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

高一生物必修一导学案 编号:23编写人审核人高一生物组编写时间2016、12、15 使用时间课题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 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分析、概述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并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

2.结合教材P 93图5-8,描述线粒体的结构。

3.结合教材图文,概述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

随堂手记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1.细胞呼吸的概念(1)发生场所:生活状态的________。

(2)分解底物:生物体的__________。

(3)呼吸产物:________或其他产物(因呼吸类型而异)。

(4)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5)能量变化:有机物中化学能释放,生成________。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__________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____________菌。

(2)实验步骤⎩⎪⎨⎪⎧①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②检测CO 2的产生↓③检测酒精的产生(3)产物检测检测产物 所用试剂 实验现象二氧化碳 澄清的石灰水由蓝变绿再变黄 酒精重铬酸钾溶液橙色变成________(4)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______________呼吸,产生大量的________和________,在无氧条件下进行________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有________,同时也产生少量的CO 2。

合作探究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请分析:1.本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甲、乙装置中是如何控制自变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甲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瓶装好后,要过一段时间再连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装置均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B.装置乙在Ⅱ处可检测到有酒精生成C.装置乙是对照组,装置甲是实验组D.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Ⅰ处的CO2一题多变(1)为酵母菌呼吸营造无氧环境可以将葡萄糖培养液煮沸排出气体,再放入酵母菌,并在液面放一层石蜡油( )(2)为了检验进入A瓶的气体有没有CO2,可以让气体进入甲瓶之前通过澄清石灰水( )(3)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可以品尝看是否产生了乳酸( )(4)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的培养液含有更多酒精( )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对比实验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均为实验组(或互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是对照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即相当于“相互对照实验”。

二、线粒体与有氧呼吸1.线粒体的结构线粒体具有________层膜,[3]________向腔折叠形成[2]________,大大增加了膜的表面积,线粒体充满了液态的[4]________,线粒体的__________________中含有许多种与____________有关的酶。

2.有氧呼吸的过程阶段场所物质变化放能多少第一阶段葡萄糖――→酶2______+4______第二阶段2丙酮酸+6____________――→酶6________+20________第三阶段24______+6______――→酶12H2O3.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氧呼吸的概念是指细胞在______的参与下,通过多种______的催化作用,把____________等有机物________氧化分解,产生________________,释放________,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合作探究1.根据有氧呼吸的过程,参与反应的氧气中的氧最终到了哪种产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mol葡萄糖在体彻底氧化分解能释放出2 870 kJ的能量,其中有1 161 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那么,1 mol葡萄糖通过有氧呼吸可形成多少mol的ATP?其能量转换效率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氧呼吸和物质燃烧有什么异同,结合下表分析:比较项目有氧呼吸物质燃烧反应条件能量释放程度是否生成ATP4.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能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氧呼吸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①C6H12O6→丙酮酸+[H];②丙酮酸+H2O→CO2+[H];③[H]+O2→H2O。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B.第②阶段无ATP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C.第②③阶段的进行,需在有氧条件下D.第①阶段也在线粒体中进行一题多变判断正误:(1)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膜、线粒体基质中( )(2)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ATP的阶段需要O2参与( )(3)在线粒体基质中[H]与O2结合生成水( )3.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确的是(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D.某些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答案精析一、知识梳理1.(1)细胞 (2)有机物 (3)CO 2 (4)氧化分解 (5)ATP2.(1)单细胞 兼性厌氧 (3)变混浊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灰绿色 (4)有氧 CO 2 水 无氧 酒精 合作探究1.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是否有CO 2和酒精的产生。

甲中用橡皮球或者气泵充气的目的是保证A 瓶中有氧气存在,乙中B 瓶密封保证无氧环境。

2.NaOH 与空气中的CO 2反应生成Na 2CO 3和H 2O ,保证了通入酵母菌培养液的气体不含CO 2,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B 瓶封口后,锥形瓶的空气中有氧,酵母菌开始进行有氧呼吸,也产生CO 2。

所以,要过一段时间,等B 瓶中氧气消耗完以后,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保证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 2。

活学活用1.B [两个装置均不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Ⅱ处酵母菌产生酒精;此实验是对比实验,没有对照组,都是实验组;装置甲中NaOH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 2。

] 一题多变 (1)× (2)√ (3)× (4)× 二、知识梳理1.双 膜 嵴 基质 膜上和基质 有氧呼吸2.细胞质基质 丙酮酸 [H] 少量 线粒体基质 H 2O CO 2 [H] 少量 线粒体膜 [H] O 2 大量 3.C 6H 12O 6+6H 2O +6O 2――→酶6CO 2+12H 2O +能量 4.氧 酶 葡萄糖 彻底 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 合作探究1.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其中的氧全部到了产物水中。

2.可形成38 mol 的ATP ,其能量转换效率是40.45%。

3.温和条件,需要酶的催化 点燃 缓慢释放 剧烈释放 是 否4.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活学活用2.C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需要酶的催化,都有ATP 的产生;产生ATP 最多的是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因为丙酮酸需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第①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 一题多变 (1)√ (2)√ (3)× 3.D课堂小结 C 6H 12O 6→2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细胞质基质 2丙酮酸+6H 2O ――→酶6CO 2+20[H]+少量能量 24[H]+6O 2――→酶12H 2O +大量能量 线粒体 当堂检测1.C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生成灰绿色的硫酸铬,利用此原理可检测酒精的存在。

] 2.C [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丙酮酸,同时释放能量并合成ATP。

在线粒体,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并合成ATP。

]3.B [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和H2O,保证了通入酵母菌培养液的气体不含CO2,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B [有氧呼吸中[H]主要是在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产生;图中物质①是H2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物H2O中的氧来自氧气,葡萄糖中的18O最终进入CO2中;图示过程会释放热能。

]5.(1)外膜 6 膜 2 嵴酶(2)有氧呼吸膜基质(3)动、植物新代旺盛新代旺盛(4)ABEF BC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