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龙咚锵》说课稿说课讲解

《龙咚锵》说课稿说课讲解

《龙咚锵》说课稿乌市第四十一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音乐教研组第六期组本教研活动讲稿时间:2013.地点:音乐办公室主持人:王毅参加人员:杨静、梁晓鸿、王毅、海漫活动过程:教师王毅首先交流《龙咚锵》的说课稿,之后,全体音乐教师根据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修改和完善的意见与建议。

整个研讨活动,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为促进和提高我校音乐教学水平献计献策。

《龙咚锵》说课稿乌市第四十一小学王毅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一册第八课《龙咚锵》一、说教材1、教材:歌曲《龙咚锵》选自人音版第一册音乐教材第十课。

2、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龙咚锵》;认识“锣、鼓、钹”三种打击乐,并为歌曲伴奏。

3、教材分析:歌曲《龙咚锵》是一首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过年歌曲,节奏、旋律、歌词多次重复,使歌曲显得简单通俗,加上歌声与锣鼓声的交替,使过年的气氛更加热烈、欢快,抒发了小朋友敲锣打鼓庆新年的欢乐心情。

4、学情分析: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事物新鲜好奇、模仿性强,他们还喜欢“自己动手、发现探索问题”。

而且,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接触了几种打击乐器,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节奏类型,为本课的认识、探究、实践打下了基础。

根据歌曲本身的特点,结合学校特色和一年级孩子实际,再考虑到新课程标准的部分要求,本人设计了这堂综合性的课例。

5、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龙咚锵》,体验过年的愉快心情。

(2)认识民族打击乐锣、鼓、钹,能掌握其奏姿,引导学生探索奏法,并能为歌曲简单伴奏。

(3)通过欣赏和学唱,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和器乐曲的兴趣。

6、教学重点:(1)通过感受、体验、探索、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感受过新年热闹的音乐情景,能用欢快的声音表达歌曲。

难点:探索“龙咚锵”声音的组成及为歌曲伴奏。

7、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光盘、打击乐等。

二、说教法我在课堂上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采用生动的情境启发诱导,形象的演示点拔指导,以“唱”“演”为本,把“情”贯穿始终。

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适当运用教学媒体。

这将体现在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师生的每一次评价、课件的每一次展示、课堂的每一处声响。

我将致力于创设一种亲、助、乐的人际情景,利用多媒体营造一种美、趣、智的学习情景,努力构建一个自主、民主、宽松、和谐、愉快、互助的真情空间。

三、说学法学法指导中主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发现”。

关于这一点,在学习三种打击乐时体现得较多。

如,在解决难点时,让学生通过敲鼓、听鼓声、模仿鼓声,及让学生在鼓上敲出不同的节奏,探索发现了“龙咚龙咚”是鼓发出的声音。

“锵”声让学生通过看书找到了答案,这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会更有效。

在明白了这一点后,让其他没有乐器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乐器来模仿三种打击乐,解决了为歌曲伴奏的难点。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也安排了多次的合作:如生生间的合作、组与组间的合作,目的是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群体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介绍锣、鼓、钹三种民族打击乐。

设计意图:重在认识乐器,掌握奏姿,探索奏法,解决难点,为歌曲伴奏作铺垫。

1、听音色猜谜,感受鼓的音色。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民乐中的几件乐器。

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仔细听,猜一猜:是谁来到了我们中间?(咚-鼓)2、学生可能会说是“锣鼓”。

3、请学生上台找出所谓的“锣鼓”(实物)。

4、认识“鼓”,多媒体出示“鼓”的放大图片。

告诉学生正确的名称:这种乐器叫“鼓”,“锣”是另外的一种乐器。

体验:探究“鼓”的敲击方法。

1)现在,谁想和鼓交朋友?(指名上来敲击,探索不同的奏法)。

2)鼓发出了怎样的声音?用嘴巴模仿(咚)。

3)鼓的节奏练习。

“咚”—鼓的说话声多么清脆?谁能让鼓说一句话?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敲。

从“咚-咚咚—咚咚咚咚(龙咚龙咚)5、学习“锣”,掌握正确的奏姿。

1)刚才,我们和“鼓”交了朋友。

现在,小朋友肯定很想认识“锣”,它到底长得什么样?下面,我们就隆重的请出“锣”和大家见面,好么?2)认识:课件出示“锣”的放大图片。

看一看:锣的样子。

3)谁能让“锣”说话呢?学生上来演示实物,探索出最佳音色。

6、认识“钹”,掌握两种奏法。

1)老师还带了一位新朋友,一起看看它的照片,认识么?2)教师或者学生介绍名称:它有两个好听的名字,大名叫“钹”,小名叫“ca.”。

3)学生探索奏法,“摩擦法”老师演示。

7、三种乐器合作,敲出“龙咚龙咚锵”。

1)下面,我们让三种乐器同时说话,听听是怎么样的?2)指名三名学生上来,把老师的话敲出。

师:龙咚龙咚锵生:三种乐器同时敲出。

师:讨论“龙咚”是谁说的话,”锵“又是谁呢?生:实践探索出“锵”是三种乐器一起在说话。

生:三种乐器第二次进行合作。

下面的学生分组进行合作。

(用拍手或拍桌、敲击铅笔盒等方式)(二)欣赏《春节序曲》片断,感受喜庆的气氛。

设计意图:渲染过年的气氛,感受民族打击乐带来的特殊效果。

1、导入:三种乐器的说话声多么美妙呀!因此它们经常会受到邀请,到各种场合为大家演奏。

你听,这回它们是在参加什么演出?2、欣赏《春节序曲》,感受热闹的气氛。

3、师:这是在什么场合演奏的?(过年、春节等)为什么会想到过年过节?(热闹、欢快)(三)学唱歌曲《龙咚锵》。

设计意图:进行实践活动,能为歌曲简单伴奏,表现新年热烈喜庆的气氛。

1、导入:欢庆的锣鼓已经奏响了新年的钟声,听:小朋友喜气洋洋地在干什么呢?听歌曲,感受音乐情绪。

8、谁和老师说说你听到了什么?9、小知识:介绍“过年”的来历。

其实,这锣鼓声还和过年有关呢?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过年”的小故事。

(如有学生课外读过,可请他们讲述。

)10、一起跟着歌中的小朋友唱起来,敲起来,共度美好的节日,好么?11、听唱法学习歌曲。

12、这首歌曲难唱么?学生讨论,发现歌曲特点:有许多旋律和词相同,并不难。

你学会了几句?唱给大家听听。

13、歌曲的情感指导。

师:回忆一下,过年时有哪些让你高兴的事情?让学生充分发言。

启发学生用欢快的歌声和表情演唱歌曲,让表现好的学生带领大家一起唱。

14、表现歌曲:用锣鼓、身势为歌曲伴奏。

让学生放开手脚,尽情发挥。

(四)知识的拓展、延伸:1、你还学过其它有关新年的歌曲么。

《新年好》2、齐唱《新年好》,并比较两首歌曲的不同。

3、敲着锣打着鼓,哼着歌儿,在《龙咚锵》的音乐中结束课业。

音乐组交流音乐教学中课题研究遇到的问题杨静:新课程的实施给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人们在一片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中,开始关注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在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中大胆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行为,在实践过程中追求教学风格、激活课堂气氛,从而使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也存在“创新”与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只有形式,没有实效。

梁晓鸿: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切实增加了内容的整体性,注重了学科之间的综合。

但综合也须要有一定的条件,作用也要有限度,不能滥用。

不是漫无目的,发散性讲解。

如通对比维吾尔族特有的节奏型来演唱一首歌曲,这样可让学生体会同一首歌在不同场合、不同语言、不同伴奏、不同地域下产生的不同效果,以此让学生始终在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的过程中来学习音乐。

我想这样的音乐课,始终围绕着“音乐”在拓展,综合有“度”,把握住合理综合的契机点进行课堂设计,使学生从中体验到美的享受。

王毅:音乐新课标中指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表演法,让学生表演音乐中的人物角色,能够拉进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从而通过音乐活动获得审美的愉悦。

如果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气氛活跃,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里特征来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做幼稚肤浅的表演,引发学生哄堂大笑,虽然课堂气氛热闹了,可又得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呢?因此,要区别不同学生年龄特征,根据其不同年龄段来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通过适度地表演激发学生情感,从而迸发出精神的火花。

实践证明,要让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方法是多种多样,但内容需适合,教师需有谱,表演需有“度”。

海漫: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过程,使教学形式立体化,近几年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布局、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将悦耳的声音、优美的画面完美的融为一体,不但能调动其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而且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美丽情操和健全人格。

但是,这毕竟是辅助,要控制好运用的程度,不能喧宾夺主。

目前有些音乐教师上课不用说一句话、唱一句歌、不板书设计、不写一个粉笔字,所有内容全靠电脑设备打出来,完全以鼠标代替了教师本身,把音乐课变成录像观摩课,我认为这是极大误区,音乐课无论你怎么改革,但课堂上都缺少不了音乐教师的示范演唱、示范演奏和生动的讲解。

小结:作为一名美的传播者,成功的范唱和范奏,是演唱、演奏技巧和歌曲内容的完美的组合,用音乐语言成功地去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直接有效地打开了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勃发在激动之中,以上这些都是电脑多媒体无法代替的。

另外,音乐课离不开“双基”教学,如节奏的基本训练、视唱练耳的基本训练、介绍基本乐理知识等等,都不是只用一个多媒体电脑能解决的,这就需要我们音乐老师能把握住运用多媒体和传统授课之间的“度”,让我们的学生既能多方位地接受新事物又能得以音乐基础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