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货币银行学(利息与利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8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下述不属于信用的特征的是( )(分数:2.00)A.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B.以还本付息为条件C.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D.不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解析:解析:信用仍然是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
2.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由于( )而相互提供的信用(分数:2.00)A.生产联系B.产品调剂C.物质交换D.商品交易√解析:3.下述不属于信用的基本职能的是( )。
(分数:2.00)A.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B.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C.将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D.创造货币√解析:解析:创造货币不属于信用的基本职能4.信用的形式包括( )。
(分数:2.00)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和消费信用C.国家信用和国际信用D.以上都是√解析:5.下列属于商业信用的局限性的是( ).(分数:2.00)A.严格的方向性B.产业规模的约束性C.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D.以上都是√解析:6.20年期、票面利率为5.5%的实证债券现在有7.2%的利率,纳税人的纳税等级是33%,这种债券提供的税收收益相当于( )(分数:2.00)A.8.2%B.10.75%√C.11.4%D.4.82%解析:解析:0.072=r(0—T)=0.67r r=10.757.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
(分数:2.00)A.基准利率√B.差别利率C.实际利率D.公定利率解析:解析: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很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8.如果某债券的实际预期收益率为6%,通货膨胀率为4%,则其名义收益率为( )(分数:2.00)A.2%B.10%√C.7%D.24%解析:解析:6%+4%=10%。
9.下列因素中( )不影响可贷资金的供给。
(分数:2.00)A.政府财政赤字√B.家庭储蓄C.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应D.利用外资解析:解析:可贷资金模型分别从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研究长期实际经济因素(储蓄、投资流量)和短期货币因素(货币需求流量)对利率的决定。
在本题中,BCD选项属于可贷资金的供给,而政府财政赤字则属于可贷资金的需求因素。
10.下列关于利率决定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2008年金融联考)(分数:2.00)A.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崩B.窖藏与反窖藏是古典利率理论中决定利率的两人因素C.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偏重于实物领域对利率的决定作用D.流动性偏好理论强调了货币供求对利率的决定作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决定理论是货币银行中的一个重点。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
它主要由三种流派的理论构成,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强调储蓄和投资等实物因素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也成流动性理论强调货币市场均衡对利率的决定.而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
本题中A投资与储蓄是古典理论的观点,B中窖藏与非窖藏是可贷资金理论中的观点,C中偏重于实物领域也是古典理论的观点。
11.下列那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2007年金融联考)(分数:2.00)A.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衡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C.LM曲线平缓,IS曲线垂直√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解析:解析:货币供给增加导致LM曲线有移,IS曲线只有在垂直情况下,才能使新的均衡点在原有的国民收入水平处。
12.下列有关“流动性陷阱”的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2.00)A.LM曲线是垂直的,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B.LM曲线是平行的,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C.LM曲线趱垂直的.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D.LM曲线是平行的,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解析:解析:在流动性陷阱处,LM是平行的,此时货币政策几乎无效果,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13.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分数:2.00)A.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是从货币因素角度研究利率是如何决定的B.占典利率理论是从实物因素角度研宄利率是如何决定的C.IS-LM是从货币因素角度研究利率是如何决定的√D.可贷资金理论是综合实物因素和货币因素两个角度研究利率是如何认定的解析:解析:IS-LM模型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研究均撕利率的决定,综合了货币因素和实物因素。
14.下述不是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的观点的是( )。
(分数:2.00)A.货币供给是外生的B.货币需求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C.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入动机D.利率是由实物储蓄和投资决定的√解析:解析:D中的观点是古典的利率决定理论的观点。
15.最能表达或说明利率和期限关系的收益率曲线形状的理论是( )。
(分数:2.00)A.可贷资金理论B.预期理论C.市场分割理论D.流动偏好理论√解析:16.[2012年431][2007年金融联考]下列不影响可贷资金供给的是( )(分数:2.00)A.政府财政赤字√B.家庭储蓄C.央行货币供给D.利用外资解析:解析:利率决定理论中的可贷资金理论分别从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研究长期实际经济因素(储蓄、投资流量)和短期货币因素(货币供求流量)对利率决定。
在本题中,A选项政府财政赤字显然是政府对可贷资金的需求,而B、C、D选项影响的是可贷资金的供给。
17.假设1年期的即期利率为4%,2年期的即期利率为6%。
那么,第1年末到第2年的远期利率为( )(题中所有利牢均为连续复利的利牢)。
(分数:2.00)A.5%B.8%√C.10%D.12%解析:解析:该题考套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之间的换算。
即期利率是指某个给定时点上无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远期利率是指未来两个时点之间的利率水平。
远期利率可以根据即期利率换算可得,计算公式为。
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得到:=8%。
18.下面观点不属于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是( )。
(分数:2.00)A.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B.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储蓄和投资均是利率的函数√C.货币供给是由央行决定,属于外生变量D.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是决定利率的因素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的主要观点。
B,选项属于古典利率理论的观点。
所以错误。
19.假如贷款者和存款者收到的利息都是按照名义利率计算而得的,如果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为正,则( )。
(分数:2.00)A.贷款者受益,存款者损失√B.贷款者损失,存款者受益C.贷款者和存款者都既未损失也未受益D.借款者和存款者都受益解析:解析:该题考查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
在名义利牢一定时,若预期通胀率为正,则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存款者将受损,而贷款者将受益。
20.某人借款2000元,如果月利率8‰,借款期限为8个月,按单利计算,到期时借款人应支付利息为( )。
(分数:2.00)A.80元B.100元C.128元√D.140元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单利的计算原理。
利息额=2000×0.008×8=128元。
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2.00)A.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是从货币因素角度研究利率是如何决定的。
B.利率理论是从实物因素角度研究利率是如何决定的。
C.IS-LM是从货币因素角度研究利率是如何决定的。
√D.可贷资金理论是综合实物因素和货币因素两个角度研究利率是如何决定的。
解析:解析:考查不同利率决定理论的角度辨析。
IS-LM与可贷资金理论一样,都是综合实物因素和货币因素两个角度来研究利率是如何决定的。
22.根据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
当市场上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时,利率会( )。
(分数:2.00)A.下降√B.上升C.不变D.无法确定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的主要结论。
当市场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时,利率下降;反之,利率上升。
23.( )认为,长期债券和短期债券各自的利率均由各自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分数:2.00)A.偏好理论B.市场分割理论√C.预期理论D.流动性偏好理沦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利率期限结构的主要结论。
24.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利率理论认为( )。
(分数:2.00)A.利率取决于货币的供求,而货币的供给量取决于货币当局;货币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对现金的流动偏好。
√B.凯恩斯认为手持现金是利息的递增函数C.利息是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转弱,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就增加,当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时,利率下降D.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强烈,货币的衙求下降,利率也下降。
解析:解析:本题丰要考察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关于利率的基本观点。
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利率理论认为他认为利率取决于货币的需求,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货币需求是内生变量,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25.下面属于商业信用基本特点的是( )。
(分数:2.00)A.商业信用的侦权债务都是企业经营者B.商业信用贷出的资本是商品资本C.商业信用是买卖关系和借贷关系的统一√D.商业信用的规模一般与产业资本动态一致解析:解析:此题考察商业信用的基本特点。
二、简答题(总题数:9,分数:18.00)26.信用交易与普通商品交易中的区别.(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信用交易是借和贷相结合的价值运动,借贷的商品或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在借贷双方之间转移,贷者让渡的是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有借有还.并且要求借者支付一定利息作为取得使用权的代价.而普通商品交易则按照等价交换原则。
买卖同时进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有权通过交换发生转咎:)解析:27.什么是信用?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从经济意义上看,信用是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的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2)信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信用的产生与存在同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以及有关特征高度相关。
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产业资金以及社会总资金在其循环周转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闲置资金在客观上具有再使用的本能要求。
在大量货币资金因各种原因被闲置起来的同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又产生了对货币资金的临时性需求,需要借入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