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造岩矿物(全)
Ng
c
8 -4 38
o
001
111
O.A.P.
Nm
b
010 110
100
二级干涉色, 横断面上可见OA光轴干涉图, 大多数为正光性;
其光性方位特点是AP//(010),有时可 见较强觉得光轴角色散,如易变辉石 和钙铁辉石,钛辉石的光轴
Np
斜顽辉石 锂辉石 硬玉
22 25
001
Nm c
101 021 Np b 010
O.A.P.
Ng a 110 120
镁橄榄石(Fo)
Nm c 001 111 021 Np b
O.A.P.
Ng a 110 120 010
铁橄榄石(Fa)
手标本上,橄榄石的 颜色由黄绿色至墨绿 色,随铁含量的增加 而逐渐变深。产于玄 武岩等岩石中的橄榄 岩包体的橄榄石颜色 极为艳丽,可以作为 低级宝石。
橄榄玄武岩中的自形橄榄 石斑晶。正交偏光。
玄武岩中的橄榄石斑晶已完全 伊丁石(红褐色)化。单偏光。
橄长岩中的橄榄石
单偏光
正交偏光
玄武岩中的橄榄石
单偏光
正交偏光
第二种 辉石类
二、辉石类
辉石类矿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最主要的造岩矿物之一,属单 链硅酸盐类,按晶系可分为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两大亚类。 在这种硅酸盐结构链中,每个硅氧四面体中有两个氧离子完全 属于硅离子,而其余两个氧离子则为相邻的四面体所共有 (电荷为两个硅所中和,称为惰性氧),平均每个硅离子可 分得三个氧离子,而其中两个各具有一单位的自由电价,这 种无限延伸的根用[SiO3]表示。 辉石类矿物通式为XYZ2O6, 其中 X=Ca2+、Na1+、Mn2+、Li1+、Mg2+、Fe2+,占M2位,一般离 子半径较大; Y=Al3+、Cr3+、Ti4+、Fe3+、Mg2+、Fe2+,占M1位,一般离子 半径较小; Z=Si,Al。
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的显微镜鉴定特征
1. 2. 3. 4. 5. 6. 7.
橄榄石 辉 石 角闪石 云 母 斜长石 钾长石 石 英
• • • •
橄榄石 辉石 角闪石 云母类
第一种 橄榄石类
橄榄石:(Mg,Fe)2[SiO4]
斜方晶系,晶体呈厚板状、粒状或 短柱状,节理{010},{100}不完全。 黄绿色 - 绿色,薄片下无色,正高 突起-正极高突起,一般见不到解理, 常见不规则的裂纹。干涉色II级-III级, 平行消光。
2VN p
D
镁橄 榄石
贵橄榄石
低铁 铁橄 透铁橄榄石 镁铁橄榄石 镁铁橄榄石 榄石
Fo
20
40
60
80
Fa
单偏光镜下特征
薄片中富镁的橄榄石为无色透明,富 含铁的变种呈淡黄色;橄榄石类矿 物为正高突起至正极高突起,具有 明显的糙面,一般呈等轴的自形、 半自形;多数情况下见不到解理, 但常可见到不规则的裂纹
t/C 1890 1800 1700 1600
o
为了更好地对它进行描述,按其 1500 中Fo(镁橄榄石(Mg2[SiO4]) 1400 分子英文名称Forsterite的缩写) 和Fa(铁橄榄石(Fe2[SiO4]) 分 1300 1200 子英文名称Fayalite的缩写) 分子百分比不同,可分如下6 1100 Fo 个亚种。
2、单斜辉石
单斜辉石的成分较为复杂,是一系列端元组分的复杂固溶体。 其组成除了Fe、Mg之外,Ca是含量较高的组分,有的变 种还含有较多的Na、Al、Fe3+等。 常见的单斜辉石种属(透辉石-钙铁辉石亚类)一般采用由 波尔德瓦特和赫斯(1951)首先提出的四组分CaMgSi2O6 -CaFeSi2O6-Mg2Si2O6-Fe2Si2O6方法进行分类命名, 碱性辉石亚类可以采用克拉克等(Clarke等, 1968)提出的 CaSiO 方法进行分类命名。
Nm a
Np b
100 210
Nm a
Np b
100 210 010
解理夹角为87-88 (92-93)度(被 称为辉石式解理)
斜方辉石单偏光镜下特征
共同特征:
无色或者略带浅绿色、浅褐色,晶形为短柱状、宽板状或半自形-它形粒状, 横切面为八边形或四边形,具有{110},{110},两组完全解理,解理夹角为 87-88(92-93)度(被称为辉石式解理),正高突起,糙面显著,有时可见 以{110}为结合面的简单双晶。 深成岩无Ca 50 N Ng、Np、D、N基本上与Fs比值为 线性关系,Nm则略呈曲线变化关系。
比较常见的种属为顽火辉石和紫苏辉石,自然界尚未发现有斜方铁辉石端元的存在。
斜方辉石光性方位
斜方辉石为斜方晶系,其Ng//c轴,Nm//a轴,Np//b轴, 光轴面与(100)平行。斜方辉石的柱面为平行消光,横切 面可见两组近于正交的解理
Ng c Ng c
O.A.P
顽火辉石
102
紫苏辉石
102
010
尖晶石二辉岩中的紫苏辉石和普通辉石
斜方辉石——淡粉色,玫瑰色,一级干涉色
单斜辉石——淡绿色,二级干涉色,二级蓝,蓝绿
普通辉石
透辉石
N 1.86
1.84 1.82 1.80 1.78 1.76 1.74 1.72 1.70 1.68 1.66 1.64 2.76 2.78 Ng Nm Np 1.88 2.82
d130
d130
80 90 2V 80 70 60 50 D 4.2 4.0 3.8 3.6 3.4 3.2
2VNg
2.80
Np 2V
喷出岩含Ca
2V
Ng
1.80 1.78 1.76
_ +
_ +
60 70 80 2V 90 80 70 60 50
正交偏光镜下特征
双折射率低,干涉色级序为一 级。其2V的变化特点是在Fs=50 处最小,且为负值,向Fs、En 增加的方向逐渐增大,并分别 在Fs=12和88处变为正2V。
1.74 1.72 1.70 1.68 1.66 1.64 0.02 0.01 0.005 D
光性特征
橄榄石类矿物的光学性质与其 中的铁含量有关,呈连续的线 性关系。 2V大,经常接近于90°,因 而其光轴角可正可负,富镁的 变种(镁橄榄石)为正光性, 大致在Fo含量小于85-88% 之后,即变为负光性; 由于橄榄石的Nm平行c轴, 而c轴方向又是它的延长方向, 在不同的切面上,有时为正延 性,有时为负延性。
第二部分 主要造岩矿物的鉴定特征
岩石显微镜下鉴定的方法和内容
1. 显微结构构造 2. 矿物特征和含量,包括主要/次要/副矿物 (1) 单偏光和正交偏光下矿物特征:颜色,多色性, 突起,干涉色,晶形和自形程度,粒度大小,解理特 征,双晶特征,包含特征,次生变化特征,排列分布 特征, (2) 锥光下:干涉图 (3) 矿物含量估计:按照 4 个象限估计,一般在 4 倍, 10倍物镜下视域比较合适 3. 素描图 4. 岩石命名 典型视域,标注样品号、偏光,倍数
正交偏光镜下特征
双折射率变化于0.330.52之间,干涉色高 达二级至三级;平行 消光
蚀变特征
沿裂隙和颗粒的边缘常分布有次生蚀变矿物蛇纹石以 及不透明的磁铁矿小颗粒
纯橄岩---蛇纹石化纯橄岩
纯橄岩中的贵橄榄石,解理不发育, 贵橄榄石(Ol)被强烈蛇纹石化。正 有裂理,干涉色二至三级。正交偏光。 交偏光。
橄榄石类 Olivine Group
橄榄石类是二价元素为阳离子构成的硅酸盐,具有典型的孤立硅氧 四面体构造,一般式为R2[SiO4],R=Mg、Fe2+、Mn以及Ca、Zn。可分为 三个类质同象系列: 1.镁橄榄石Mg2[SiO4]—铁橄榄石Fe2[SiO4] 2.锰橄榄石Mn2[SiO4]—铁橄榄石Fe2[SiO4] 3.钙镁橄榄石(Ca,Mg)[SiO4]—钙铁橄榄石(Ca,Fe)[SiO4] 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是镁橄榄石(Fo)—铁橄榄石(Fa)系列,可形成 完全的类质同象系列。
颜色,多色性 消光类型 干涉色 垂直光轴切面
紫苏辉石
Hypersthene (Mg,Fe)2[Si2O6] 斜方晶系
紫苏辉石(Hy) 淡红色,两 组解理,晶体中富含铁质包 裹体,具席列构造。单偏光。
紫苏辉石(Hy) 干涉色一级 橙黄,具席列构造。正交偏 光。
紫苏辉石的 席列构造
顽火辉石(顽辉石) Enstatite Mg2Si2O6 斜方晶系
Mg2[SiO4] Fe2[SiO4] 100-90 0-10 90-70 10-30 70-50 30-50
120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Fa
镁橄榄石 贵橄榄石 透铁橄榄石 镁铁橄榄石 低镁富铁橄榄石 铁橄榄石 50-30 50-70 30-10 70-90 10-0 90-100
镁橄榄石 贵橄榄石 透铁橄榄石 镁铁橄榄石 低镁富铁橄榄石 铁橄榄石 Mg2[SiO4] Fe2[SiO4] 100-90 0-10 90-70 10-30 70-50 30-50 50-30 50-70 30-10 70-90 10-0 90-100
常见橄榄石种属
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是Fo-Fa系 列,它是一个完全的类质同象 系列,即它的两个端元组分可 以以任意比例相互混合。
顽火辉石 柱面有一组完全解 理。单偏光。
顽火辉石(En),干涉色一 级黄。正交偏光。
普通辉石 Augite 单斜晶系 (Ca,Na)(Mg,Fe,A1,Ti)[(Si,A1)2O6]
辉石岩中的普通辉石,浅绿 色,正高突起,两组解理, 有垂直柱面的裂理。单偏光。
辉石岩中的普通辉石,干 涉色二级蓝绿。正交偏光。
名 En Fs Enstatite Orthofenosilite 称 Mg2Si2O6 Fe2Si2O6 顽火辉石 古铜辉石 紫苏辉石 铁紫苏辉石 100-88 0-12 88-70 12-30 70-50 30-50 50-30 50-70 易熔石或 斜方铁辉石 尤莱辉石 30-12 70-88 12-0 8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