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和主要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和主要途径

---------------------------------------------------------------最新资料推荐------------------------------------------------------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和主要途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和主要途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主要途径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

首先,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避免和减少各种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影响;同时及时发现并科学地解除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困扰和冲突,避免其心理失调。

其次,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掌握有关避免和消除问题行为和心理障碍的知识和方法,能够自我排忧解难,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达到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

2.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个性的关键时期,也是开发其心理潜能的关键时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消除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各种因素,预防学生心理障碍或疾病的产生,而且应该注意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不断地开发自身潜能,达到自我发展与完善。

3.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以1/ 18及现实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积极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耐受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等,使学生形成刻苦、勤奋、求实、创新、自信、乐观、自尊、自立、自强、勇敢、谦虚、谨慎、热情、合群、合作等心理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4.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人格是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体现了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中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形成一个健全的、日趋完善的人格,把知、情、意统一协调起来,建立一种和谐和健全的心理结构。

否则,就不可能适应社会,不可能应付各种挑战与危机,从而获得生活与事业的成功。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谐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在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防止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具体地说: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最新资料推荐------------------------------------------------------ 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2.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发现鉴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对有心理困扰或行为问题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对少数确有心理异常的学生,则要及时与有关的专业人员联系,转介到专门的心理卫生机构去,保证他们尽可能及时地得到帮助和治疗。

卢梭在《爱的教育》中为我们描写了这样一个人:他现在已经年过 20,长得体态匀称,身心两健,肌肉结实,手脚灵巧;他富于感情、富于理智,心地是十分的仁慈和善良;他有很好的品德,有很好的审美能力,既爱美又乐于善;他摆脱了种种酷烈的欲念的支配和偏见的束缚,他一切都服从于理智的法则,他一切都倾听友谊的声音;他具有许多有用的本领,而且还通晓几种艺术;他把金钱不看在眼里,他谋生的手段就是他的一双胳膊,不管到什么地方去,都不愁没有面包。

这就是一个充满了和谐生命的人,承载着我们人类生命之理想,这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我们的教育如果能培养出一批批这样充满了和谐感的生命,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充满了生命的教育,和谐的教育。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谐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3/ 18的教育,以人为本是和谐教育的永恒主题。

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教育的根本要义。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人文精神一直比较忽视。

在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教师人格缺失,并造成了压抑学生个性、抹杀健全人格的不良后果。

我们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却忽视了人自身的发展;重视考试科目文化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如何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重视智育,却轻视了教学生如何做人;重视训练记忆、理解等智力因素,却忽视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等等。

教育的单一化模式、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呆板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完善。

这种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已经导致了令遗憾的后果: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全面,情感、意志、兴趣、眼界偏狭,急功近利,唯书唯上,迷信盲从,消极被动,缺少了主体的意识、自主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包括了学生心理发展的方方面面,它要求教师从各个方面关注学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有:1.学习心理指导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和主导活动,也---------------------------------------------------------------最新资料推荐------------------------------------------------------ 是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会影响到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有的中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离开教师的监督、指导,不知道应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听讲,怎样记笔记,怎样复习,怎样应试等。

显然,这种状况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目前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是学校以及家长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绩优异,但总会有成绩落后的学生,这不可避免地会波及其身心的发展。

因此,对中小学生要进行学习心理教育。

学习心理教育是指教师利用所掌握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协助学生认识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充分挖掘其学习潜能的过程。

学习心理教育的核心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协助学生逐步适应学校环境和学习生活,减少对成人的依赖性。

第二,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第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克服厌学情绪。

第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5/ 18习策略和学习技能。

第五,使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会科学地用脑,提高学习效率。

2.生活心理指导生活心理教育是对学生日常生活心理的教育,也是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它主要侧重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帮助其适应生活环境,理解生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休闲观念,选择正确的消费方式和休闲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整洁的卫生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戒除不良行为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3.人际交往指导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适应集体生活,发展健全个性,顺利进行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根本保证,是人们心理健康的基础。

通过人际交往教育,教育者要帮助学生树立人际交往观念,掌握人际交往的特点、知识和规律;运用人际交往的功能发展人际关系基础;通过有意识地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学会交往,增强人际协调能力,自觉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知觉偏见,从而减少人际冲突,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人际和谐。

4.个性发展指导个性教育就是使学生学会修身养性,增强自我教育能力,能够正确解决自己身心发展中出现的矛盾,正确处理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态度、自我价值、自我控制、自我效能、自我概念等方面的困惑,从而矫正不良心理品质,---------------------------------------------------------------最新资料推荐------------------------------------------------------ 促进个性健康、和谐发展。

中小学生的个性还没有完全定型,可塑性很大。

个性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培养学生对待现实的良好的态度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意志特征,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并通过有意识的训练使学生形成开朗、大方、活泼、热情,具有责任心、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优良个性。

5.情感教育中小学生的情绪、情感丰富,各种高级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开始形成、发展。

但是他们情绪、情感的稳定性较差,容易起伏波动,往往易感情用事,从而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通过情绪和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情绪变化的特点,学会科学、有效、合理地调节、控制和宣泄情绪,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克服各种消极的情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积极乐观的情绪,形成适度的反应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从而保持心理平衡。

6.升学与择业指导升学与择业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爱好、兴趣以及各种职业的特点,为学生的职业选择、职业分析、升学考试、专业选择、就业心理准备等方面提供信息和服务。

7/ 18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学生树立健康的职业自我形象,正确把握人生的航向,求得最佳的人生定位,为今后顺利踏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7.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是青少年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无论生理上、心理上都会发生急剧变化,由于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存在一定差距,青少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产生心理困惑,因此,需要进行青春期教育为其解惑释疑。

青春期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青春期生理知识、青春期心理知识、青春期伦理道德知识、青春期法律知识。

具体内容有:青春期生理发展的特点、规律和保健;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和保健;青春期性伦理道德;青春期人际交往;性保健与性病预防;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恋爱、婚姻、家庭等。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三条基本途径:第一条途径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第二条途径是开设将心里健康教育活动课;第三条途径是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活动。

所谓全面渗透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校工作的方---------------------------------------------------------------最新资料推荐------------------------------------------------------ 方面面,包括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