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实训教程》章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习题1—1】通过在企业实地调查,重点理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服务对象、工作重点、约束依据、时间跨度、会计主体、会计程序、会计方法、行为影响、精确程度、信息特征等方面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习题1—2】通过调查调研,了解管理实践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对管理会计产生的影响,并积极思考管理会计如何适应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习题1—3】重点了解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实际运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习题2—1】爱华公司利润表【习题2—2】(1)高低点法:根据题中所给资料,从表中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将b代入高点混合成本公式:10 500=a+170×50a=2 000或将b代入低点混合成本公式:8 800=a+170×40a=2 000将a、b值代入y=a+bx中,则成本性态模型为:y=2 000+170x这个模型说明单位变动成本为170元,固定成本为2 000元。
(2)回归直线法:应用公式:b=(n∑xy-∑x∑y)/[n∑x2-(∑x)2]a=(∑y-b∑x)/n根据资料列表计算∑x、∑y、∑x∑y、∑x2,其结果如下表所示:=170.65a=(57 100-170.65×266)÷6=1 951.19则成本性态模型为:y =1 951.19+170.65x 【习题2—3】b =(9×2 588 000-1 330×16 500)÷(9×218 100-1 3302) =6.94a =(218 100×16 500-1 330×2 588 000)÷(9×218 100-1 3302) y=807.27+6.94x 【习题2—4】(1)电风扇生产过程中的成本项目中车间发生的成本是变动成本,而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成本是固定成本。
(2)单位变动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保持不变。
(3)单位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4)【习题2—5】(1)变动成本;(2)变动成本;(3)固定成本;(4)固定成本;(5)固定成本;(6)固定成本;(7)变动成本;(8)固定成本;(9)变动成本;(10)混合成本【习题2—6】(1)d ;(2)g ;(3)f ;(4)c ;(5)a ;(6)i ;(7)k ;(8)j ;(9)b ;(10)e ;(11)l ;(12)h第三章【习题3—1】单位贡献毛益=22.5元 贡献毛益=90 000元 营业利润=24 000元贡献毛益率=37.5% 变动成本率=62.5%【习题3—2】保本量=1 500件,保本额=75 000元,图示略。
【习题3—3】完达公司:产量总成本甲产品销售比重为28.8%,乙产品销售比重为60%,丙产品销售比重为11.2%,综合边际贡献率为39.4%,保本销售额为238 579元。
甲产品保本销售额为68 711元,乙产品保本销售额为143 147元,丙产品保本销售额为26 721元。
长江公司:综合边际贡献率为37.6%,保本销售额为250000元。
甲产品保本销售额为25 000元,乙产品保本销售额为100 000元,丙产品保本销售额为125 000元。
【习题3—4】保本额为852 632元,保本量为42 632件。
保本作业率=8.53% 安全边际率=91.47%盈利70 000元时销售量为53 158件。
【习题3—6】计算过程数据见下表:,销量的敏感系数=1.33。
【习题3—8】基期利润=60 000元经营杠杆=1.3预计利润=60 000×(1+1.3×18%)=74 040(元)【习题3—9】该零件的保本量=143件,保本额=21 450元。
【习题3—10】加权贡献毛益率计算表A产品的保本销售额=5 614元B产品的保本销售额=14 036元C产品的保本销售额=22 379元第四章【习题4—1】上特维公司第1年生产成本表单位:元上特维公司第2年生产成本表单位:元上特维公司第3年产品成本表单位:元上特维公司第一年度期末存货计算单上特维公司第二年度期末存货计算单特维公司职能式利润表单位:元上特维公司贡献式利润表单位:元第五章成本动因率的计算金额单位:元甲产品成本计算表单位:元乙产品成本计算表单位:元运用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所得甲、乙产品成本差异单位:元第六章【习题6—1】498台【习题6—2】246吨【习题6—3】250.6吨【习题6—4】经营杠杆率为1.6;营业利润为216 000元;销售量为2 188件。
【习题6—5】成本模型为y=1 951.19+170.65x【习题6—6】(1)用保本额为360 000元,保本量为45 000件,安全边际额为40 000元,预计利润是5 000元。
(2)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是363 636.3元,增加广告费后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上升,说明采取这一措施是不合理的。
第七章【习题7—1】自制【习题7—2】1.A产品不应该停产2。
该公司应选择停产A产品,出租其生产设备的方案。
【习题7—3】(1)158元,200元;(2)表中“固定制造费用”、“销售人员工资”应该被忽略;(3)应该引进基础版模型的产品;(4)略。
【习题7—4】(1)该项订货是可以接受的;(2)该批订货是不能接受的。
【习题7—5】略。
第八章【习题8—1】P=10 000×(1+8%)-5=10 000×0.6209=6 209(元)【习题8—2】P=1 000×(P/A,8%,8)=10 000×5.7466=57 466(元)【习题8—3】(1)S=5 000×(S/A,10%,10)=5 000×15.937=79 685(元)(2)P=5 000×(P/A,10%,12)-5 000×(P/A,10%,2)=25 391(元)【习题8—4】(1)计算加权平均税后资本成本①计算债券税前成本:方法1:债券税前成本=(1 000×6%)÷959=6.26%方法2:用试误法设债券税前成本为i,则:959=1 000×6%×(P/A,i,5)+1 000×(P/S,i,5)由于票面利率为6%,当前市价为959元(折价),略低于面值,故到期收益率略高于6%,可用7%(当然也可以用8%)测试。
在i=7%时,上式右边=1 000×6%×(P/A,7%,5)+1 000×(P/S,7%,5)=959.01=左式故债券税前成本(到期收益率)=7%②股权成本=5%+0.875×8%=12%③债券权数=(959×100)/(959×100+22.38×10000)=0.3④股权权数=1-0.3=0.7⑤加权平均税后资本成本=7%(或6.26%)×(1-24%)×0.3+12%×0.7=10%(或9.83%)(说明:上式结果无论是10%还是9.83%,只要过程和结果正确均正确,得满分;另外由于新教材发生变化,本题中债券成本的计算方法与新教材不符,不必研究该题答案中的计算方法)(2)项目风险折现率=10%(或9.83%)+2%=12%(或11.83%)(3)初始投资=土地评估价值+固定资产价值+流动资金投入=800-(800-500)×24%+1000+750=2478(万元)(4)年营业现金净流量=[30×(200-160)-400]×(1-24%)+1 000÷8=733(万元)(5)项目终结现金净流量=600+750-(600-500-3×1 000÷8)×24%=1416(万元)(6)项目的净现值=733×(P/A,5,12%)+1 416×(P/S,5,12%)-2478=985.13(万元)(说明:由于四舍五入会产生误差,因此只要整数部分正确即可)【习题8—5】(1)投资总现值V=200 000+40 000+40 000×1÷(1+10%)2.5+20 000=291 519(元)(2)净现值NPV=68 700×0.909+85 500×2.487×0.909+98 000×0.621-291 519=62 448+193 288+60 858-291 519=25 075(元)因为净现值大于零,所以项目可行。
【习题8—6】(1)NPV(4)=每年现金流入现值+残值现值+清理净损失减税现值-原始投资=[500×(1-33%)+3000×(1-10%)÷5]×3.170+300×0.683+3000×(1-10%)÷5×33%×0.683-3000=100.36(万元)元NPV(3)=875×2.487+300×0.751+540×2×0.33×0.751-3000=-330.92(万元)n=3+330.92÷(330.92+100.36)=3.77(年)(2)他们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现金流入持续时间达到3.77年方案即为可行。
【习题8—7】答案一:将节约的付现成本作为旧机器的现金流入,分别计算两方案现金流出总现值,再求出净现值。
值。
第九章【习题9—1】(1)如果预计期末存货300件,本期应生产550件。
(2)如果预计期末存货260件,本期应生产510件。
【习题9—2】现金流入:应收帐款周转率=1260÷144=8.75(次)期末应收帐款=1512÷8.75=172.8(万元)现金流入=1512 144-172.8=1483.2(万元)现金流出:年末应付帐款=1512×(80-5)×246÷1008=276.75(万元)购货支出=1512×75 246-276.75=1103.25(万元)费用支出=1512×63÷1260 (63 20)=158.6(万元)购置固定资产支出:220万元预计所得税:30万元现金流出合计1511.85万元现金多余或不足(14 1483.2-1511.85)-14.65(万元)新增借款的数额40(万元)利息支出[(200 40)×10÷200]=12(万元)期末现金余额13.35(万元)(2)预计税后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