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融资租赁若干问题的开题报告

关于融资租赁若干问题的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关于融资租赁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选题的意义
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

融资租赁是一项区别于传统租赁、分期付款销售和抵押贷款的新的交易形式,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新的边缘行业,具有投资、融资、促销、资产管理等功能。

自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产生以来,融资租赁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迅速成长为一项重要的产业。

目前,在某些发达国家,融资租赁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渠道。

以美国和日本为例,2004年,美国制造厂商80%以上的设备出售给租赁公司。

据世界租赁年报统计,美国融资租赁的渗透率(即全社会固定资产以租赁方式投入和购置的比率),自1984年以来一直高踞30%以上,最高达到38%。

目前美国有80%以上的企业采用设备租赁,美国的融资租赁业成交额约占世界融资租赁业的45%。

根据日本租赁事业协会统计,2003年,日本融资租赁业交易额为73778亿同元,约合600多亿美元。

融资租赁设备投资额65917亿日元,约合520亿美元,占民间设备投资额比例为8.7%。

我国的融资租赁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为一种吸引外资的方式从
国外引进的,至今已经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

然而,融资租赁业在我国的发展却是一波三折,并始终没有融入国民经济的主流地位。

特定的历史原因造成社会各界对融资租赁的内涵认识不清、政府对融资租赁相关法律、会计、税收政策和监管体制的建设滞后、以及全行业范围的租金拖欠,使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几乎陷入了行业萎缩的境地。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目前我国的融资租赁业正处于恢复发展的时期。

截至2007年年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相继取得金融租赁牌照,旗下金融租赁公司相继成立,我国租赁业的发展从此进入快车道。

融资租赁的优势具体体现在哪里?为什么融资租赁在国外有着广泛应用和
良好评价,而在中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如
何?影响我国融资租赁发展的制约因素是什么?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寻
求融资租赁在我国发展出路的过程。

这对于探索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之路,
推动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
大部分国外学者从融资租赁的成本分析、税收和折旧准则对融资租赁决策的影响等角度对融资租赁进行研究。

Barclay和Smith(1995)的研究揭示,边际税率更高的企业更易采取融资租赁方式。

此外,Laser和Levis(1998)的研究证实,与不存在融资租赁的企业相比,运用融资租赁的企业有着更高的税费。

Bowman(1980)通过对92家美国企业1973年的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存在高额借款债务的同时也存在融资租赁活动。

因此,融资租赁将被更多的具有破产风险的企业所采用。

PeterJ.Athanasopoulos和Peter W.Bacon(2004)对杠杆租赁中的再投资收益率(折现率)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不同的现金流计算方法在相同的再投资收益率的情况下,最终的决策是一样,投资收益率也必将等于期望的收益率。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典型的金融服务业务,其风险管理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其相关的文献主要体现在信用风险的管理、利率风险的管理以及汇率风险的管理。

在信用风险方面。

Schmit(2004)等人通过对一金融机构的上万件租赁产品运用样本组合的方法,分析了零售租赁的信用风险,估计了损失的概率密度函数,并指出抵押担保在减少组合的信用风险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除此之外,部分学者从期权的角度对融资租赁进行研究。

其中的代表人物Mondher Bellalah(2002)运用实物期权的方法评估了在非完全信息情况下的租赁合约的价值,并给出了理论模型和均衡解。

此外,部分研究者针对具体客户进行分析和指导,如Buzz Doering,Janet Portman,Fred S.Steingold(2001)针对具体市场和消费者对融资租赁作为第三大信用手段来进行分析,突出了融资租赁不同于银行信用及其他信用的特点和优势。

为租赁债权证券化属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一部分,是金融创新中的又一发现,应大力发展。

我国融资租赁发展比较晚,关于融资租赁的系统深入的研究文献并不多,
但也逐步在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史燕平(2004)着重研究融资租赁业的理论框架,并且从宏观上对我国融资
租赁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代表作有《融资租赁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蒋振声(2001)倾U重于中外融资租赁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得出对中国租
赁业的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黄秀(2000)认为企业融资租赁将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

但目前我国企业对融资观念存在着重大的误区,重视设备的所有权,忽视了充分利用其使用价值。

她认为转变融资观念对发展我国企业融资租赁至关重要。

黄秀清还认为,目前我国企业融资租赁的税收政策对发展融资租赁存在不利的影响。

现行税制把高风险融资租赁业和金融银行业相提并论,课征相同的税目、相同的高税率,严重影响了企业融资租赁的发展。

郭卜铭、金彤、王世(2005)从纯财务角度出发,依据案例对杠杆租赁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用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分阶段法进行分析,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劣,为杠杆租赁提供了理论支持。

杨博钦(2007)说明了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在法律、会计、税收、监管方面的不同,并指出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最主要的比较优势表现在融资税收和加速折旧上。

裘企阳(2001)对融资租赁相关的会计问题、法律界定以及经济属性都有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并且不断对国外融资租赁的研究动态进行翻译介绍,其代表作是《融资租赁理论探讨与实务操作》。

该书也是迄今为止国内现代租赁研究较为深入、系统的著作。

裘企阳先生从民商法的高度对融资租赁的性质、功能以及各关联方的定义进行了较为严密的论述;同时,作者还从会计学的角度对融资租赁的沿革以及创新进行了透彻的分析。

三、文章的总体结构
绪论
1 融资租赁概述
1.1融资租赁的概念
1.2融资租赁的类型
2 融资租赁业现状及制约因素
2.1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历程
2.2 我国融资租赁业的现状
2.3 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外部环境制约因素
2.3.1 缺乏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
2.3.2 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2.4 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内部环境制约因素
2.4.1 融资租赁意识淡薄导致融资租赁需求不足
2.4.2 融资租赁业的缺乏一的管理。

2.4.3 金融租赁人才储备缺少
3 发展融资租赁对策
3.1我国发展融资租赁的对策
3.1.1 制定优惠的扶植政策.
3.1.2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3.1.3 适当放松限制,拓宽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
3.1.4 建立安全信用体系
结论
四、资料的搜集情况
本文收集与论文相关文献资料共20篇,其中中文文献15篇,外文文献5篇。

详细情况见主要参考文献。

五、写作进度安排
1、资料搜集(2010年11月26日——2010年12月4日)
2、文献整理及文献综述的撰写(2010年12月4日——2010年12月25日)
3、外文文献准备与翻译(2010年12月26日――2011年1月21日)
4、毕业实习(2010年12月6日――2011年4月3日)
5、撰写论文粗纲开题报告(2010年11月26日——2011年1月10日)
6、编写论文细纲阶段(2011年1月11日――2011年1月21日)
7、论文正文写作、定稿(2011年1月22日――2011年4月22日)
8、答辩阶段(2011年5月7日――2011年5月8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