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76PPT课件

最新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76PPT课件


2 N A D P
HO HOOC
ADP
ATP
HO
O
P2 O 5H 2
C O2
HOOC
O
O H 甲戊二羟酸 MVA
2ATP
2A D P
O P2 O 5H 2
单萜
O
P2 O 5H 2
三萜类 甾体
倍半萜类 二萜类
O
P2 O 5H 2
NADPH
O
P2 O 5H 2
反式角鲨烯 类胡萝卜素
(三)莽草酸途径(shikimic acid pathway)
(五)复合途径
许多二级代谢产物由上述生物合成的复合途径生成。即分子中各个 部分由不同的生物合成途径产生。如查耳酮类、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A 环和B环分别由乙酸-丙二酸途径和莽草酸途径生成。一些萜类生物碱分 别来自甲戊二羟酸途径及莽草酸途径或乙酸-丙二酸途径。
提取分离方法
➢溶剂提取法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水蒸气蒸馏法
COOH C H2C O A C P
C H3C O C H2C O A C P NADPH
NADP
C
H3C
H
2C
H
2C
O
A
CP CO
O
H
+ C H2
C OACP
C H3C H2C H2C O C H2C O A C P NADPH
NADP C H3C H2C H2C H2C H2C O A C P
C H 3( C H 2)n C O O H
亲水性有机溶剂:MeOH、EtOH、Me2CO等
亲脂性有机溶剂:CHCl3、Et2O、Ben、Et2OAc
水(H2O) 甲醇(MeOH)
常用溶剂极性
极性大
乙醇(EtOH)
丙酮(Me2CO) 正丁醇(n-BuOH)
乙酸乙酯(EtOAc) 乙醚(Et2O) 氯仿(CHCl3 ) 苯(C6H6)
四氯化碳(CCl4)
水蒸气蒸馏
适用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化合物,且不与 水发生反应。用于挥发油成分:例如麻黄碱、丹皮素、 大蒜素。
HO
O
OH OH
OH OH
(+)儿茶素
N+OHOMe
MeO MeO
OMe
N OMe OMe
小檗碱
延胡索乙素
HO
O
OH OH
OH OH
(+)表儿茶素
极性分类
中性成分
强心苷、皂苷 (甾体)
酸性成分 黄酮、蒽醌、香豆素、 有机酸、鞣质
碱性成分 生物碱
两性成分 两性生物碱(含 COOH 、OH 等)
按溶解性分类
( C 4) ( C 6)
(Cn+2,n为偶数)
甲戊二羟酸途径(mevalonic acid pathway,MVA途径)
acetyl C o A
PP1
O
P2 O 5H 2
O
acetyl C o A S C o A
O
H O H O O C
O S C o A
(H M GC o A ) 2 N A D P H
O H H O O
O H HO ,H
O H
D-葡萄糖
D-甘露糖 D-半乳糖
例如:糖 + 苷元 苷 (明显的生理活性)
(二) 苷类

H -O 2
O H+ H OR

O R H +糖
O H+ H O RFra bibliotek苷元苷
H -O 2 苷元
(九)生物碱
4 3
5 6
O
2
N7
8
1
13
O
9
12
10
11
原小檗碱
(十) 鞣质 单宁或鞣酸
极性小的:游离生物碱、苷元、挥发油、树脂、脂 肪、大分子有机酸、亲脂性色素。
对溶剂的要求 1、溶解度 2、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3、安全无毒经济易得 4、沸点易适中,便于回收,反复使用
常用溶剂:
水: 生物碱盐、苷类、有机酸盐、糖 ➢冷水:发生酶解反应,杂质多 ➢热水:效率高,挥发性成分损失,热敏性成分易破 坏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 方法76
中药化学成分类型
糖类
鞣质
苷类
分类
醌类
三萜类 甾体类 生物碱
苯丙素类
黄酮类
萜类和挥发油
(一) 糖类
Carbohydrates,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 的总称。 单糖 低聚糖 多糖
O H O
O H HO ,H
H O O H
O H O
O HH OHO ,H H O
脂溶性成分:苷元、生物碱 水溶性成分:苷、生物碱盐
生物合成途径
生物合成
一次代谢
糖、蛋白质、 脂质、核酸
二次代谢
生物碱、萜 等
绿色植物含有叶绿素,光合作用将
C2O H 2O h /叶 绿 葡 素 萄 O 2 糖
葡萄糖代谢
乙酰辅酶A
莽草酸
醋酸——丙二酸 途径:AA MA
甲戊二羟酸 途径:MVA
此途径由莽草酸通过苯丙氨酸,生成桂皮酸, 再由桂皮酸生成各种苯丙素类化合物。现也被称为 桂皮酸途径 。
(四) 氨基酸途径(amino acid pathway)
大多数生物碱类成分由此途径生成。有些氨基酸, 如鸟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等, 经脱羧成为胺类, 再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甲基化、氧化 、还原、重排等) 生成各种生物碱
溶剂提取法
•原理: • 根据中药化学成分与溶剂间“极性相似相溶”的原理,依据各类成
分溶解度的差异,选择对所提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的溶剂, 依据“浓度差”原理,将所提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1 影响化合物极性的因素: 2 (1) 化合物分子母核大小(碳数多少):分子大、碳数多,极性小;
分子小、碳数少,极性大。 (2) 取代基极性大小:在化合物母核相同或相近情况下,化合物极性大
小主要取决于取代基极性大小。 极性大小顺序;酸>酚>醇>胺>醛>酮>酯>醚>烯>烷
举例:判断下列各组化合物极性大小
OH
O
OCOCH3
A
B
C
CH CH CH3 OH NH CH3
H3 CN H
麻黄碱
O MeMeO O MeMeO
O OH
蝙蝠葛碱
NCH3 H
2 常见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的极性:
极性较大的:苷类、生物碱盐、糖类、蛋白质、氨 基酸、鞣质、小分子有机酸、亲水性色素。
桂皮酸 途径
饱和 酚类 蒽醌
脂肪酸
萘醌
甲戊二羟酸
苯丙氨酸
(酪氨酸) 焦磷酸二甲烯丙酯
萜类 甾体
香豆素 黄酮 木脂素
氨基酸 途径
生物碱
乙酸-丙二酸途径 (acetate-malonate pathway,AA-MA途径)
C H3C O S C oA C H3C O A C P
ATP
ADP
COOH
C H2C O S C oA
正己烷≈石油醚(Pet.et)
极性小
提取方法
①煎煮法 ②浸渍法 ③渗漉法 ④回流提取法 ⑤连续回流提取法 (索氏提取法)
CO2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特点
超临界流体密度=液体 超临界流体粘度=气体
优点 1、萃取能力强,大大提高效率 2、温度低,热敏性、易氧化分解
的物质不易破坏 3、时间短,2~4小时可完成 4、提取物无溶剂残留物 5、提取物质量稳定,标准易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