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蛋鸡合理的阶段划分

蛋鸡合理的阶段划分

蛋鸡合理的阶段划分
高若开
青年母鸡“多阶段生长”理论的基本含义是:生长被认为是个不连续的过程,存在着数个互不相同的生长“波”或“高峰”。

青年母鸡的生长主要有四个高峰期,其中第一和第二生长期内的发育,主要是在维持组织,如骨骼和内脏;第三生长期称为性成熟生长高峰,这一阶段增加的全部体重40%—70%是生殖器官的生长;第四生长期认为是由脂肪沉积构成。

因此,饲养者应该对青年母鸡的常规饲养方案进行调整,使其适应青年母鸡多阶段生长特点。

首先是根据品种或品系确定后备母鸡的生长模式,然后是在特定的生长阶段对某些器官或组织的发育有针对性的供应养分。

小雏:1、体温调节能力不健全,对温度管理要求严格。

初生时37-39℃,未达到40.5℃,4日龄均衡上升,10日龄达成年体温,3周趋于完善,6-7周可适应外界温度。

研究表明,小鸡孵出后,给料前12小时内,饮水中添加5-10%的蔗糖,不仅可以减少死亡,还可以提高8周龄时的体重。

2、胆小怕惊,消化能力差,少喂勤添。

3、第一周,免疫、心脏、肺功能迅速发育,确定合理的早期免疫尤其重要。

4、能量11.96MJ/kg,蛋白19%以及理想的氨基酸水平,蛋AA0.4%,蛋AA+胱AA0.7%,赖AA1.0%,苏AA0.74%。

.4-5周换羽要求含硫氨基酸充足
5、五周龄定终身。

5周末海兰褐体重380克。

蛋鸡5周龄内是内脏器官发育阶段,该阶段体重是否达到育种公司制定的标准,对蛋鸡全程的生产性能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前5周龄的失重意味着一些重要组织(内脏器官)无法恢复的发育不良,包括免疫功能和对疫苗的反应。

大雏:1、关注体重和体型发育。

骨骼开始较快发育。

骨骼生长规律:8周龄胫长78mm,8周龄达到成年骨架的75%,8周龄末体重690克,体重仅完成36%。

10周龄达到成年骨架的82%,而体重生长48%,10周龄末体重890克,胫长86.5mm。

12周龄骨骼完成90%,12周龄末胫长95mm。

12周龄末体重1080克,占成年体重的56%。

海蓝褐蛋鸡36周龄体重1920克。

2、能量11.78MJ/kg,蛋白18.0%,7-8周换羽要求含硫氨基酸充足
3、胫长---从跖关节到脚底(第3与第4趾间)的垂直距离。

骨骼发育检查方法:一般分别在5、8、12周用游标卡尺测量胫骨长度,部位是从跖关节到脚底的垂直距离。

简易方法:三角板。

4、尽可能使雏鸡在8周龄时达到标准体重。

若出现8周龄体重没有达标时,万万不可将小鸡料换成中鸡料,应延长小鸡料的供给时间,要以体重作为换料标准而不要以日龄作为换料标准。

利用8—12周龄体重快速增长潜力,以高营养日粮饲喂使体重在10—12周龄达到体重标准范围且以达到体重上限为好。

生长期:1、羽毛丰满,具有健全的体温调节能力
2、食欲旺盛,消化系统逐渐发达,消化功能较强。

生长迅速,骨骼,肌肉发育。

3、关注体重和胫骨的长度,12周末海兰褐体重1080克,胫长95mm
4、在育成鸡饲养过程中,光照时间长短影响饲料摄取量与生殖器官的发育。

但12
周龄之前的光刺激不影响性成熟,因此,可以给10周龄之前的后备母鸡较长光照时间促其多进食而加速其生长。

5、研究表明,蛋鸡8—10周是脂肪细胞分裂增殖的高峰,但脂肪球的体积、脂肪沉积却是随性器官的逐渐成熟后才呈现加速增长。

这可能是由于卵巢的雌激素分泌,有促进腹脂蓄积的作用。

所以,随着10—12周龄后性器官逐渐成熟,体重的上升往往较快,有可能出现超重现象,这个阶段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体重进行适当监控,以防止体脂沉积过多。

12周龄后若出现超重,应采取维持上周料量而不应减料,防止出现体重下降。

若体重不达标,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使饲养程序及营养合理供给,刺激多采食,使其生长曲线向标准曲线靠近,同时也要防止迅速达标,以防脂肪沉积过快,影响以后的开产。

6、10—12周龄也是内脏器官发育的主要阶段。

使用破碎料或在粉料中添加砂砾有助于增强消化功能。

砂砾的喂量和粒度:每千只鸡5—8周龄4.5公斤,(3—4毫米大小2克/只/周);每千只鸡9—12周龄9公斤,(4—6毫米大小,3克/只/周);每千只鸡13—20周龄11公斤,(4—6毫米大小,3克/只/周)。

添加方法可拌入饲料或单独放入料槽饲喂。

砂砾要求清洁卫生,最好用清水洗净,再加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使用。

育成期:1、注意光照控制,育成期间光照只能缩短或者恒定,不可延长。

2、12-13周换羽要求含硫氨基酸充足,肌肉,生殖系统发育。

3、调控后备鸡体型在经济上是有利的,因为体型大小对蛋的大小有着极大的影响。

如果到12周龄胫长与体重是同步的,则此鸡群其后的产蛋潜力是不差的。

4、近年来有证据表明:a.褐壳蛋后备母鸡不能很准确地按日粮能量水平调节进食量;b.后备母鸡的能量进食量不足是生长受阻的最大限制因素。

5、15周龄后,体组织中变化最大的是卵巢,体脂沉积也明显加速。

这个阶段的体重增长要充分考虑卵巢的发育成熟,所以不管是否已经超标都应使鸡保持一定的增重,否则会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导致开产延迟,影响将来的生产性能。

这个阶段应适当提高日量的营养浓度,特别是能量水平,而且要将钙的水平提高,做好开产准备,同时使鸡体重能够达标,最好达标的偏上水平,因为有一定的体脂储备对产蛋是有利的。

预产期:1、产前21,产后有惊喜!
2、生殖系统迅速发育。

3、要求高能低蛋白日粮和钙的储备。

建议在性成熟前采用含钙2%、营养浓度又稍高的预产期日粮,一是为了调控体重的大小,二是为了在钙代谢方面进行过渡性变化。

实验证明后备母鸡入产蛋舍前至少2—3周里饲喂产蛋日粮可以增加骨钙含量,提高蛋壳质量,减少笼养蛋鸡疲劳症的发病率。

4、18—20周换羽要求含硫氨基酸充足
5、18周龄体重1550克,胫长105mm,均匀度95%以上,均匀度每提高3%,入舍母鸡产蛋数可增加3—4个。

6、较高的抗体水平,新城疫、流感、传支、减蛋综合症。

7、在后备鸡群未达成熟体重前不能开始光照刺激,这有助于保证鸡群的体储备,有利于维持较高的产蛋率并达到预期的蛋重。

8、首次光照刺激易跨越式达到13个小时光照,以使产蛋整齐一致。

9、在大多数国家,后备母鸡至18周龄的培育成本相当于15—18个蛋价。

这在我国显然是不够的。

高峰上升期:1、这个阶段的鸡负担极重,迅速达到产蛋高峰,同时仍要完成一部分体重增长。

对营养要求比育成后期有所提高,但与之矛盾的是这时鸡的采食量增长幅度往往不能满足营养需要,这个时期更多的是动用开产前育成鸡的营养储备,这便又一次说明培育育成鸡体重适宜的必要性。

所以为满足蛋鸡此阶段的营养需要,一定要提高日粮营养浓度,能量水
平至少不少于2700大卡/公斤,粗蛋白不低于16.3%。

如果新开产蛋鸡动用体内储备营养物质太多,会造成蛋鸡抵抗力下降,高峰产蛋率不稳。

2、此期间应有一次大肠杆菌预防用药。

高峰持续期:1、最高的营养水平,蛋鸡的生产性能最好,但经济效益不是最好!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产蛋高峰期最佳的蛋白能量比为14.3g/MJ,高氨基酸日粮对应的粗蛋白16.1%,代谢能11.25MJ/kg。

2、产蛋母鸡正常的体重发育规律是20周龄前体重增长较多,20—38周龄平均每日增重2—4克,此后保持相对平衡并稍有增加(每日0.1克),若产蛋高峰期蛋鸡体重减轻,意味着体内储能过多被动用,如从日粮中得不到及时补充,即预示着产蛋率的下降和产蛋高峰的提前结束。

产蛋期体增重,对从开产到40周龄体增重比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产蛋母鸡体重增加20%—25%时,其72周龄的产蛋量最高,当体增重比率小于5%,其72周龄的产蛋性能将受到较大影响。

3、蛋鸡生长在36—38周基本完成,这个阶段生长基本停止,这以后体重的增加几乎都是脂肪的沉积。

高峰后期:1、产蛋后期,其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而脂肪沉积能力增强。

2、产蛋后期,适当降低营养水平,尤其是粗蛋白水平,宜控制体重,减少后期的破蛋率。

因为后期蛋壳比例的增加幅度远远小于蛋重的增加幅度。

3、增加钙的供给。

4、正常生理条件下,禽羽毛存在不同程度损失,属于正常现象。

产蛋鸡失羽比较显著,40周龄产蛋鸡,正常羽毛损失10-15%,55周龄损失20.25%。

蛋白质:羽毛生长的基础,氨基酸:更重要,尤其含硫氨基酸,羽毛生长需要明显比体生长高。

Zn对羽毛生长特别重要,饲粮Zn补充量少于50ppm将影响羽毛生长发育。

人工强制换羽方法:生物学法(激素法):肌注睾丸甾酮、甲状腺素或黄体酮
化学法(抑制大脑食欲中枢):高锌日粮(2%氧化锌)
低钙日粮:0.09%
低盐日粮
畜牧法(饥饿法):停水、停食、控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