用,增加食物中纤维的含量可有效降低餐后积压糖的浓度。
(8)控制体重,防止肥胖纤维膳食可胃内容物容积使产生饱腹感,以控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产热营养素的摄入理,从而起到控制体重,防止肥胖的作用。
3.生命的能源---热能热能又称热量、能量等,它是生命的能源。
人的每天劳务活动、体育运动、上课学习和从事其他一切活动,以及人体维持正常体温、各种生理活动都要消耗能量。
就像蒸汽机需要烧煤、内燃机需要用汽油、电动机需要用电一样。
人体的热能来源于每天所吃的食物,但食物中不是所有营养素都能产生热能的,只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素会产生热能。
每克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热能为16.74千焦耳(4千卡),脂肪每克为37.66千焦耳(9千卡),蛋白质每克为16.74千焦耳(4千卡)热能的单位,常指能使1升水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就相当于4.184千焦耳的热能。
单位换算如下: 1千卡=4.184千焦耳 1千焦耳=0.239千卡热能的需要量指的是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及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如低于这个数量,将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人体需要的能量也即包括基础代谢所需的能量、劳动活动所需的能量、消化食物所需的能量等三个方面。
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由于身体的新陈代谢特别旺盛,对热能的需要量较高。
一个人如果期热量摄入不足,就会使体内贮存的糖逐渐减少,到一程度时,就将开始动用脂肪,并消耗部分蛋白质,使肌肉和内脏萎缩、消瘦、乏力、体重减轻、变得"骨瘦如柴",各种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经常少吃或不吃早餐,由于体内热能不足,使得血糖降低,在上第二节课以后往往产生饥饿感,自觉手足无力,上课时思想不集中。
这就是吃的食物不够,能量不足所造成的,日久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但是,如果每天吃过多的糖果、甜食等,使食物的产热量超过需要量,那么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脂肪,积聚在皮下组织,使皮下脂肪增厚,体重超过正常范围,出出肥胖现象。
并将成为成年期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器质性疾病的先兆因子。
11.营养就是生长发育的"建筑材料" 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及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全身各部分、各器官、各组织的大小、长短及重量的增加;发育是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各组织功能的完善。
生长主要是量的变化,发育主要是质的变化。
生长发育除产生体格方面的生理变化以外,还包括神经系统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素质的变化。
影响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和营养、疾病、锻炼、生活水平、社会环境、气候因素等,其中营养因素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蛋白质、脂肪、糖类及维生素等七大营养素,对生长发育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新的组织细胞的构成,细胞的繁殖、增大及细胞间质的增多,都离不开蛋白质。
又如碳水化合物、脂肪、鲺等营养素,也都是构成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和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学生的身高、体重发育受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致1935-1980年期间,日本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来了个加速性提高。
由于日本政府十分重视营养,从而使日本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和长寿之国。
以致被世界从多学者概括为:"一顿营养午餐即振兴了日本民族"。
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非常显著的为90年代高于60年代高于40年代。
这也充分说明了营养因素对中国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增长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因此,不论是生长还是发育都少不了营养,营养既是决定生长发育潜在水平最终发挥行如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建筑材料"。
4.营养与"赶上生长"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青少年,如果营养不良,行了疾病,尤其是较长时期发烧的病,那么对身体消耗很大,就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这是由于一方面发烧时蛋白质分解大于合成;另一方面,发病儿童青少年摄入食物少,胃肠功能下降,营养素的吸收不良,致使他们的身高、体重等多个发育指标都比同年龄人低。
这些儿童青少年,在多种阻碍其生长的原因被克服以后,通过增加膳食供给量及营养,将以超过该年龄组的正常生长发育速度生长,使赶上同年龄的生长发育水平,此种情况称为"赶上生长"。
有些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突增年龄时期,而由于家庭贫困使蛋白质、热量供应不足,而使其生长速度缓慢,性成熟特晚,骨骺软骨的骨化推迟,他们的各期生长突增没有健康儿童那么明显,生长时期往往更长一些。
在这样的后期一旦能充分供给营养,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赶上生长,到最后完全可能赶上营养好的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
那么,怎样实现赶上生长呢?要实现赶上生长,一方面要及时消除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另一方面要为赶上生长准备充足的营养。
常常听到一些生长发育不很好的孩子家长说:"孩子小时候常常拉肚子,以后没有壮起来"。
对于病后的孩子,要使他们达到政党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必须在病后比较长的时间内给过量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等与生长发育关系密切的营养素的供给,确保质优量足。
其供给主要来源是日常膳食中多吃些鱼、肉、蛋、奶、水果和蔬菜等食物。
如对于病后胃肠道功能较差者,要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不要吃太多的脂肪和油炸食物以少量多餐的方法,确保供给"赶上生长"所需的足够量营养素。
13营养与生长发育规律在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在各年龄时期的发育速度不是相同的,南昌是有各自的快速发育阶段。
如能掌握各系统、器官快速发育的时期,也就是掌握了生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并重视该时期的特殊营养加强供给,就可使潜在的生长发育水平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具有以下4个规律特点:(1)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和有程序性的连续人们一般把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年龄段: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幼前期:1-3岁(即幼儿园前期);幼儿期:3岁到6、7岁(或称为幼儿园期);童年期:6、7岁月1、12岁(或称小学年龄期);青春期:9-20岁(全称为青春发育期);其各年龄期按序衔接,不能跳越。
前一年龄期的发育为后一年龄期的发育奠定必要的基础。
任何一个阶仙的发育受到障碍,都对后一个阶段产生不良影响。
在各阶段的发育程序是有规律的,如在童年期和青春期,身体各部的形态具有"向心律"的特点;其顺序是四肢先于躯干,下肢先于上肢。
呈现自下而上,自四肢远端而躯干的顺序。
(2)生长发育速度呈波浪式样,身体各部的生长速度也是不均等的即在生长发育期间,全身和大多数器官、系统有两次生长发育突增高峰;第一次在胎儿期,尤其是在4~6个月时的胎儿身长约增加27.5厘米,是一生中增长最快的阶段。
第二次在生长发育突增期(男约11~13岁、女约9~11岁),在这一时期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年增长率可达8%~12%。
(3)身体各部的生长幅度不尽相同在出生后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头颅增加1倍,躯干增加2倍,上肢增加3倍,下肢增加4倍。
即身体形态从出生进的头颅特大,躯干较长和四肢短小,发育到晚期的头颅较小,躯干较短和四会较长的特征。
(4)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平衡,但是统一协调的其身体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神经系统以及视觉器官只有一个生长突增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