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抵押权制度的发展及影响
抵押权制度对交易的安全和效益最大化的双重关爱,使之获得担保各方的共同推崇,进而成为罗马法以降各国民法中最重要的担保制度,被誉为“担保之王”。
大陆法系的抵押权制度可以追溯到罗马法。
在罗马法中,抵押制度由最初的信托质、而后的占有质(质押)发展而来,二者都以转移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
由于,质押不能充分发挥物的效用,抵押制度便应时而产生了,而此时的抵押主要用于不动产。
由于古罗马没有登记制度,抵押权制度发展缓慢。
罗马法上的抵押制度为欧洲各国所继受后,快速发展和完善发生在普鲁士把登记制度引入了抵押权制度之后。
随着不动产登记制度兴起,抵押权制度也日益盛行。
十九世纪德国发生了“农业金融恐慌”,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摈弃抵押权的附随性等手段而赋予抵押权和票据一样的流动性成为了一种必须。
于是,在德国民法典里抵押权规定了两种形式:附随于被担保债券的保全抵押权和流通抵押权。
抵押权制度设立的宗旨在于担保主债权的实现。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抵押权制度出现了许多的新变化和新发展。
从罗马到德国的抵押权制度我们可以看出,抵押权制度一般都是始于权利与占有的共同转移到权利与占有的分别转移最终到权利和占有都不发生转移的发展过程。
也就是说,抵钾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抵押权独立化的趋势。
抵押权的独立化,是指抵押权脱离被担保债权而存在,成为具有高度流通性的财产权的趋向。
独立化使得抵押
权可以随意流通转让,完全脱离了原始债权,弱化了附从性,不必再经登记而是采用“合意+交付”的方式,流通性大大体现。
因此,抵押权的独立化乃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抵押权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抵押权的证券化,是指以证券作为抵押权的载体而使抵押权动产化,使其依有价证券规则而于市场上流通。
为了使抵押权作为商品的一种而于金融市场上流通,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使抵押权证券化。
而通过抵押权的证券化,可以使抵押权在形式上取得动产的形态,可以运用占有的方式进行公示。
抵押权可以根据需要而自由转让,而不会因此损害其他人的利益。
所以,抵押权一旦被化为证券,其媒介投资手段便可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抵押权的不断发展,拓展了其融资和投资功能,使抵押权的转让更灵活,满足了社会大量资金需要投资与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矛盾。
在提倡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实现资产现代化的今天,这无疑具有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