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怀瑾大师说儒

南怀瑾大师说儒

南怀瑾大师说儒
我国自唐、宋以后,以儒、释(佛)、道三家的哲学,作为文化的主流。

在这三家中,佛家是偏重于出世的,虽然佛家的大乘道,也主张入世,普救众生,但出家学道、修道的人,本身还是偏重于出世。

而且佛家的学问,从心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儒家的学问,又以孔孟之学为其归趋,则是偏重于入世的,像《大学》、《中庸》。

亦有一部分儒家思想,从伦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但是到底是偏重入世;道家的学问,老庄之道就更妙了,可以出世,亦可以入世,或出或入,都任其所欲。

像一个人,跨了门槛站在那里,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让人去猜他将入或将出,而别人也永远没有办法去猜,所以道家的学问,是出世的,亦是入世的,可出可入,能出能入。

在个人的养生之道上,亦有如此之妙
儒学是"官学",是"领导学",是"幕僚学",是培养领导与高参的专门教材。

真正的儒士,热衷于权势,却不是为了私欲,而是借助权势实现利国、利民、利天下的理想。

他们身入名利之中,心却超然于名利之外,以最温柔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人世、对世人的爱。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柔有邦
儒家历来把品德修养作为进取手段,清华大学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为校训,秉承了儒家的进取之意。

何谓"厚德载物"?有深厚的品德基础,才能承载远大的事业。

什么是"德"呢?有人简单理解为做好人、做好事,虽未偏离主题,内容却显得太单薄,没有发掘出"德"字的全部内涵。

历代对"德"字的定义都不一样,儒家以"礼、义、仁、智、信"为五种基本品德。

但这一定义过于简略,大而无当,不易操作。

一个"仁"字,研究半辈子都难以领会。

皋陶所讲的"九德",简明易行,似乎更科学而合理。

它们与儒家"五德"并无冲突,但操作性更强。

那么,需要多"厚"的德才能"载物"呢?这是不一定的,关键要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多高远。

好比盖房子,两层的房子,一般需要能够承载五层重量的基础。

如果要盖二十层的房子,普通的基础就不行了,需用钢筋水泥进行深灌。

如果只想搭一个小茅棚子,根本不用考虑基础问题,搭在沙滩上也不会倒塌。

当然一般人都想成就一番事业,不会满足于一个小茅棚子,所以需要具备品德基础。

按皋陶的说法,能具备三德,就可当"卿大夫",即中下层领导。

能具备六德,就能当"诸侯",即高层领导。

九德是天子之德,一般人就不用想了。

第一德是"宽而栗",即宽厚而庄重。

一般来说,宽厚的人比较随和,无可无不可,久之别人就会对他失去敬畏心。

如果神态庄重,别人就不敢轻视。

你只要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优秀领
导者,就能发现他们都具有宽厚而又庄重的特点,不怒而威,一看就像个大人物。

只有宽厚没有庄重的管理者,下属也许会喜欢他,却不会敬重他。

这样就不容易确立权威。

我们通常认为宽厚是一种美德,实际上,宽厚只有跟庄重合起来才是一种美德。

第二德是"柔而立",即温和而有主见。

性情温和的人,能够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但是意见听多了,就存在选择的困难,左思右想,这也不行,那也不好。

所以温和的人如果没有主见,就会优柔寡断。

兵法云:"三军之灾,起于狐疑。

"优柔寡断的人肯定不适于带兵打仗。

同样也不适于担任其他行业的领导,否则会错失所有机会。

所以性情温和本身并非美德,如果加上有主见,就变成一种美德了。

第三德是"愿而恭",即讲原则而谦逊有礼。

讲原则的人,严格按制度办事,不徇私情;严格遵循做人原则,不随波逐流。

这种人令人敬畏,但不一定招人喜欢。

震慑力强而亲和力不强,威力大而威信不高。

人们"敬鬼神而远之",于是难以聚众。

如果加上谦逊有礼,让自己变得圆润些,使别人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讲原则是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着想,而不是为了伤害别人,别人的敬畏就变成敬爱了。

第四德是"乱而敬",即聪明能干而敬业。

聪明能干的人,接受新事物强,学习知识、技能时,往往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但容易流于表面,舍不得下苦功夫钻研。

而且好高骛远,总想
干大事,不愿干小事。

如果加上敬业精神,对任何事都认真对待,精益求精,这样的人才真正能干成大事。

第五德是"扰而毅",即头脑灵活而有毅力。

头脑灵活的人,善于变通,不钻牛角尖。

但太灵活了,可能活得站不住脚。

稍遇挫折,就想改弦易辙;稍感困难,就想打退堂鼓。

因为他总是在变化中,变来变去,还是庸人一个。

如果加上持之以恒的毅力,改变行进方式而不是改变目标,改变处理办法而不是放弃问题,那么无事不可成就。

第六德是"直而温",即正直而又友善。

正直的人,是非观念强,嫉恶如仇,看见不合理的事就想干预。

这样很容易伤害别人。

如果加上友善的态度,在论辩是非、区分曲直时注意方式方法,小心呵护对方的自尊心,就能让别人口服心服。

第七德是"简而廉",即坦率而又有节制。

坦率的人,事无不可对人言,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谈。

如果没有节制,把隐私、秘密都抖露出来,或者随意说伤害别人的话,后果会很严重。

坦率加上节制,该谈的直言不讳,不该谈的一言不发,这是一种德行。

至于什么该谈,什么不该谈,这是另一个问题,那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

据有关人士调查,绝大多数商界顶尖人士都具备说话坦率、言无不义的特点。

这就是所谓"简而廉"。

如果信奉"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之类的论调,说话吞吞吐吐,总想有所隐瞒,在毫无必要撒谎的事情上习惯性地撒谎。

这种
人通常只是小人物。

第八德是"刚而塞",即刚强而务实。

性格刚强的人,言必行,行必果,一旦作出决定,就坚决执行。

但有时也可能为了面子,固执己见,明知说错了,也不肯认错,仍然争执不休;明知做错了,也不肯改变,一条道跑到黑。

如果加上务实精神,只坚持对事情有好处的做法,只坚持于人于己有好处的观点,就是一种杰出的品格。

第九德是"强而义",即勇敢而又符合道义。

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如果不论善恶,率性而为,只是一种恶习。

如果凡事依循道义,就是一种美德。

以上九德,都是"阴阳合德",都有两面性,离了哪面都不行。

但是,一个人很难九德俱全。

如果某些方面"阴阳"背离,还是有相对比较可取的一面,通常来说,宽厚不如庄重,温和不如有主见,讲原则不如谦逊有礼,聪明能干不如敬业,善于变通不如有毅力,正直不如友善,直率不如有节制,刚强不如务实,勇敢不如符合道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