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课保护自我教学设计教案

第九课保护自我教学设计教案

第九课《保护自我》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的理解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让学生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从能力目标上要求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从知识目标上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知道我国法律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特殊保护;知道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材重难点的认识1、第一框“身边的侵害与保护”,主要以实例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中学生可能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方面的侵害;指出虽然我们能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但学会保护自我是未成年人迈向成熟的重要-步。

(难点:让学生明白中学生可能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侵害,让学生学会更全面的了解与对待;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他们身边的保护;从深层次上关注学生在心理精神方面的伤害。

)2、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我”,从三个层面上为中学生学会保护自己提供了指导:一要有警惕性,要具备保护自已的意识;二要用智慧学会用一些方法技巧保护自己;三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难点:促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找到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3、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可适当组织一些课外的延伸活动,如何组织好《初中生自我防护手册》的制定,并对学生的自我保护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课时安排:用4课时。

用1课时分析说明中学生身边的种种侵害和身边的保护;用2课时,以情景模拟、参与体验的活动方式帮助学生获得防止侵害,避免危险的方法,用1课时,开展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编写《初中生自我防护手册》。

二、学生分析(一)针对的问题:1、在新课程实践中,我们老是要求学生说这说那,如果学生积累太少,生活经历简单,他对某些事物的感受就没有,那么学生有时会言之无物、语之不深。

所以我们在选择问题时一定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我们在学生热闹的活动形式中,要理性的思考,学生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在短暂的停顿中去学会思考,老师能及时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适当加以一定的理论指导与组织。

即把学生一些散的知识与认识总结提升。

(二)学生的需要:1、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

在学生第一意识中谁都不愿意受到伤害,但自我保护意识又较单薄。

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通过围绕学生的生活实例去证明,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去领悟,去觉醒,使学生树立一个意识。

2、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

帮助他们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使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并对学生的生活带去积极的影响作用。

三、综合设计思路:第一框《身边的侵害与保护》一课时总体设想:对于学生的侵害与保护,两则是同时存在的,当我们在讲述侵害问题时,应该让学生同时思考我们周围对于他们的保护和帮助,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整体概念,我们可能受到了伤害,但受到的更多的是保护。

形成对社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一)“新闻视角”——从婴儿奶粉害人事件看通过课件展示的方式向学生说明这一事件的危害性,并呈现一个社会对这一事件的关注与处理,让学生知道社会对他们的关心。

同时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与态度。

(二)“种种侵害一一问题探究与资料展现活动”活动目的:通过问题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受到侵害的状况与来源,通过同学自己收集、分类、展现有关青少年受到侵害的种种事例,较全面地了解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受到侵害的表现,在增长经验的同时,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活动方法:课前资料收集(每人至少一例),课中讨论与展示,可以用小组表演,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等方式,并对自己的活动有一个总结认识,指出这种侵害对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危害。

教师行为:课前要询问与指导,课中要做好总结归类,使学生对种种侵害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即意外伤害、家庭侵害、学校侵害、社会侵害等)(三)“故事接龙”——针对同学们前面所涉及的种种伤害,从如何保护的角度,请你给他们设计一个理想和美好的结果。

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虽然受到各方面的特殊保护;同时在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更加重要。

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参与、体验,得到更深的体会。

(四)“我心理的伤痛谁能懂” ——提升学生对伤害的认识通过材料补充展示,学生在心理方面受到的伤害。

让学生说说这是一种对青少年的侵害吗?这种侵害怎么产生?我们可以怎样避免?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如何对我们进行保护?我们自己又能做什么?一方面对于侵害带来的隐性伤害,即心理、精神层面的伤害不易理解;对于来自学校老师、家庭中父母的伤害,学生不易觉察,不易接受。

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用辩证的方法,讲清家长、老师的教育目的。

另一方面也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自我判断的空间。

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二课时第二框主要采用依托现实的活动情景,帮助学生识别判断各种受侵害的现象,从中提炼防范侵害方法的设计思路。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教材由近及远、由易到难设计了三个层次。

即根据青少年受到侵害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原因:一是警惕性差,没有对陌生人和非常规现象的戒备,缺乏防范侵害、保护自已的意识;二是遇到侵害行为时,慌张而不冷静,缺乏自我保护的策略和方法,三是受到不法侵害后,怕打击报复或其他心理的影响,不敢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教材在材料的选择上,力求联系初一学生的生活实际,如身份证、上网问题、野外郊游迷路、被大青年跟踪、被劫钱劫物等,这样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提高警惕、保护自己》第1课时(一)“审视周围、提高警惕”——说说我们对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要提高警惕?对于上网聊天、身份证的借用、自称是你父母的同事、晚上一人上街、晚自修回家、与同学外出旅游等(二)“警惕大讨论”讨论一:网络友情的调查活动活动目的通过同学之间互相介绍网上交友的过程和方法,一方面考察学生的警惕性,另一方面互相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方法,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活动建议1、设计“网上交友状况”的调查,要突出网上聊天时如何保护自己真实信息的方法。

2、提供网上交友上当受骗、网络犯罪的事例,给学生以警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交流的空间,但它只是用数字和代码构成的虚拟世界,因此保守自己的真实信息就是保护自己的重要方面。

3、在班级同学的共同参与下,集思广益制定一份"网上交友规则"等制度,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如:“匿名交友网上多,切莫透露真信息。

网上人品难区分,小心谨慎没有错。

”讨论二:与同学外出旅游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对“与同学外出旅游”活动设计,促使学生认识到在自己群体的外出活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树立一种群体意识,找到一些自护、自救的方法。

活动建议:1、自由选择小组成员,确定外出活动的地方,分别选择一些山、水、大城市等地方。

(注意男女同学的合作,可以联系到女生的自我保护中)2、集思广益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可能遭到的伤害,写出自我保护的一些具体措施。

(三)“特别关注”——女生自护反思活动活动目的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中提供的事例,让学生明确对于女生来说,高度的自护意识是保护自己免受侵害的最坚强的屏障。

活动建议1、阅读分析教材中小佟的事例,以给故事续尾的活动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我保护意识是保护自己免受侵害的前提。

2、自我反思,讲自己的言行举止与教材所提要求作对比,看看自己的自护意识如何,进一步明确保护自己的关键是高度的警惕性。

《保护自己——用智慧、用法律》(第2课时)总体设计思路1、通过阅读《童区寄传》,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小英雄区寄的形象,以正面的榜样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2、通过对一个故事的分析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的重要性,并明确现代的“谋”还包括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3、从虚拟的故事再回到身边的问题。

通过“自救宝典”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吸取古人智慧,提高自己应对险情的能力。

而案例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本身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课间影片——《小鬼当家》片段1、放松学生的心情,达到愉悦的目的2、引人入胜,让学生从小主人公的机智,勇敢中去感悟如何保护自己的意识(二)故事引人——柳宗元的《童区寄传》(建议用白话文),说一说从小英雄区寄的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三)“模拟情境”——假如你是现代的“区寄”(可以以人生AB剧的形式参与)话说有一位初中生,这是一个聪明机智、胆大勇敢的好孩子。

大家都叫他小区寄,其实,他的本名不叫区寄。

那这一美誉因何而来呢?请听我慢慢道来……这孩子,从小就是一个武术迷,爱舞棍弄棒,也会一点花拳绣腿。

他特喜欢看武打小说,尤其喜欢金庸的《笑傲江湖》,令狐冲的那种放荡不羁、自由自在地行走江湖的生活,他特别向往。

有一天,他上网看到一则广告:“令狐冲学校”招生启事为了给国家培养、发现武术苗子,使中华武术后继有人,并得以发扬光大,本校招收富有天资的青少年武术爱好者若干名,聘请少林寺武术高僧领衔执教。

报名条件:年龄14岁以下,身体健康,发育健全。

报名时间:本日起即可报名。

任先生方先生为了潜心练武,防止世俗干扰,建议独自一人前来报名。

我们会以适当的方式通知你的家长。

情境问题一:你觉得这广告可信吗?(信还是不信)故事续一:有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对武术的痴迷和对令狐冲的崇拜,使小区寄昏了头脑,盲目代替了理智。

虽然他也有点狐疑,但他还是想去试一试。

他拨通了电话,来到了对方指定的地点。

这是位于郊区的一间小平房。

透过房门,他看到一个肌肉发达的彪形大汉正在练功,他不禁轻轻地叫出声:哇!真是个练武家子!(此处以漫画来表现情境)于是,他原来尚有的一点警惕心就荡然无存啦。

他,踏进了门槛……情境问题二:想象一下,接下去可能发生什么事?故事续说二:小区寄一进门,即被人用橡皮膏封住了嘴巴,另一个人还想用绳子将其捆住。

他本能地挣扎了一下,得到的是狠狠的一巴掌。

他感觉嘴角已流血。

他摸了摸下巴,还好,牙齿还在!这一巴掌可把他清醒了。

他明白这个广告是骗人的陷阱……情境问题三:此时的小区寄最忌的是怎样的心理?为什么?最需要的是怎样的心理?怎样才能做到?(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故事续说三:聪明的小区寄知道,这时的反抗是以卵击石,弄不好生命也有危险。

他很后悔,但他知道现在不是后悔的时候;他很害怕,他明白害怕已于事无补。

他不断地命令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想:寻找机会出逃,机会总会有的。

他发现自己的情绪逐趋平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