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黄锦晶(1220330033)摘要:班级是学生发展必要的环境之一,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优异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真实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全新的课题,它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阐述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和途径,针对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一、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关键,对学校的成长、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成长都有着重要和远大的意义。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惧黑。

”可见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成员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特别对小学生的影响更大。

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人[。

”(一)班级文化的基本概念1、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以学校的教学、管理、组织和生活的运营而表现出来的,是学校里面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照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及规章制度等的总和。

是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学实际过程当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一种教育结晶。

学校文化实质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规范,实现道德成长。

它既是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独特存在样式,也是学校整体办学思想、育人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具体表现[。

2、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分支,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近些年引起好多人的重视,比较代表性的见解主要有:有人认为“班级文化是一种教育存在。

班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生活中一切文化要素,而狭义的班级文化特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文化[。

”有人认为“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还有人认为“班级群体文化简称班级文化,即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的所有成员或部分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

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质化反映[。

”班级文化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就是以班主任为主导,由班级中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出来具有班级特色也能体现班级生活方式,并带有本班特有的文化氛围。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1、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教育具有促进作用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每一个构成要素都对学生有着耳濡目染的影响尤其是文化因素。

蓬勃向上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教育起着促进作用,学生会自主地、自觉地适应着文化的陶冶。

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生命体,只有在完好的班集体才能促进其认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所以班级文化对其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班级文化对于班级管理具有导向作用班级文化就是在班级管理目标、管理制度及管理内容的制定上逐渐形成的。

班级文化的形成对班级管理起着指导作用,那就要求班主任制定好班级管理计划,以此约束学生。

班级文化会对学生方方面面都有影响,有效地指导学生判断对错。

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具有时效性,学生会受到班级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3、班级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一方面,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班级文化建设离开不了学校文化建设的辅助,学校文化建设也少不了班级文化的衬托。

当一个班级具有鲜明的特色,学生也就具备着特别的表现,这样就会成为学校的亮点,成为教师和学生心中的品牌,这个班的班级文化就会泛化为整个学校的文化。

从每个班级着手,各个班级突出发展班级文化特色会带动学校文化特色的发展,所以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对学校文化起推动作用。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一)树立班级价值观,塑造学生的班级认同感班级精神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共同精神状态,班级的班训、班歌、班徽和口号等班级价值观的确立需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且在征得大部分学生同意的基础之上。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的启蒙阶段,教师必须循循善诱,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班级的价值观评判标准让学生自己学会反思。

班级价值观的形成,不能学校价值观和其他班级的价值观为参照,必须从班级教育实际活动和班级成员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与本班特点相关联的价值观。

(二)明确班级文化,塑造优秀的班集体形象班级形象就是班集体给别人的客观感受,它是班级文化的外显形态。

良好的班级形象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合力,增进学生间的人际交往,有利于提升的班集体的形象。

班主任可以带领全班同学开展班级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展示班级的班徽、班旗、班歌、班服等班级标志引起学校的广大师生的注意给他们美好而鲜明的视觉形象。

此外,班级也可举办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展示班级形象,如知识竞赛、文娱晚会、运动会等等。

面对的人广,影响范围就广,良好的班级形象才能得以展现。

(三)制定管理制度,构建民主和谐的班风班级的各项工作应该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力求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和文明的班级环境。

各个班级应该逐渐建立起班干部监督以及奖励和惩罚公开制度。

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生公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班级文化建设。

只有当同学们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才会真心诚意地关心和热爱这个班集体。

(四)创设团结友善的班集体,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团结的班集体需要每个学生热爱集体,以集体的事情为己任,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各项活动,心往一处使。

遇到矛盾时互相体谅,每个人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自以为是,自私自利。

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每个人的理解和包容,只有抱有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才能建立好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也有极大影响,所以建设和谐的班集体是由为重要的。

三、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一)班级文化建设意识浅薄好多教师本身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浅薄,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容易忽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最终导致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局限化。

有些教师以考试成绩优良作为评价标准,让部分落后学生排斥融入集体,致使班级文化建设受到限制。

有些教师为应付学校的评比活动,随便的装扮班级,造成班级文化建设没有连续性、没有整体性。

(二)班级文化建设缺乏个性好多小学对班级文化的建设不重视,缺乏新意。

由于班主任与小学生创新意识欠缺,活动方式陈旧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管理者没有重视小学生的兴趣特长,大多数都集中在文体活动中,内容千篇一律,形式老套。

为发展学生健康人格,小学班主任应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发展学生人格,重视个性的培养。

(三)班级活动流于形式好多小学开展活动不注重学生的实际发展,只注重表面形式。

主要因为是:一是很多老师本身任务繁重,不想开展活动,怕占用到自己的休息时间,也怕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时间;二是很多小学班主任没有深入主题班会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只递交活动方案而不实施;三是有些班主任对于课余活动热情度不高,没有带头积极坦诚地参与活动,以自己的丰富情感鼓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四是有些班主任虽有好的活动方案,但因分工不合理、学生积极性不强等因素,最终导致活动效果不理想。

(四)班级管理忽视民主班级管理民主化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有帮助,使得学生心往一处,团结互助,共同建设班集体,但好多学校疏于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原因在于教师的态度和管理体制等造成的。

不合理的班干部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教师把奖惩制度与考试成绩挂钩,以考试成绩的好坏来决定奖惩,来决定班级干部的人选。

这种做法最初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会助长学生功利性的心理,认为成绩最重要,其它一切无所谓,使部分落后的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对班级的建设也丧失兴趣。

班主任教师对个别优秀学生的过分宠爱,导致班级建设中出现不公平现象。

比如优秀生做错了事情不批评,在班级成员讨论问题时总是认可和肯定几个人的说法等,时间长了致使部分同学在讨论班级重大问题时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不利的。

四、解决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所存问题的相关建议(一)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让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针对性良好的班级文化不是朝夕形成的,是班级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意义要正确解读,只有认识明确才能实施目标,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显现出本班的亮点。

因此,班主任要建设具有针对性的班级文化,首先要让班级所有成员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班主任要正确理解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小学的班主任要清楚地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班主任要知道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步入学校时都处于初级阶段,其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是从小学中培养的,而良好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

班主任还要知道小学生喜欢集体活动,喜欢结交朋友,在各班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能把本班级优秀的班级文化传递给其他班级,进而泛化到学校,最终形成学校文化。

2、班主任要结合班级特点制定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建设班级文化班主任需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制定相应目标。

教师营造文化氛围可以采用贴名言警句、建立图书角、建立借阅管理制度等方式实行。

小学的六年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分化目标减少完成的难度。

在确定目标之前,必须对班级的课程设置、环境等进行全面的了解。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必须从本班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实际。

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心重,好玩好动,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欲,想要得到肯定和鼓励。

班主任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建设充满童真的学习环境,开展符合其发展的班级活动。

总之,要建设好班级文化,需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对待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制定好发展目标。

(二)营造温馨的班级物质环境,给学生提供舒适的发展空间温馨的班级环境能有效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的布置应放在首位。

布置班级时要注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小学生好玩好动,对事物好奇心、求知欲强,要营造出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的学习氛围,不能花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需根据各个年龄段学生年龄特征的变化布置相应的班级环境。

第二,教室的布置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室是班级全体成员生活和学习最主要的地方,是学生自己的小天地。

第三,布置教室还要考虑到经济实用。

每学期都得从新布置教室,为了节约与环保,可选择可重复利用的材料避免浪费。

1、精心打造,丰富教室布置的内容认真布置班级教室,打造温馨的班级氛围,对墙上的标语、宣传画,都得精心设计,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自己动手布置共同的家。

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有了家的感觉会更有利于学习。

教室的四角如“图书角、卫生角、英语角、新闻角”等是班级活动的一部分,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班主任可以根据小学生爱动手的特征来发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打造班级角落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