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防突设计

煤矿防突设计

贵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30万吨/年总经理:总工程师:项目负责:贵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二0一三年五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矿井概况 (6)第一节井田概况 (6)第二节地质概况 (9)第三节矿井瓦斯情况 (26)第四节矿井设计概况 (37)第二章矿井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总体方案 (48)第三章矿井各系统合理性论证及调整 (52)第一节开拓系统及开采方法合理性论证及调整 (52)第二节开采顺序及保护层选择合理性论证 (53)第三节通风系统合理性论证及优化 (54)第四节矿井瓦斯抽放合理性论证及优化 (56)第五节矿井安全防护的合理性论证及优化 (57)第四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60)第一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60)第二节区域防突措施 (65)第三节区域性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 (71)第四节区域验证 (74)第五章局部防治突出措施 (76)第一节掘进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76)第二节采煤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81)第三节石门(斜井巷)揭煤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83)第四节矿井安全防护措施 (91)第六章矿井防突管理 (98)第一节防突组织管理 (98)第二节防突技术管理 (102)第三节防突现场管理 (106)第四节矿井采掘设计及装备管理 (110)第七章防突仪器、装备 (112)附录一煤层瓦斯压力测定方法 (113)附录二钻屑指标法 (114)附录三防突措施有效半径的测定方法 (115)附件目录1、防突专项设计《委托书》。

2、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10年9月9日颁发的贵州**煤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采矿许可证》(副本),证号为C5200002010091120075272;3、贵州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文件(黔整规发[2010]1号)“关于印发《贵州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0年7月2日)4、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2010]73号)“关于《贵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2011年4月20日)5、六盘水市煤炭管理局文件(市煤通字[2007]25号)“关于对省煤炭局《对六盘水市煤矿2006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有关要求的通知”。

6、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煤炭[2011]531号)《关于对贵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整合)开采设计的批复》。

(2011年8月16日)7、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水城监察分局文件(黔煤安监水字[2013]24号)《关于对贵州**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的批复》。

(2013年3月11日)附图目录1、开拓系统、采区巷道布置及采掘设备配备平面图(1:2000)2、开拓系统、采区巷道布置及采掘设备配备剖面图(1:2000)3、矿井移交生产时期通风系统及通风网络图(示意)4、井下避灾线路图(1:2000)5、井下压风及自救管路布置图(示意)6、井下瓦斯抽采管路高、低负压抽放管路布置图(示意)7、区域综合防突防突措施钻孔布置示意图(示意)前言贵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位于六枝中寨乡辖区内,矿井内目前以公路为主,矿井距中寨乡1.7km,距六枝特区城70 km,距水黄公路2.7 km,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

地理坐标:东经105°21′30″~105°22′25″,北纬 26°15′19″~26°16′14″。

**煤矿位于贵州省六枝特区中寨乡境内,面积1.0937km2,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t/a,开采标高由+1420m至+650m。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竖井联合开拓,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

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督局、贵州省煤矿管理局联合下发的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本煤矿位于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本矿未进行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所以,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79条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14条的规定,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及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突专项设计,设计应当包括开拓方式、煤层开采顺序、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通风系统、防突设施(设备)、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等内容。

为此,受贵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委托,贵州子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子怡公司)承担了**煤矿的煤与瓦斯突出防治专项设计。

我单位组织有关设计人员完成了设计文件的编制工作,现正式提交《贵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说明书》全部设计文件。

一、防突专项设计的内容1、矿井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总体方案2、基于《防突规定》的有关要求,对矿井目前的开拓方式、煤层开采程序、采煤方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对不合理的地方按要求进行优化调整。

3、区域综合防突技术措施方案1)选择合理的保护层。

2)选择突出煤层区域防突措施。

3)区域预测预报指标及区域效果检验指标体系。

4、局部综合防突技术方案1)矿井预测预报指标及防突效果检验指标体系;2)选择突出煤层局部防突措施。

5、防突管理制度建立矿井防突组织管理、技术管理、现场管理等有关制度。

6、防突设施设备根据矿井防突需要,提出必须配备的防突设施设备清单。

二、编制设计的依据1、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2010091120075272);2、矿长资格证;3、矿长安全资格证;4、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0-6-5;5、关于印发《贵州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贵州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文件,2010-6-2;6、关于《贵州**煤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2011]73号,2010-4-2;7、对六盘水煤矿2006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行管字[2007]67号;8、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煤炭[2011]531号)《关于对贵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整合)开采设计的批复》(2011年8月16日)。

9、矿井其它相关资料。

三、设计遵循的主要标准1、《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监察局,2011年。

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9号令,2009年。

3、《保护层开采技术规范》(AQ1050-2008),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4、《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4-200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

6、《煤矿瓦斯抽采工程设计规范》(GB50471-2008)。

7、《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AQ1024-200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

10、《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AQ1055-2008)。

11、《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

四、设计综述本设计从**煤矿的实际出发,分别对矿井的开拓方式、煤层开采顺序、采煤方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并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提出切合矿井实际的区域综合防突及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防突管理措施等,其主要结论如下:1、**煤矿区内可采煤层有6层,为1、2、3、4、6、7号煤层,煤层总厚12.85m;大部、局部可采5层,为15、18、20、22、28号煤层,煤层总厚12.24m。

矿井地层呈背斜构造,北翼地层走向北西-南东,倾角25~40。

,南翼地层走向北西70°~85°,倾角65°~85°。

首采区北翼(背斜以北)有可采煤层5层(1号煤被剥蚀),煤层倾角15°~40°平均倾角28°,南翼有可采煤层6层(1、2、3、4、6、7号煤),煤层倾角65°~85°平均倾角75°。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竖井联合开拓,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

该矿划分为一个水平二个采区,+1000水平以上为一采区,+1000m水平以下为二采区。

2、依据黔安监办字〔2007〕345号文-《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煤矿属煤与瓦斯突出矿区,本煤矿位于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煤矿未作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所以,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

贵州子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2年9月提交的《贵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说明书》设计符合《规程》、《防突规定》的有关规定,设计首采区为一采区,开采首采层7号煤层。

本次专项设计论证了**煤矿开拓系统的合理性。

3、**煤矿移交生产时布置主、副两个斜井,一个回风立井。

全矿划分为一个水平二个采区,水平标高设置在+1000m标高,+1000m以上为一采区,+1000m以下为二采区,采用穿层石门联合布置。

矿井在开采一采区时,主、副斜井、回风立井兼作采区上山,故在开采一采区时矿井可不用重新布置一采区上山、仅布置区段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

主斜井、副斜井井口标高为+1420m,方位角均为299°;主斜井长度1090m,倾角为22.6°;副斜井长度为988m,倾角为25°;回风立井深度为430m,倾角为90°;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掘至+1000 m水平沟通并布置水仓、泵房、井底车场及相关硐室。

设计采用区段石门与回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联系,形成矿井一采区生产系统。

设计一采区的首先开采+1270~+1320m之间+1000m~1270m之间的7号煤,由上至下开采。

4、各煤层经预测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及与突出危险性相关的参数,可以确定测定范围其突出危险性,矿井在各采区开采前须补作各煤层煤与瓦斯突出鉴定。

5、矿井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后,在无突出危险区每采掘10~50m进行区域验证,如验证结果为有突出危险或发现了突出预兆,则该区域以后的采掘作业均应当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局部防突措施主要为预抽瓦斯和超前排放钻孔,其掘进工作面钻孔宜采用长、短钻孔相结合的排放钻孔联合布置方法;回采工作面采用平行排放钻孔。

6、预测和效果检验指标及其临界值应根据实测资料确定,在无考察资料的情况下,可参照《防突规定》推荐的指标及临界值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