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补益类中药的临床应用

常用补益类中药的临床应用

常用补益类中药的临床应用(一)一、相关概念养生保健食疗补虚合理用药养:护养、保养、调养;生:生命、生存、生长;养生:保养生命的意思。

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保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何为“保健”?保健:保护健康。

亦指为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

何谓“食疗”?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

食疗是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食与药的区别偏性程度药食两用??为“补药”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病理偏向的药物,称为补药。

人参、鹿茸、西洋参、枸杞子、冬虫夏草、阿胶、六味地黄丸、肾气丸补药适用于虚证药食两用皇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许多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品种,如大枣、芝麻、山药、葡萄、核桃、百合、生姜、薏仁等。

二、误区及原因误解一:为进补,吃广告;跟风、攀比;无虚滥补;补而求全、求高、求多。

“进补”误用形式误解二:一个方子谁都能用中医食疗讲究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即便表现出来的都是高血压、糖尿病,可能每个人的病因都不一样。

误解三:食疗是绝对安全的无论食物还是药物,只要其中的药效成分多到一定水平,就有毒性。

剂量决定毒性。

“食补”误用形式误解四:食疗无需医生,可以自己操作。

许多人看了一两篇文章,就给自己的体质定性:或寒或热、或实或虚、或燥或湿。

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食疗,这是不正确的。

补益药不良应用现象:v 无明确指征v 违反禁忌症与慎用症v 剂量过大v 疗程过长v 剂型不适当v 选药不当、用药过多v 配伍错误三、合理进补原则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为主的食、药物,称为补药(食)。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疾病病理生理特点,给患者制定饮食配方、药物方剂,达到临床目的。

三个关键:患者体质、疾病特点、起(辅助)治疗作用。

食补原则食补不可代替治疗。

需要药物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用药,绝不能贻误。

因人而异辩证施膳。

根据个人的性别、年龄、体制等,以及病情的寒热虚实正确辩证,进行选食配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时因地制宜。

季节不同,食疗方法也不同。

贵在坚持。

补虚药应用原则:补虚药是药物(不可任意选用);补虚药不能随意应用(剂量/疗程);补虚药临床功用各有针对性;补虚药配伍禁忌;功用与适应症:补气,用于气虚证;补阳,用于阳虚证;补血,用于血虚证;补阴,用于阴虚证;填精,用于精亏体弱证。

补气药:性味以甘温或甘平为主。

补益脏气以纠正人体虚衰的病理偏向。

包括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元气等。

治疗时应:气虚证。

通识症——气短、乏力、头晕、脉虚无力、舍淡等。

鉴别:肺气虚兼见自汗、恶风、易感冒、语音低怯等,脾气虚兼见食少、便溏、消瘦、脏器下垂等,心气虚兼见心悸、失眠健忘,肾气虚兼见遗尿、遗精、腰酸乏力……补阳药:味多甘辛,性温热,主入肾、脾心经。

能补助一身之元阳,肾阳之虚得补,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阳虚诸证。

治疗阳虚证,见畏寒肢冷、便溏尿清、神疲乏力、口淡不渴、面色晦暗、舌淡脉迟等。

鉴别肾阳虚证:兼见腰膝凉痛、遗尿滑精、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动则气喘等;脾阳虚证:脘腹冷痛,食少纳呆,唇舌色淡;心阳虚证:心悸,肢节青紫,喘憋胸闷,心前区不适。

补血药:甘温质润,主入心肝血分。

补益心血、肝血为主。

治疗血虚证,见头晕耳鸣,面唇甲色淡,舌淡,脉细等。

鉴别心血虚兼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肝血虚兼见月经量少,两目干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等。

补阴药:性味以甘寒(或偏凉)为主。

质润,能补阴、滋阴、润燥。

补肺阴、补胃(脾)阴、补肝阴、补肾阴、补心阴等。

鉴别肺心阴虚:心悸;干咳少痰,咽干鼻燥,盗汗胃(脾)阴虚:胃脘嘈杂,肝阴虚:目涩、耳鸣、肾阴虚: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阴液不足,皮肤、咽喉、口鼻、眼目干燥或肠燥便秘。

阴虚生内热,出现午后潮热。

盗汗、五心烦热。

使用注意:1.要防止不当补而误补。

2.应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

3.用于扶正祛邪,分清主次。

4.避免使用可能妨碍祛邪的补虚药,补虚而不留邪。

5.注意补而兼性,使补而不滞。

四、进补示例示例动物源中药;植物源中药。

动物源性补益食/药鹿茸阿胶紫河车鞭类雪蛤海参蛤蚧鹿茸性味:甘、咸,温。

归经:归肝、肾经。

鹿角:补肾助阳,活血散瘀。

鹿角胶:补肾助阳,益精血,止血。

鹿角霜:补肾助阳,温中敛疮。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主治: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

小儿发育不良,骨折久不愈合等。

※用法用量:1~2g,研粉冲服,或入丸散剂,亦可浸酒。

※使用注意: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不可骤用大量。

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

凡阴虚火旺者均当忌服。

四种情况不宜服用鹿茸:有“五心烦热”症状,阴虚之人;小便黄赤,咽喉干燥或干痛具有内热症状之人;经常流鼻血,或女子行经量多血热之人;伤风感冒,发热畏寒、咳嗽多痰等外邪正盛之人。

激素类物质刺激胃肠道粘膜,引起胃肠道反应。

表现:上腹疼痛、恶心,严重时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过敏、面色苍白、心慌、气短、胸闷。

阿胶1.补血→血虚证。

2.止血→多种出血证,长于治疗妇科出血及咳血等。

3.滋阴润燥→阴虚火旺之心悸、失眠、心烦等。

用法用量:内服:5~10g,阿胶烊化,阿胶珠入煎剂。

使用注意: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

故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或纳食不消,痰湿呕吐及泄泻均不宜服。

禁忌:1.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

或者有胃肠疾病的人服用量要少或者不用。

2.有溃疡出血者必须在止血后半个月才能服用;3.经期不能服用,流产及产后需等恶露排净后才能服用;4.感冒、腹泻病人不宜服用。

5.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3岁以内不要服用。

7.阴虚阳亢体质的人,需要酌情减量或者减少频率,以防出现喉痛等上火症状。

8.中风病人也不宜进补阿胶,因阿胶会增加血小板(中风病人通常是血瘀),从而可能引起再次中风。

9.由于阿胶的蛋白有抗原性,所以,换荨麻疹等皮肤过敏性疾病和长期处于高敏状态的人服用后,很容易发生过敏;它也能激活抗体,因而患有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须谨慎使用。

紫河车1.补精益气养血→经气血不足证如神疲乏力、神气怯弱、不孕不育。

2.补肺肾、定喘嗽→肾阳虚证,肺肾两虚之虚喘久嗽等。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每日服3—9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不宜单用。

易致恶心、头痛、眩晕、腹泻、食欲不振,过敏性皮疹,严重者引起过敏性休克。

海参保健功能:补阳填精,延续衰老,消除疲劳。

据《纲目拾遗》载:海参有再生、滋补、生精、修补组织等功能。

还有益精补肾、养血润燥,增强人体细胞组织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疲劳。

特别是病人手术、女性经期和体力、精力不足时,能迅速补充和恢复体力,是保健美容品。

雪蛤雪蛤油润肺养阴.化精添髓、补脑益智、平肝养胃、抗衰驻颜、健脑益智、延缓衰老、用于身体衰弱、产后气虚、肺痨咳嗽、内分泌失调等。

雪蛤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用于身体虚弱、病后失调、神疲乏力、肾亏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

1.降血脂;2.抗疲劳;3.增强机体免疫力;4.提高机体耐力;5.镇静、抗焦虑;6.提高脑组织细胞的供氧及利用氧能力;7.增强性功能。

每次大概用10克,一周食用一次。

1.阳虚的人、患有感冒的人、脾胃虚弱和消化能力弱的人,以及老年人要慎用。

2.育龄妇女要慎食,尽量少吃,而且对于年轻女性来说,过高的激素是妇科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3.儿童太过频繁食用雪蛤,可能会致性早熟。

鞭类牛鞭,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

鹿鞭,有补肾、壮阳、益精等作用。

能活血、催乳,在临床上用于劳损、腰膝酸痛、肾虚耳鸣、阳痿和妇女宫冷不孕等症。

黄狗肾,壮阳、养髓。

阳痿,宫冷不孕,骨痿筋软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3~9g;研末或装胶囊,每次1~1.5g;或泡酒。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骨蒸劳嗽及内有湿热者忌服,冬季、适量;儿童未发育者及更年期老龄男士慎食。

蛤蚧1.助肾阳、益精血→肾阳虚阳萎等2.补肺气、定喘嗽→肺肾两虚之喘嗽※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研末每日服3~6g。

※使用注意:风寒及实热喘咳均忌服。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常见于中成药制剂.蛤蚧定喘丸所致的胃肠道症状,人参蛤蚧丸所致的皮肤损害,等等。

植物源药/食参类山药虫草当归何首乌龙眼肉百合枸杞子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

归经:归肺、脾、心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用于元气虚脱证,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健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大剂量10~30g,宜另煎兑入;或研末,1~2g;或敷膏;或泡酒;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

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

[人参综合征]指不对症服用大量人参或进补虽对症,但一次或连续数次用量过大致使血压升高、鼻出血、精神高度兴奋、烦躁不安、失眠、过分激动、神经过敏、眩晕头痛、皮疹,甚至抽搐、惊厥等症状。

出血是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

①合用与配伍禁忌:人参不宜与藜芦同用,人参忌与五灵脂、莱菔子同用。

②与西药的配伍禁忌(1)人参不宜与酸性较强的药物合用。

因在酸性环境与酶的作用下皂苷极易水解失效。

(2)不宜与含有金属的盐类药物如硫酸亚铁、次碳酸铋等合用,因同服后可形成沉淀,致使机体难以吸收而降低疗效。

(3)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同用,如西地兰、毒毛旋花素、地高辛等,会引起强心苷中毒。

(4)不宜与中枢兴奋药同服,如咖啡因,极易发生中毒反应。

(5)人参与抗凝剂具有拮抗作用不宜同用,如合用时,应增加抗凝剂剂量。

(6)人参不宜与西药鲁米那、水合氯醛等镇静止痉药合用,与此类药物合用可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故须特别注意。

(7)忌与降糖药同服。

(8)人参有稀释血液的功能,因此服用“贫血药”时不能同时服用人参,不然可能会使病情恶化。

(9)再有含参的中成药如“人参再造丸”等,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痢特灵、优降宁、异烟肼、苯乙肼等同用,因这些西药可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不被酶破坏,贮存于神经末梢中③特殊人群用药禁忌:婴幼儿及青少年如非特殊需要,不宜常服人参。

身体健康者、孕妇、感冒患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胃肠溃疡者、肺结核患者、高血压患者、肾虚,遗精早泄者、急性胃肠炎患者、肝胆疾病患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者、红斑狼疮患者均不宜服用人参。

凡癔病、狂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宜服人参;患肝炎、肾炎、肾功能不全伴尿少者、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等的急性期,以及咳嗽多痰、腹胀便秘、高热口渴、面红目赤、尿黄、舌红苔黄干、脉数有力者等,都应禁用人参。

绝经期后妇女使用人参不当可致阴道出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