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马式建筑及其特点.

罗马式建筑及其特点.

• 公元11-12世纪,一些有关意向古罗马风格靠拢的教堂建筑在这些国 家陆续出现了。罗马式的教堂便模仿了古罗马凯旋门、城堡及城墙等 建筑式样,采用了古罗马式的拱券结构,所以人们称其为“罗马式建 筑”,罗马建筑并不是古罗马建筑的完全再现,除去使用了许多来自 古罗马废墟建筑材料之外,它们只是广泛采用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 结构,它一般是在门窗和拱廊上采用半圆形拱顶,并以一种拱状穹顶 和交叉拱顶作为内部的支撑.而这些拱顶强有力的外延感往往又被厚 实的窗间壁和墙所抑制,厚实的石墙是当时严重的封建割据和频繁的 内外战争的时代特点在建筑上的反映。
• 第一点,罗马式建筑的基本典 型是教堂,就像神殿之于古希 腊艺术。在那个宗教信仰强烈 的时代,教堂会成为主要建筑 是在自然不过的了,而且教堂 还是当时最富有、最有学问、 设备最好且无所不在的机构。
• 第二点则是技术处理方面,罗 马式建筑的设计与建造都以拱 顶为主,以石头的曲线结构来 覆盖空间。
圣赛尔宁教堂
达勒姆主教堂
罗马式建筑特点
• 第三点,罗马式建筑的美学观点,就是建筑物巨大、繁复,强调明暗 对照法(让光线从寥若晨星的小孔照射进来),但建筑的装饰则简单 粗陋。
• 第四点,艺术形式有着主次关系:建筑居于主导地位,而其他的艺术 活动,如绘画、雕塑、镶嵌艺术等,则居于附属地位
罗马式建筑及其特点
罗曼式建筑是自罗马帝国之后第一 种遍及欧洲的独特建筑风格。
历史背景
• 分裂之后的西罗马帝国已经处于日落西山的境地,最后在 北部游牧民族的多次侵扰之下,于公元479年灭亡。欧洲 历史自此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在昔日的西罗马帝国疆域 内,只有罗马教廷保持了持续性和不断扩大的影响力。 中世纪的西欧,战事频发、政治上长期处于四分五裂和动 荡的局面。各地的诸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纷纷皈依天 主教。这样,罗马教廷及其在各地的代理人(主教)与地 方的诸侯就够成了双元化的统治结构。在5-10世纪,各地 的建筑极不发达。从10世纪开始,西欧逐渐形成一些新的 国家,如法兰西、日耳曼、意大利等(西班牙处于信仰伊 斯兰教的摩尔人的统治之下),政治上的相对稳定为持续 建造较大规模的建筑提供了可能。
• 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持续到13世纪,后被哥特式风格所代替。 • 教会和修道院是罗马式建筑的策源地。 • 建筑方面最典型的是教堂。
罗马式建筑特点
• 无论是教会建筑还是世俗建筑,罗曼式建筑普遍给人以坚 固而有力的印象。与之前的古罗马建筑和之后的哥特式建 筑均以柱子、壁柱和拱作为承重构件(或者是看上去如此) 相比,罗曼式建筑则与拜占庭建筑类似,依靠墙、或是被 称为墩柱的墙段承重。
• 其中最著名的罗马式建筑遗产 为意大利比萨大堂(始建于 1063)。
意大利比萨大堂
罗马式建筑特点
• 罗曼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 风格。罗曼建筑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又译作罗马 风建筑、罗马式建筑、似罗马建筑等。罗曼建筑风格多见 于修道院和教堂。
• 建筑中的罗马式风格最早在9世纪末10世纪初出现于欧洲 南北地区。(是欧式基督教堂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 罗曼式建筑常常被划分为“第一罗曼式”和“罗曼式”两 个时期,其区别主要取决于建造时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第 一罗曼式以粗石砌墙、开更小的窗户并尚未采用拱顶。伴 随着拱顶和有所加工的石块被增量的使用这些较大的改进 标志着第二罗曼式。
罗马式建筑在欧洲几乎随处可见,且各有其神采特色与 地方情调。如果要从这么丰富多彩的建筑世界中,找出罗马 式建筑的一系列明显特征,那么必须先找到它们的共同点:
罗马式建筑起源
• 罗马式建筑兴起于公元9世纪至15世纪,是欧式基督教教堂的主要建 筑形式之一。罗马式建筑的特征是:线条简单、明快,造型厚重、敦 实,其中部分建筑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身。
• 在教徒们看来,教堂是建立在现实世界之上的神圣空间,是神在人间 的宅第,对于欧洲的基督教世界国家来说,教堂无疑是一个时代最好 的建筑。
罗马式建筑的遗产
• 随着罗曼建筑的发展,中厅愈 来愈高。为减少和平衡高耸的 中厅上拱脚的横椎力,并使拱 顶适应于不同尺寸和形式的平 面,后来创造出了哥特式建筑。 罗曼建筑作为一种过渡形式, 它的贡献不仅在于把沉重的结 构与垂直上升的动势结合起来, 而且在于它在建筑史上第一次 成功地把高塔组织到建筑的完 整构图之中。
圣赛尔宁教堂
罗马式建筑的盛期成以英国杜勒姆教堂为标志。
• 是罗马式建筑形成的标志,又称为达兰姆大 教堂。它的修建是为了存放圣卡斯伯特和庄 严的皮特的遗物。
• 杜伦大教堂始建于1093年,到1130年才完成, 它是英国第一座完全用石头盖顶的教堂。虽 然它的设计较为简朴,但中堂体量却是圣赛 尔宁教堂的三倍。杜勒姆大教堂的成就不仅 仅是装饰方面的,也是结构上的。为了使更 多的光线进入殿内,中堂顶部每一开间运用 了两个交叉肋拱,分割开间的是横向的尖拱。 肋拱是稳定穹顶的骨架,肋拱间的天花板非 常薄,减少了拱顶重量,同时,肋拱还可加 强坚固性,这种肋拱的出现以杜勒姆教堂最 早。交叉肋拱与尖拱的结合运用已经预示着 新的哥特式风格的特点,是哥特式风格的一 个前奏。另外,杜勒姆教堂中殿巨大的圆筒 形窗间壁的装饰很有特色,与欧洲大陆的罗 马式建筑显著不同。
罗马式建筑的盛期
• 11世纪晚期,罗马式建筑在法达到了盛期,出现了最具有地方特 色和创新观念的建筑风格。例如法国南部图卢兹的圣赛尔宁教堂 (下图)是一座朝圣路上给香客提供食宿的“朝圣教堂”,它建 在通往西班牙圣地亚哥的路线上,规模稍小,保存完好,是“朝 圣路”类型的罗马式教堂的典范。圣赛尔宁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 型,在十字型平面交叉点上,矗立一座五层楼高的塔楼,外观上 各种几何形体有机地组合在连续的圆拱结构中,十分和谐壮观。 教堂内部墙体坚厚,高直的列柱把空间分隔成 许多方形小单元回廊和圆形小教堂成 为朝圣教堂不可缺少的部分,回廊上 有容纳朝圣者的走道,回廊把圣坛与 后殿末端的小礼拜堂分开,小教堂内 用来存放“圣物”、“圣骸”,并允许朝 圣者在此祈祷,瞻仰圣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