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关于成立PBAT生物降解塑料生产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武汉关于成立PBAT生物降解塑料生产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武汉关于成立PBAT生物降解塑料生产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报告摘要说明全球塑料产量约为3.59亿吨,其中生物塑料约占1%,2018年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市场金额超过11亿美元,产能合计约91.2万吨,预计2023年有望实现17亿美元与128.8万吨。

欧洲是可降解塑料的主要市场,占全球55%、亚太地区占全球25%,北美需求占19%。

可降解塑料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包括包装、纺织纤维、汽车运输等。

包装占比最大为58%。

国内2019年塑料制品产量为8184万吨,其中可降解塑料优先推广的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246万吨。

根据智研咨询国内可降解塑料的消费量在50万吨左右,市场潜能巨大。

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消耗购物袋400万吨、农膜246万吨、外卖包装260万吨,且随着快递、外卖业务的快速发展,塑料需求持续增长。

而对于这些领域,特别适用可降解塑料。

假设替代10%,即可新增90万吨以上可降解塑料需求。

我们认为随着技术进步、规模化生产、成本下降、环保理念提升,可降解塑料未来成长空间10倍以上。

xxx实业发展公司由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 集团(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740.0万元,占公司股份79%;B公司出资200.0万元,占公司股份21%。

xxx实业发展公司以PBAT生物降解塑料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实业发展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实业发展公司计划总投资18445.8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971.62万元,占总投资的75.74%;流动资金4474.19万元,占总投资的24.26%。

根据规划,xxx实业发展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41114.00万元,总成本费用31877.26万元,税金及附加345.41万元,利润总额9236.74万元,利税总额10856.18万元,税后净利润6927.56万元,纳税总额3928.62万元,投资利润率50.08%,投资利税率58.85%,投资回报率37.56%,全部投资回收期4.16年,提供就业职位617个。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力度加大,“限塑”已在60多个国家实行。

我国自2004年开始鼓励降解塑料的推广应用,2008年开始实行“限塑”。

近几年法规措施不断趋严,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分阶段(2020、2022、2025年)限制、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产品的行动目标与措施。

在严格的限塑、禁塑令下,开发应用可降解塑料势在必行。

PBAT是一种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可广泛应用于超市购物袋、外卖餐盒、农用地膜等领域。

随着“限塑令”的推出和绿色消费市场的扩大,PBAT等可生物可降解塑料呈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成为当前国内降解塑料领域投资和关注的热点。

第一章总论一、拟筹建公司基本信息(一)公司名称xxx实业发展公司(待定,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二)注册资金公司注册资金:940.0万元人民币。

(三)股权结构xxx实业发展公司由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集团(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740.0万元,占公司股份79%;B公司出资200.0万元,占公司股份21%。

(四)法人代表姜xx(五)注册地址某产业示范基地(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截至2019年末,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812.3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21.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62万亿元。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

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汉是联勤保障部队机关驻地、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也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中国光谷致力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武汉正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盘龙城遗址有3500年历史。

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天下四聚之一。

清末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开启武汉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近代史上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六)主要经营范围以PBAT生物降解塑料行业为核心,及其配套产业。

(七)公司简介xxx实业发展公司由A公司与B公司共同投资组建。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无为而治”的企业管理理念,以“走正道,负责任,心中有别人”的企业文化核心思想为指针,实现新的跨越,创造新的辉煌。

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咨询与合作。

公司始终坚持“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质的需求。

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实业发展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二、公司主营业务说明根据规划,依托某产业示范基地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PBAT生物降解塑料为核心的产业示范项目。

《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降解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品得到推广,在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重点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

2025年前,国内将逐渐限制、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和酒店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快递塑料袋。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在土壤、沙土等自然条件下,可与微生物作用降解成为二氧化碳、水等小分子的塑料材料。

PBAT是生物降解塑料研究中非常活跃和市场应用最好降解材料之一。

PBAT是己二酸丁二醇酯(PBA)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共聚物,兼具PBA和PBT的特性,既有良好的延展性、断裂伸长率、耐热性和抗冲击性能,又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

PBAT成膜性能良好,通常与PLA树脂等共混改性制成终端产品,可用于塑料包装薄膜、农用地膜、一次性用具等。

第二章公司组建背景分析一、PBAT生物降解塑料项目背景分析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在土壤、沙土等自然条件下,可与微生物作用降解成为二氧化碳、水等小分子的塑料材料。

PBAT是生物降解塑料研究中非常活跃和市场应用最好降解材料之一。

PBAT是己二酸丁二醇酯(PBA)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共聚物,兼具PBA和PBT的特性,既有良好的延展性、断裂伸长率、耐热性和抗冲击性能,又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

PBAT成膜性能良好,通常与PLA树脂等共混改性制成终端产品,可用于塑料包装薄膜、农用地膜、一次性用具等。

2016-2018年我国PBAT需求量复合增长率为10.5%,塑料包装薄膜和农用地膜是其主要的应用领域。

但整体来看,由于市场认知度不高、使用成本较高,我国PBAT的应用还较少,2018年需求量不足2万吨。

PBAT属于生物降解材料,随着能源涨价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世界范围内可降解生物材料替代传统石油产品的步伐呈现出逐步加快的趋势,政府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法律法规,鼓励市场应用,PBAT等生物降解材料的大规模应用前景乐观。

2008年我国“限塑令”开始推行,“限塑令”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2017年,生物降解材料被列入《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2019年4月,生物降解塑料被列入鼓励类产业目录。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PBAT存在较大替代市场空间。

另外,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规定禁止一次性塑料,使得欧洲PBAT产品需求剧增,而我国是全球少数可以生产PBAT产品的国家之一,国内大量PBAT用于出口国外。

随着发达国家对PBAT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PBAT产品出口前景广阔。

二、PBAT生物降解塑料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随着全球环境保护力度加大,“限塑”已在60多个国家实行。

我国自2004年开始鼓励降解塑料的推广应用,2008年开始实行“限塑”。

近几年法规措施不断趋严,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分阶段(2020、2022、2025年)限制、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产品的行动目标与措施。

在严格的限塑、禁塑令下,开发应用可降解塑料势在必行。

PBAT是一种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可广泛应用于超市购物袋、外卖餐盒、农用地膜等领域。

随着“限塑令”的推出和绿色消费市场的扩大,PBAT等可生物可降解塑料呈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成为当前国内降解塑料领域投资和关注的热点。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发可降解塑料,90年代开始规模生产,至今可降解塑料的研发应用已有近60年的发展历程。

从技术更新换代的角度来看,我国可降解塑料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淀粉改性塑料是在传统单体聚合的过程中加入淀粉等添加剂进行改性,使塑料在一般环境中可以裂解成微小的塑料片段,但这种降解方法并不能将塑料完全降解,其剩余的塑料片段不仅难以回收,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与普通塑料同样的危害。

第二代光热降解塑料是在光和热的作用下,高分子链中的某些光敏成分发挥作用,使高分子链断裂、分子量降低,从而达到降解目的。

然而光降解塑料的降解性很大程度上受到温度、光照强度等自然条件的约束,埋藏在地下的地膜甚至会由于没有光照而收效甚微或根本无法分解。

第三代可生物降解塑料是在土壤、沙土等自然条件下,与微生物作用降解成二氧化碳、水等小分子或低分子化合物的塑料,这类降解塑料是近10年来降解塑料领域的研发重点。

按原料来源区分,可生物可降解塑料有化石基可生物降解塑料和生物基可生物降解塑料,前者以煤、石油、天然气原料生产,主要有二元酸二元醇共聚酯系列(包括PBAT、PBS、PBSA)、聚己内酯(PCL)、聚乙醇酸(PGA)、聚乙烯醇(PVA)和CO2共聚物等;后者采用生物质原料生产,主要有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全淀粉基材料、纤维素材料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