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发展监测与评价诊断报告

区域发展监测与评价诊断报告

区域发展监测与评价诊断报告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中国区域发展监测与评价》诊断报告2005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诊断报告(四大区域)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二00七年八月目录一、评价方法 (1)二、评价结果 (1)三、我国四大地区比较分析 (1)(一)东部地区比较分析 (2)(二)中部地区比较分析 (5)(三)西部地区比较分析 (6)(四)东北地区比较分析 (8)四、诊断结果 (9)五、政策建议 (10)附:2005年全国31个省区市经济发展指数与排序 (12)2005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诊断报告(四大区域)一、评价方法本文将采用指数化方法来评价2005年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根据我们设计的经济发展指数模型,把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发展基础、发展结构、发展速度和发展效率四个方面来衡量,每个方面选用若干具体指标,然后采用专家打分法给各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通过模型计算出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数。

在我们的模型中,将2005年全国经济发展相关指标数据作为基准,各地经济发展指标数据都相应地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二、评价结果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东部沿海(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10个省),西部开发(包括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宁夏、陕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12个省),中部崛起(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个省)和东北振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四大各有侧重的经济发展区域。

根据发展指数模型测算,2005年四大地区经济发展指数如下。

表1 2005年四大区域经济发展指数三、我国四大地区比较分析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遥遥领先,东北、中部经济发展处于中游,西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从表1可以看到,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指数得分为140,远远领先其他地区;东北和中部差距不大,经济发展指数得分为111和104,处于中游位置;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指数得分只有89,不但远远落后于东部,与东北和中部也有相当的差距。

从各省得分来看,排名前10位的省份中,前8名全部为东部省份,西部和东北各占了一个,东部的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排名中间10位的省份中,东部有2个,分别是河北和海南;西部有2个,分别是新疆和重庆;东北有2个,分别是黑龙江和吉林;中部有4个,分别是山、河南、湖北、江西。

排名最后11位的省份中,中部有两个,分别是湖南和安徽;其余全部为西部地区省份。

从分指数来看,东部地区全面领先,东北、中部各有优势,西部地区没有明显优势。

从表1可以看到,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四个分指数得分都高于其他三个地区,特别是在发展基础和发展效率两个方面领先优势相当明显;东北地区四个分指数得分基本处于平均偏上位置,其中发展效率和发展结构指数相比中部和西部有一定优势;中部地区发展基础相对东北和西部具有一定优势;而西部地区四个分指数得分都不突出,只有发展速度处于中游水平,其他三个方面都落后与其他地区。

(一)东部地区比较分析根据模型测算,2005年东部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经济发展指数得分情况如下:表2 2005年东部地区各省市经济发展指数总体来看,东部地区10个省经济发展指数得分在107-217之间,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指数排名前8位的省全部在东部地区。

但是,我们从得分也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不同省份之间差异非常大。

其中,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的经济发展指数得分很高,特别是第一名的上海得分是217,远远领先于其他省份;河北和海南经济发展指数得分为114和107,相对其它东部省份处于落后位置;其余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福建处于中间位置,相互之间差距不是很大。

从发展基础来看,东部10省得分在35-70之间,各省之间差距较大,排名基本上与经济发展总体情况保持一致。

其中,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得分较高,特别是上海比第二名高出12分,处于绝对优势。

而山东、河北、海南等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基础得分相对较低。

从发展结构来看,东部10省得分在19-33之间,各组内省份之间的差距较大,排名基本上与经济发展总体情况保持一致。

其中,上海、北京、天津得分较高;河北、海南得分相对较低;其他省份处于中游位置。

从发展速度来看,东部10省得分在22-31之间,各省差距不是很大,排名与经济发展总体情况不同。

其中,天津、山东、江苏、广东得分较高,海南、福建得分较低,其他省份处于中游。

从发展效率来看,东部10省得分在30-88之间,各省差距比较大,第一位的上海得分将近是海南的三倍,排名基本与经济发展总体情况保持一致。

其中,上海、北京、天津得分较高,特别是上海,具有很大的优势;河北、海南得分较低,处于落后地位;其他省份得分处于中游。

从总体来看,中部地区各省经济发展情况处于中等水平,比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稍高,经济发展指数得分在102-110分之间,各省之间差距较小。

其中山西省得分最高,达到110分;而安徽省经济发展指数得分最低,为102分。

从发展基础来看,中部六省得分在32-37之间,差距较小。

其中安徽、河南、湖南发展基础稍好,山西、江西基础相对落后。

从发展结构看,中部六省得分在19-23之间,差距较小。

其中山西省相对领先,河南省相对比较落后。

从发展速度来看,中部六省得分在23-30之间,差距不是很大。

其中陕西省发展速度最快,湖北和湖南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从发展效率来看,中部六省得分在22-27之间,差距不大。

其中河南、湖北发展效率最高,安徽发展效率相对较低。

从总体来看,西部地区12省经济发展指数得分在77-122之间,差距较大。

除了内蒙古、新疆和重庆三个省份外,其他省份经济发展指数得分均低于100分的全国水平。

从各省比较来看,内蒙古和新疆、重庆处于相对领先地位,特别是内蒙古122分最高,比第二名新疆多14分,领先优势比较明显;甘肃和贵州处于落后地位,特别贵州得分只有77分,落后较多;其他省份之间差距不是很大。

这表明,西部地区除了内蒙古之外,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比较落后,大部分省份处于全国水平以下。

从发展基础来看,西部12省得分在20-35之间,差距比较大。

重庆发展基础得分最高,比其他省份领先较多;甘肃得分最低,发展基础相对落后;其他省份整体得分不高,处于中游位置。

从发展结构来看,西部12省得分在18-22之间,省份之间差距不大。

其中,内蒙古和重庆得分相对较高,贵州、云南和西藏得分最低,其他省份处于中间位置。

从发展速度来看,西部12省得分在20-43之间,省份之间差距很大。

其中,内蒙古43分最高,发展速度遥遥领先;其他省份发展速度得分在20-26之间,差距不大;云南省得分最低。

从发展效率来看,西部12省得分在14-35之间,省份之间差距很大。

其中,新疆和内蒙古优势明显,贵州省落后较多,其他省份处于中间位置,差距不大。

从总体来看,东北三省经济发展指数得分在106-122之间,差距不是很大,三省经济发展均高于全国水平。

其中,辽宁省经济发展指数得分最高,与其他两省相比有相当优势;黑龙江和吉林两个省份得分差距不大。

从发展基础来看,东北三省得分在25-34之间,差距不大。

其中,辽宁和吉林相对领先,黑龙江处于落后地位。

从发展结构来看,东北三省得分在23-25之间,差距很小。

其中,辽宁稍微领先,吉林稍微落后。

从发展速度来看,东北三省得分在23-25之间,差距很小。

其中,辽宁稍微领先,黑龙江稍微落后。

从发展效率来看,东北三省得分在29-36之间,差距较小。

其中,辽宁和黑龙江相对领先,吉林得分相对落后。

位,特别是上海在发展基础和发展效率两方面优势很大;河北、海南两省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其他省份经济发展处于相对较好的水平。

3、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处于全国中游位置,整体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省之间差距较小。

其中,山西处于相对领先位置,领先不多;安徽处于相对落后位置。

4、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处于全国中游位置,整体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省之间有一定差距。

其中,辽宁省优势较大,在各方面都处于领先位置;黑龙江和吉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黑龙江在发展效率上有一定优势,吉林在发展基础上相对有一定优势。

5、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处于全国落后位置,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省之间差距较大。

其中,内蒙古、新疆、重庆三个地区经济发展较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内蒙古,在发展速度上具有较大优势;甘肃、贵州落后较多;其他地区各有优势。

五、政策建议1、西部地区:继续坚持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经济经济效益。

从我们测算出的指数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在发展基础和发展效率两方面得分较低,所以我们认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基础和效率两方面下功夫。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基础方面,西部地区的单位面积公路里程、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人均交换机容量三个指标落后较多,表明西部基础设施仍然相对缺乏。

这是因为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大;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无法承担庞大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虽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西部投资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建设周期相对较长。

所以,国家应该继续坚持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加强西部公路、农林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相信在一个较长时期之后,基础设施的作用就会比较明显。

(2)努力提高发展效益在发展效率方面,西部地区人均GDP、万元GDP能耗、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农业产出率四个指标比较落后。

这主要是因为西部地区仍处于经济发展的低级阶段,多数地区仍然是粗放式的增长。

所以西部地区在有条件的地区应该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增加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努力提高发展效益。

2、中部地区: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发展效率从我们测算的经济发展指数来看,中部地区发展基础和发展速度都还不错,而发展结构和发展效率相对落后,特别是发展效率相比东部和东北地区有较大差距。

从具体的指标来看,中部地区的人均交换机容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两个指标落后较多。

因此,中部应该加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综合效益。

3、东北地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产出效率从我们经济发展指数的具体指标来看,东北地区的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农业产出率两个指标落后其他地区较多。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从农业安全角度考虑,国家必须进一步加大农林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努力提农业产出效率。

4、东部地区:继续保持优势,努力缩小地区差异从我们测算的经济发展指数来看,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较大优势。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东部各省、市之间的差距比较大,直辖市各项指标领先,而河北、海南两省落后较多。

所以东部要在继续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地区之间的带动作用,加快河北、海南等相对落后省份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