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病因PPT课件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病因PPT课件

非医源性:交通事故、运动竞技、暴力 斗殴、咀嚼时突然咬到硬物
44
慢性创伤
创伤性咬合、磨牙症、充填物或修复体 过高
45
温度
牙髓对温度有一定的耐受阈 10℃—60℃
临床上异常温度的刺激有,备洞产热、 充填材料产热、抛光产热。
46
电流
口腔中两种以上金属作为修复材料所 产生的流电作用。
牙髓电活力测试仪通入过强电流的不 正确操作。
31
致病机制:
‫ﻉ‬荚膜、纤毛和胞外小泡 ‫ﻉ‬内毒素 ‫ﻉ‬酶 ‫ﻉ‬代谢产物
细菌因素
32
荚膜、纤毛和胞外小泡
荚膜--利于细菌对组织的附着 纤毛--参与细菌的聚集和对组织的附着, 在细菌结合时传递遗传信息(耐药性 的传递),增强细菌的抵抗力。 胞外小泡--其上的抗原可中和抗体而起 到保护母体菌细胞的作用。胞外小泡 含有酶和其他毒性物质,与细菌凝集、 附着、溶血、组织溶解有关。
52
充填材料
氧化锌丁香油:对牙髓有镇痛作用,但其中 的氧化锌和丁香油酚对牙髓有很强的细胞毒 性,直接盖髓可导致牙髓中度炎症反应。建 议垫底前先垫一层氢氧化钙。
53
充填材料
复合树脂充填,未采取垫底保护措施, 也可引起牙髓变性或坏死。
54
酸蚀剂和粘结剂
50%柠檬酸或磷酸处理牙本质1分钟,牙 髓对充填材料的反应明显增加,而酸短时间处 理牙本质,一般不会引起牙髓炎症反应,深龋 洞,要先垫底再酸蚀。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口腔科
马杰 副教授
1
牙体组织疾病的进展过程
2
概念点睛 龋齿 牙髓病 根尖周病
3
龋病: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 下,牙体硬组织发:发生于牙髓组织的一系列 疾病。
6
根尖周病:发生在牙齿根尖部及 其周围组织的疾病。多为炎症性 疾病即根尖周炎。
33
内毒素
很强的致炎因子,诱发炎症反应, 导致局部组织肿胀,疼痛和骨吸收。
对细胞有直接毒害作用,可激活T细
胞,B细胞,调动免疫反应加重组织损
伤。
34

细菌可产生和释放多种酶,导致 组织的破坏和感染的扩散。
一些厌氧菌可产生胶原酶、硫酸 软骨素酶、透明质酸酶,这些酶使组织 基质崩解,利于细菌扩散。
35
7
8
上节知识点回顾
牙髓四层结构?
成牙本质细胞层 无细胞层 多细胞层 中央区
9
牙髓的细胞成分?
成牙本质细胞 成纤维细胞 防御细胞 储备细胞
10
牙髓的功能?
形成功能(形成牙本质) 营养功能(无有效的侧支循环) 感觉功能(仅有疼痛感受器) 防御功能(修复性牙本质,炎症反应)
11
牙髓的增龄性变化?
17
细菌因素 3、根尖周组织
认为根尖周肉芽肿--无菌环境 根尖周脓肿--多种细菌
18
细菌因素




















19
龋病(通过牙本质小管)
感染途径
细菌侵入牙本质距牙 髓距离(mm)
<1.1
牙髓炎性反映程度 轻度炎症
<0.5
明显炎症
≤0.2
牙髓内方可见细菌
20
龋齿的发展过程示意图
代谢产物
细菌生长过程中释放的代谢产物 (氨、硫化氢、吲哚和有机酸)可直 接毒害细胞,导致组织损伤。
36
细菌因素
宿主对细菌感染的反应
细菌侵入牙髓和根尖周后,是否 引起组织的病变以及导致组织损伤的程 度,除了与细菌的毒力和数目有关,还 与宿主的防御能力相关。
37
宿主对细菌感染的反应
炎症反应 免疫反应
体积变化 结构变化 功能变化
12
第十章 病因及发病机制
细菌因素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免疫因素
13
细菌因素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常见类型均由细菌 感染所致。
病变的严重程度与感染细菌的数量和作 用时间呈正相关。
14
细菌因素
不同病变的优势菌:
1.炎症牙髓: 主要为兼性厌氧球菌、厌氧杆菌 例如:链球菌、放线菌、乳杆菌等
21
非龋性硬组织疾病
感染途径
创伤、楔状缺损、磨损、隐裂 牙体发育畸形(牙内陷、畸形中央尖) 使牙本质小管暴露而引发牙髓感染
22
畸形中央尖
感染途径
23
畸形舌侧尖
畸形根面沟
24
牙髓暴露
牙因龋坏、牙折、楔状缺损、磨损、 牙隐裂等因素,使牙髓直接暴露于口 腔环境中,使得细菌侵入。
由于细菌毒力、宿主抵抗力、病变 范围、引流情况等不同,可经历牙髓 炎症—牙髓坏死—根尖周病变
行电外科手术不当操作。
47
激光
不同种类激光对牙髓损害不同,其破坏性 红宝石激光>Nd激光>二氧化碳激光
48
2019/10/26
49
病因及发病机制
细菌因素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免疫因素
50
化学因素
充填材料 酸蚀剂和粘结剂 消毒药物
51
充填材料
磷酸锌粘固剂:此材料凝固之前释放 游离酸,如果直接充填窝洞,可引起 牙髓中重度炎症。
38
炎症反应
牙髓与细菌直接接触之前就可以 发生炎症反应。
39
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 可以引起或加重炎症反应,导致 组织损伤。
40
病因及发病机制
细菌因素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免疫因素
41
物理因素
创伤 温度 电流 激光
42
物理因素
创伤
急性创伤
慢性创伤
43
急性创伤
医源性:正畸治疗加力过猛、误拔邻牙、 刮治深牙周袋累及根尖部血管、根管治 疗器械超出根尖孔
15
细菌因素 2、感染根管:指含有坏死牙髓的根管。
主要细菌为专性厌氧菌。 通常5-8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其中以 1-2种细菌为优势菌(卟啉单胞菌、普氏 菌)。
16
感染根管内的优势菌
根尖部疼痛、肿胀、叩痛、瘘道----与 卟啉单胞菌、普氏菌、消化链球菌、 真杆菌有关 急性根尖周炎症和根管内恶臭----与产 黑色素普氏菌、牙髓卟啉单胞菌、牙 龈卟啉单胞菌有关 顽固性根尖周病变,瘘道经久不愈---与放线菌有关
25
楔状缺损
26
磨损
27
牙体慢性损伤-牙隐裂
病因: 1、牙齿结构自身的薄弱环节
2、牙尖斜面 3、创伤性颌力 诊断方法:1、病史:长期咬合不适或某一部位剧烈疼痛 2、检查:咬诊-撕裂样疼痛
染色法 显微镜下观察 平行光透照法
28
细菌因素




















29
经牙周袋感染:
重度牙周炎,牙周袋达根尖部,细 菌进入牙周袋,经根尖孔或侧附根管侵 入牙髓。
逆行性牙髓炎 细菌由根方侵入后,牙 髓炎症由根髓开始。
30
血源感染:
血源性牙髓炎 当机体处于菌血症或败 血症时,细菌、毒素可随血行进入牙髓, 引起牙髓炎症。(临床少见)
引菌作用 血运中的细菌易于在已有感 染坏死或受损的部位聚集停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