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伦·坡的哥特小说(上)内容摘要:埃德加·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
他被誉为心理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的鼻祖;唯美主义的先锋;“美国文学批评的开创者之一”,从而在文学史上占据着不朽的地位。
在爱伦·坡的文学作品中,语言和形式最为有特点,特别是在他那些具有哥特风格的小说中,诡魅幽婉的文风,以及对血腥和死亡的迷恋都不仅吸引了文学批评家们的注意,读者们更是为之侧目、流连忘返。
爱伦·坡是哥特小说作为半正统文学样式开始复兴时的哥特小说家,他善于对人物心理加以描写并突出道德探索和人性冲突的主题,可谓在凄美的惊悚中写尽人类灵魂深处的善恶纠葛以及对死亡和惩罚的惧怕。
本文将从爱伦·坡本人的身平着手,对其哥特小说创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哥特式风格的特点进行剖析,浅析其对文学文本接受和解读的影响以及此风格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爱伦·坡;哥特小说;恐怖;荒诞;死亡The Gothic Style in Allan Poe’s NovelsAbstract: Allan Poe is an exceptional nineteenth century American poet,novelist and literature critic.He is regarded as the founder of psychology novels,detective novels and science fiction;the pioneer of aestheticism and one of the initiators of literature critics.So he has become an immortal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llan Poe is recognized for his language and form of writing.Especially the dark and mysterious style of writing and the fascination for blood and death he exhibited in his gothic novels.Those drew the attention of many a literature critic,it also deeply impressed ordinary readers. Allan Poe is a gotjic novelist,when gothic novels began to revive as a half orthodox style.He is good at depicting people’s inner thoughts,and highlights the theme of moral exploration and humanity controversy.It describes the str uggle of good and evil in everybody’s soul and the fear of punishment and death.This thesis will start with Allan Poe’sbackground information to discover the reasons for Allan Poe to creat gothic novels.Then it goes on to analyze the charactistics of gothic novels.Finally,the thesis will try to analyze how to evaluate gothic novels in general and how to appreciate their aesthetic value.Key words: Allan Poe; gothic novels;fearful;fantastic;death埃德加·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在世时长期担任报刊编辑工作。
爱伦·坡的作品有着在任何时代都可称之为是“独一无二的”的艺术风格。
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语言和形式最为有特点:精致且优美;而他涉及的文学类型丰富、内容多样。
因此,对于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他也拥有不少头衔,他是侦探小说鼻祖、科幻小说先驱之一、恐怖小说大师、象征主义先驱之一,唯美主义者。
受到过爱伦·坡影响的文学家众多,其中主要人物有:柯南·道尔、波德莱尔、斯特芳·马拉美、儒勒·凡尔纳、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希区柯克、蒂姆·伯顿、江户川乱步等。
难怪乎英国著名的大文学家萧伯纳也曾说过:“美国出了两个伟大的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和马克·吐温。
”在今天看来,对于爱伦·坡,一位开辟了新的文学道路并影响几代人文学创作的文学家来说,萧伯纳这样的评价确实是恰如其分的,但在爱伦·坡的有生之年,他却未能得到与他文学创作地位相符的评价。
他在被人盛赞之时同样也饱受非议。
由于爱伦·坡对于晦暗阴森的哥特风格的偏好,以及他对死亡奇幻题材的大肆描写,他的作品在国内一度被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低俗之作,外界评论更是对他褒贬不一。
直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也就是爱伦·坡去世之后将近五十多年,他的创作才逐渐被世界文坛所接受认可,并赋予其相应的文学地位。
爱伦·坡在文学领域涉及面极广,从小说、诗歌到文学论著无所不能,且在各个领域都占得一席之位,出版过《乌鸦及其它诗》等四部诗集和《诗歌原理》等具有独创性的评论性文章。
在短篇小说领域,爱伦·坡更是达到了一个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由于他开创了诸多先河,以致于虽然华盛顿·欧文写短篇小说的时间比他早,但是有不少人认定他才是美国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开拓者。
在短篇小说创作中,爱伦·坡擅长写恐怖心理小说。
由于受到自18世纪末开始由英伦兴起的哥特小说的影响,他的此类小说中充满了离奇怪诞、邪魅阴暗的哥特式风格。
但爱伦·坡并没有一味地去模仿前人的作品,在他的此类著作中他又融入了自己擅长的心理冲突描写以及他对美学的理解和追求,终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哥特式风格,并对后世很多文学流派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也是爱伦·坡在文学史上能获得“开拓者”称号的原因,获此殊荣,他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
一、爱伦·坡小说哥特式特征的体现哥特小说源于英国,其最大的特点即是怪诞与恐怖,小说通常“把人和非人的东西怪异的结合”,多用人鬼相通、现实与异境相连和死而复活等情节突出小说的怪诞;而被痛苦的叙事风格紧紧地控制住并展现在读者面前的那一个个血淋淋的黑暗世界,则是哥特小说中的恐怖的最佳体现。
爱伦·坡一生四十年大约写了将近70篇小说,其种类大致可分为死亡恐怖小说,推理侦探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和幽默讽刺小说这四种。
虽然种类不同,各有所长,但其中仍以他的死亡恐怖类小说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也正是这类小说,充满了爱伦·坡独有的道德探索意味的哥特风格。
下面本文将以《丽姬娅》、《威廉·威尔逊》、《泄密的心》、《黑猫》、《提前埋葬》等短篇小说为例从渲染恐怖气氛的第一人称叙事与人格缺失、死而复活以及“恶棍”与“少女”的经典模式三个方面的特点对爱伦·坡的死亡恐怖小说的哥特风格进行分析。
(一)渲染恐怖气氛的第一人称叙事与人格缺失主观性叙事一直都是哥特小说中的叙事特征之一。
这种特征体现在叙述者在叙事的过程中毫不掩饰自己的身份,将自己的看法、感受在小说中得到最大的暴露和展现,对小说本身具有强烈的评论和干预,使读者在接受故事的同时始终感受到讲叙者的见解,这种叙事方法极具主观性,因此被称为主观性叙事。
纵览爱伦·坡的死亡恐怖小说,在叙述方法上有一个很直观的特点,就是这些小说基本全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进行描写的。
爱伦·坡的第一人称叙事虽然并不完全等同于英国哥特小说的主观性叙事,但使用第一人称的记叙方法同主观性叙事一样,也是能给读者以真实感受并通过文中的“我”以极其主观的语言和方式引导读者,同属于主观性强的叙事方法。
爱伦·坡就是用这种手法将他小说中的哥特风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更加标显出了邪魅而幽暗的哥特气息。
众所周知,第一人称的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文章中的故事都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在读者看来,小说中所有的内容似乎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一方面,第一人称的述说能更好地显现主人公的心理,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变化。
另一方面,这种写法也更容易使读者将自己代入故事,在恐怖小说中使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会让小说更有悬疑感,使故事能更好地瓦解读者的心理防线,能将虚拟的恐怖场景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界限最大程度地稀释掉,并在最大程度上引导读者的阅读心理,让读者融入到小说的世界中去,使虚幻的故事更加有现实性,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在感情上,读者会因这种叙事方法产生小说中的故事是真实现实的“错觉”;但在理性上,读者又会拒绝承认这种“真实感”,这种矛盾的情绪之间形成的张力关系,增添了小说中的怪诞感。
从读者对于文本接受时的心理来看,虽然第一人称的写法其中的“我”虽然并不是作者本人,但这种描写方式很容易让读者将故事中的“我”同作者本人联系在一起,很多时候,小说中的“我”跟作者本人也确实有着不少的共同点和联系。
而实际上,爱伦·坡的此类小说中也多多少少让我们看到他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和他本人的一些人格特征。
在爱伦·坡带有自传性的小说《威廉·威尔逊》中,他笔下的自称“威尔逊”的主人公上了他当年在英国就读的学校,跟他本人拥有基本相同的性格和生活作风,更为甚者,威廉·威尔逊还是个拥有双重人格的“怪人”。
小说中的“两个”威尔逊拥有相同的相貌、声音,甚至在任何时刻都穿着相同的着装,这样外表相同的“两个人”相互厌恶却又不得不相依相随:当一个“威尔逊”丧尽天良、干尽荒淫的坏勾当时,另一个“威尔逊”则高尚智慧、孜孜不倦地用忠告折磨着纠缠着彻底放荡的“我”。
小说的结尾,恶的威尔逊杀死了善的威尔逊,但让读者不能忘怀的是,善的威尔逊对“我”的最后的耳语:从今往后,你也死了。
瞧你把自己毁得多彻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