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
虽说肝癌的外科治疗近 年来已取得了一定的突 破,但是临床所见的肝 癌大部分已进入中、晚 期,能够实施根治性切 除术的肝癌只是少数。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步 和治疗器械的发展,肝 癌治疗中创伤小、疗效 显著的微创治疗已经得 到广泛应用。微创观念 的核心是“既消灭肿瘤, 又最大程度保存器官功 能和减少对机体损害”。
肝癌患者早期一般没有什么不适,一旦 出现症状就诊,往往已属中晚期。中晚 期肝癌手术切除率仅约5%-10%,手术死 亡率在10%以上。治疗中患者需承受很 大的手术痛苦和费用。
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非常高。根据上 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的资料,过去大 肝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后5年复发率为61.5 %,小肝癌亦达 43.5%。
高度适形。 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周围健康组织没有损害。 照射距离短,只有1.7厘米,对医生和家属没有损 害。 它可以持续24小时每分每秒不停顿地杀灭肿瘤细 胞。 粒子作用时间长,可以长达180天。 放射性粒子为钛合金封装的微型粒子,与人体有 较好的组织相容性,且不会产生放射泄漏及治疗 路径的污染。 局部控制率高。
近几年的文献大量报道了放射性粒子治 疗肿瘤并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已 广泛用于前列腺癌、脑瘤、肝癌、肺癌、 胰腺癌及盆腔等部位肿瘤的治疗。目前 国内厂家已开始了放射性粒子源的批量 生产,并有几十家医院开展了临床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和姑息性治疗效 果。
60 50 40 30 20 10 0
“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文献报道
20 00 -2 20 00 01 1 -2 20 00 02 2 -2 20 00 03 3 -2 20 00 04 4 -2 20 00 05 5 -2 20 00 06 6 -2 20 00 07 7 -2 20 00 08 8 -2 20 00 09 9 -2 20 01 10 0 -2 01 1
几种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
氩氦刀冷冻治疗 经皮肝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治疗(PEI) 射频消融治疗(RFA) 微波治疗 高功率聚焦超声治疗(HIFU)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 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术
自从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核素镭以后, 开始了放射线治疗肿瘤的历史。某些核素的原 子核能够自发地衰变释放出a、β等粒子的性质 称为放射性,具有这种放射性的核素称为放射 性核素。放射性核素分为天然的和人工的两种,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放射性核素有2500多种, 其中绝大部分是人工放射性核素,而用于临床 近距离治疗的核素仅有10余种。
粒子植入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影像学、放射物理 学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 术后分析系统和新的放射性核素的出现, 使这项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粒子治 疗又引起了国外肿瘤专家们的重视。
1998年,上海中心医院、上海胸科医院、 上海第八医院等10家医院报道1000余例 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病例,共植入2万 多枚碘125粒子,全组无一例出现白细胞 减少,也未出现放射病现象。目前,国内 2000多家医院均已开展了此项工作,并取 得良好疗效。
十一年国内相关文献报道(来源中国知网)
临床
基础
在很多人眼中,碘125粒子植入只是治疗肿瘤的辅助方 式。其实不然,它不但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 而且对部分肿瘤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对常规放化疗不敏感的肿瘤,碘125粒子植入 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如前列腺癌,过去常用手术 切除、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其效果并不理想。如今, 可以不用手术,直接植入碘125粒子,抑制肿瘤生长, 达到常规治疗一样或更好的效果,而且保留了它的生 理功能。另外,对于不愿行根治性手术以及一些无法 手术的癌症患者,碘125粒子植入也是不错的选择。
粒子植入治疗肝癌
1994年Stervens报道了全肝常规外照射≥40 Gy,75%的病人发生显著的肝功能紊乱。 1973年Finney对52例患者行常规照射,总量 55 Gy,4例发生了致死性肝炎。 这些研究结果使肝癌的放疗严重受限制。由于 肝癌必须有超过40 Gy的吸收剂量才能得到较 好的局部控制,而肝脏的耐受剂量仅30 Gy, 超过30 Gy会产生严重的放射性肝损伤,因此, 普遍的观点认为,常规的放射治疗在肝癌的应 用受到限制
放射性粒子治疗相关术语 居里(Ci):旧单位制描述放射性核素强 度的单位 贝克勒尔(Bq):标准单位制描述放射 性核素强度的单位 1Ci=3.7*1010Bq 戈瑞(Gy):吸收计量单位
常用粒子活度 0.4-0.8mCi 1mCi=37MBq 1mCi能产生182Gy
放射性碘125粒子治疗特点:
放射性粒子治疗HCC计量
1、推荐每颗粒子活度:0.6~0.8mCi 2、推荐靶区计量D90:120~160Gy
粒子治疗HCC规范
离子治疗应遵循NCCN规范与治疗原则 1、术前应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 甲胎蛋白等指标检查 2、CT或超声引导下植入术前应严格训练患者平 静呼吸下吸气末屏气 3、粒子、植入针及植入器术前严格消毒 4、粒子间距大约1cm;粒子植入应距大血管 1cm;防止粒子进入大血管内并沿血管迁移 5、粒子植入后应摄片验证粒子植入数量及位置, 并进行质量验证;定期检测血常规肝功能AFP 指标 6、粒子植入治疗后,其场地用辐射仪进行探测, 以防粒子散失
此外,对于已发生转移的肿瘤患者,选 用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可达到有效控制 转移灶生长,保持器官功能、减轻疼痛 的目的;由于身体状况、肿瘤位置等因 素影响,无法用手术切除的肿瘤,也可 选用植入碘125粒子治疗。
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术
放射性碘粒子植入 术是肿瘤放射治疗的一项 新方法,目前常用的有
125碘和103钯。医学界有
放射治疗使用的放射源主要有三种:① 放射性核素释放的a、β、γ射线;②X线 机和各种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X线; ③各种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质子束、 中子束、负π介子束和其他重离子束等。
肿瘤内植入放射性粒子是近距离治疗的一种形式
1933年由美国的Graham和singer第1次将放射性氡粒 子永久性种植在患者的支气管残端; 1941年,美国的MemorialSloan:Ketltering Cancer(;enter(MSKCC)第1次由Binkley在一位不能 切除的肺上沟瘤患者的肿瘤内植入222Ra粒子; 1952年美国Baylor医学院的Floceks医生将放射性粒 子198Au注入前列腺癌内; 1955年Merschke用放射性同位素192Ir和198Au代替 了222Ra,并开展了后装放疗技术。 1965年Hilaris使用了低能量的125I(碘)粒子术中永 久植入肺肿瘤内,同年Nori使用103Pd治疗胸部肿瘤。
放射性粒子治疗HCC适应症
1.实体性肿瘤。 2.肿瘤最大径≤7cm,由于肿瘤过大远期疗效 欠佳,且应用粒子植入费用过高,对最大直径 >7cm建议综合各方因素进行治疗。 3.病灶远处转移数量<5个的患者可行全部病 灶粒子植入。 4.对于转移灶过多的患者可对严重影响其生存 质量的病灶进行姑息性粒子植入以减轻症状。 5.老年患者、体质较弱或多系统受累无法耐受 外科手术、放化疗者或对放化疗耐受者。
125
[1],
[1]Ragde H.Korb LJ,Elgamal AA.et al.Modern prostate brachytherapy.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resulte in 219 patients with up to 12years of observed follom-up[J].Cancer,2000,89(1):135-141. [2]罗开元,李 波,杨 嵘,等.125I粒子组织间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 (12):754-755. [3]罗开元,郑江华,李 波,等.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组织间放射治疗肝癌[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4,16 (1):29-31. [4]宋金龙,邵文博,唐宪民.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J].肿瘤防治杂志,2005,12 (10):750-752.
125I
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 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人们日 常说的肝癌指的多是原发性肝癌。原发 性肝癌按细胞分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肝癌、 胆管细胞型肝癌及混合型肝癌。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临床上最常见
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世 界每年死于肝癌者约26万人,我 国为肝癌的高发区,每年约11万 人死于肝癌,年病死率仅次于胃、
食道而居第三位。其恶性程度大,
病情发展快,肝癌因其恶性度高、 病情进展快,故治疗难度大、疗 效差,一般发病后生存时间仅为6 个月,人称“癌中之王”。严重
威胁着人民健康。
常规治疗肿瘤的方式有3种:手术切除、 化疗和放射治疗,以及生物治疗等,而 这几种疗法并非对所有肿瘤都适宜 ,常 规放射性治疗由于辐射面积较大、放射 性射线剂量大和贯穿人体,对人体的正 常组织结构损伤很大。 在肝癌的治疗中 目前仍以手术及各种微创治疗为主。
人把它形象的称为“粒子 刀”。
125I粒子的结构:
125I种子源是用渗过125I的0.5×3mm银棒
密封在直径0.8mm,长度4.5mm,壁厚 0.05mm的钛管中密封焊接而成的。
125I粒子的物理特性:
a.半衰期为59.6天。 b.主要光子发射为27.4Kev和 31.4Kev射线和35.5Kev的光子,属于低 能辐射。 c.对于铅的半值层是0.025mm。 d.软组织的半值层为20mm。 e.单个源的活度范围11.1MBq~37MBq, 相对应1米处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 0.38µGy/hr~1.32 µ Gy/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