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行业分析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行业分析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行业分析报告一、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简介目前,车用电池主要包括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以及燃料电池。

铅酸电池已非常成熟,在电动自行车领域得到了大范围运用,镍氢电池刚进入成熟期,锂电池现也已进入产业化阶段,由于锂电池性能更优越,更符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的要求,从中长期来看,锂电池将逐步实现对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的取代。

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及电解液等四大材料。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最为关键的原材料,直接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电池能否大型化,约占锂离子电池电芯材料成本的 10%-20%左右。

目前常用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三种。

几种二次电池的综合性能对比(4)燃料电池综合性能优异,是远期的发展方向。

但技术尚不成熟,成本极高,大规模应用有待时日。

由于燃料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成熟为时尚早,镍氢电池和锂电池将长时间占据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地位。

这几种二次电池的性能见下表:二、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概况国内企业从事纯电动汽车研发、少量产业化生产与试运营的有东风、天津清源、北京理工科凌、比亚迪、万向等企业。

2006 年,我国第一批纯电动轿车取得了产品准入公告,吸引更多企业加入蓄电池或纯动力汽车的研发或试运营,如咸阳威力克能源有限公司、博信电池(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瑞华集团、深圳雷天绿色电动源有限公司、中信国安黄金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等。

东风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动汽车研发的汽车企业之一,开发了游览车、多功能车、工业专用车和高尔夫球车等 4大系列、近 20 个品种的纯电动车,包括东风纯电动轿车(EQ7160EV)、纯电动富康轿车(EQ7140EV)、纯电动客车(EQ6690EV)等。

2003 年东风纯电动车实现商品化销售以来,已累计销售 1000 余台,进入行业前三甲。

截止到 2005年 11 月,参与示范运营的东风纯电动小巴有 93 台。

到 2010 年,东风电动车公司计划实现纯电动场地车销售 5000 辆的年产销量。

“十五”期间,国家 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项目中纯电动轿车研制点之一在天津汽车。

天津市电动车辆研究中心与天津一汽产品开发中心联合众多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与大学资源,组建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承担 863 计划重点项目“XL-2 纯电动轿车”研发工作,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全车总重 1600公斤,最高时速达到 140 千米/小时,续驶里程超过 260 千米,0 千米/小时~50 千米/小时的加速时间 6.8 秒,被认为是国内水平最高又最接近产业化的电动车型。

2005 年,清源公司开发的 6 辆“幸福使者”纯电动汽车出口美国,这是国内电动汽车整车第一次出口。

根据美方要求,该车作为美国家庭用车,最高时速限定为 40公里,最大续驶里程 100公里,整车定价近 1 万美元。

之后,清源公司继续向美国出口纯电动轿车,2005 年出口总数达到 112 辆,2006 年销往欧美 500 辆,2007 年国际市场订单已超过 1000辆。

2006 年底,清源公司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电动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将形成一条年产 2 万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线。

“十一五”期间,北京理工大学作为整车总体单位承担了 863 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纯电动客车项目”,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承担了北京市科技奥运电动汽车特别专项“电动汽车运行示范、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等项目。

已完成纯电动准低地板公交车、纯电动中巴客车、纯电动旅游客车、纯电动超低地板公交车等四种车型的整车开发、型式认证和定型设计,并进行了 40 余辆的小批量试生产,各项动力性、经济性、续驶里程、噪声等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组建电动汽车示范车队,在北京市开展“一线一区”两种模式示范运行。

目前,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已经完成了北京理工科凌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密云电动车辆产业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配套能力。

著名电池制造商比亚迪在动力电池方面的研究成果一直处于世界的前沿,该公司最新研发的车用产品的充电时间已缩短到 8~9小时,最高续驶里程可达 450~50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20~180 公里/小时,0~100 公里/小时加速时间小于 13 秒。

2006 年 7 月,比亚迪为加速纯电动汽车的商业化步伐,推出一款全新技术的电动轿车——F3e。

这款车基于 F3 平台而开发,装载比亚迪在全球首家推出的技术“铁”动力电池“ET-power”,一次充电能够行使 350km,单次充电时间 22 分钟。

“ET-power”是以比亚迪在电池领域里的最新发明“铁电池”为核心技术支持的纯电动汽车动力体系。

(注:E 表示环保和电力 environment 和 electric 的首字母,T 则表示技术technology,power 则表示动力和能量)同时,比亚迪计划首批 200 台纯电动出租车于 2007 年投入示范性商业运营。

目前比亚迪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四大基地完成了内部实验性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计划先在企业内部进入“电动汽车”时代。

万向集团公司从 1999 年开始涉足电动汽车领域,目前已经研制出了纯电动轿车和纯电动公交车,运行总里程已经超过了 15 万公里。

其纯电动轿车最高时速为 126 公里,经济时速下最大续驶里程为 380 公里,百公里平均耗电量为 11 千瓦时;纯电动公交车最高时速为 90公里,经济时速下的最大续驶里程为 280 公里,百公里平均耗电量为 70 千瓦时,充电方式采用设置换电站快速更换电池组方式。

2006 年 4月,万向集团公司研制的锂离子电池驱动纯电动汽车在杭州开始示范运行。

三、我国车用锂电池行业发展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新能源车是降低我国原油进口依赖的战略性举措。

我国原油进口量从2001 年的 6025 万吨上升到 2008 年的 1.78 亿吨,年进口均速达 16.8%,原油对外存度由24%上升到48%。

原油的表观消费量从2001 年的 2.17亿吨上升到3.65亿吨,年均增长 7.7%。

我国原油消费中,60%左右用于交通用油。

如何降低交通用油量,大规模应用清洁能源汽车,是国家构建节能社会,减轻对原油进口依赖的战略举措。

推动动力锂电池系统产业发展,还可以有以下三方面意义。

1、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将高污染的铅酸电池产业人为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是我国迅速成果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国的主要原因。

推动发展动力锂电池,并逐步取代污染严重的铅酸电池,可推动建立我国新型绿色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

虽然在前一阶段我国在大容量新型绿色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实现我国绿色动力电池大国奠定了基础,但若不能快速解决进入产业化发展新阶段后的新挑战,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强力支持下,很有可能失去已有的优势。

2、动力锂电池系统是一个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新型充电系统、新型用电系统的高技术集成系统,动力锂电池系统集成可以促生出包括新型充电系统、新型用电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维护管理系统等新型产业,促进产业整体优化升级。

3、我国电动汽车已经被列为中长期发展战略重点项目。

电动汽车的发展进程,直接取决于动力锂电池产业发展进程。

推动动力锂电池产业发展,可以有效推动电动汽车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鉴于推动动力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可带动和促进一个庞大的绿色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国家出台各项支持政策,重点加以扶持。

在国家科技项目的重点支持下,我国动力锂电池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产品研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虽然小容量功率型动力锂电池技术和产品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大容量动力锂电池产业发展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单体动力电池的特性,已经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

动力锂电池产业已经进入到产业化建设和推广应用的关键阶段。

动力锂电池产业化进程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前一个阶段,关注的重点集中在动力锂电池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产品研究上。

动力锂电池成组应用技术和设备研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致使动力锂电池成组应用技术和产品研究严重落后于电池技术的发展。

动力锂电池成组应用技术和产品研究严重滞后于电池技术发展的局面,已经成为制约动力锂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

进入产业化建设和推广应用阶段后,工作重点是动力锂电池成组应用技术和设备研究,建立动力锂电池系统标准化体系,推动动力锂电池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和产品研究,以及建立动力锂电池系统的市场支撑体系。

这个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任何一个企业能独立完成的。

只有在政府的具体指导和强有力的支持下,充分调动全行业的力量才有可能完成。

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2008年12月19日全国动力锂电池系统七项标准工作会议在京圆满举行;2009年2月27日,促进动力锂电池系统产业发展战略合作签字仪式在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圆满举行。

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明确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汇集行业优势资源,由中国电子商会电源专业委员会牵头,依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联合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以企业为主导,以促进动力锂电池系统产业发展为目的,争取在两年左右基本完成我国动力锂电池系统的基础标准化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和规范的市场体系建设,以实现促进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目标。

国家先后出台的支持政策包括:(1)2006 年 9 月 14 日,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

根据《通知》规定,铅酸蓄电池、氧化汞电池的出口退税政策被取消;而早在 2004 年,电池的出口退税率便开始逐年下调,并将逐步全面取消退税。

目前铅酸蓄电池、氧化汞和镉镍电池已被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对列入此目录的商品进口一律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而国家对锂离子电池出口退税从 13%上调至 17%。

(2)信息产业部等 7 部委出台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于 2007 年3 月 1 日实施,同时,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将出台《废旧家用电器回收管理办法》,政策将对废旧电器,包括电池的回收进行规范,由于铅、汞、镉等有毒有害物质在电池领域大量使用,电池行业的发展将受到极大影响。

这对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来说是利好。

(3)“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将在锂离子电池研制方面投资6000 万元,同时要求承担项目的公司按照 10 倍比例投入配套资金,这样,总的投资将达到 6 亿元。

而“十五”期间,在锂电池研发上的国拨经费只有 800 万元,加上地方的配套经费,大约只有 1600 万元。

四、车用锂电池发展的制约因素(1)目前锂离子电池发展的瓶颈是其安全性能和汽车动力电池的管理系统:安全性能方面,由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工作温度高、工作环境恶劣等方面的原因,加上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因此,用户对电池的安全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