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仰
它是绝望中的一米阳光,照亮了人生之路;它是灵魂中的一捧美酒,陶醉着人生之梦;它是盛开的一地鲜花,芬芳了我们的美好年华。
它是什么?它便是信仰。
-----------题记信仰,又作仰信。
信即信奉,仰即仰慕。
信仰则是信心瞻仰之意。
它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
有无信仰,有什么样的信仰,决定了人生是绚丽多彩,还是碌碌无为;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是伟大光荣,还是默默无闻。
可是提到信仰,多数人认为“信仰”早就成了一个陌生的词汇。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而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信仰,作为一种价值导向,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信仰都可以说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一直以来,信仰这种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这种涌动而炽烈的状态和感情,这种不倦的追求都在人们心中闪耀着神圣的光环。
正是在对信仰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我们完成了人生的价值选择与道路选择。
30年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这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改革,以求变化、求革新、求解放的时代精神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与价值追求。
一向充满活力、大胆开拓的青年,无疑成为这个伟大时代中的宠儿。
是改革开放,让整整一代青年的命运得到眷顾与垂青,是改革开放,让青年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自信。
于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国青年用自己的青春为祖国和人民奏响了一曲曲时代的壮歌。
从共青团中央发出的社会爱心事业“希望工程”到弘扬社会文明新风的“青年文明号”,从建筑工地上始终飘扬的“青年突击队”旗帜到为了中华民族未来而实施的“保护母亲河行动”,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到正在进行的“志愿中国·人文奥运”主题活动……在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志愿者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奉献、友爱、进步、互助”的行列。
中国青年的身影活跃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定格在整个社会关注和期许的目光中。
然而时下,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冲击,部分大学生的主导信仰发生不同程度的量变和质变,一度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怀疑和动摇,出现了信仰危机。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因此不可避免地养成一种狂妄自大、自信心十足的性格。
同时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要求别人以成人看待他们,以成年人自居,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行动上具有很强的反抗性,易于偏激,缺乏克制,往往产生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他们宣扬个性解放,不愿受到外来因素的束缚,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思想敏锐, 自我意识强烈,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正是信仰确立的关键时期。
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崇拜和向往的往往是权力、金钱、名誉极
其人格化的载体。
他们从自身实际的需要出发,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信封为自己的信仰,注重的是追求物质利益注重金钱的实惠。
很明显,信仰已经步入了泥潭与歧途。
这部分大学生把信仰已经完全等同于谋取现实利益的手段,具有极其强烈的现实功利性色彩,例如我们眼前就有很多大学生“信仰”着马克思主义,但是他们的这种“信仰”仅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现实主导的意识形态,如果不信仰很可能就无法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好的生活。
换言之,对他们而言,不信仰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入党,就不能有更好的前途。
这部分大学生对于信仰的理解上,站在的是更多的满足自我利益角度考虑,从世俗生活与世俗利益来理解信仰,实际并没有真正理解信仰对于世俗利益和个人私欲的超越和批判。
大学生是社会知识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创造者和传播者,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信仰在根本上影响着认得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一旦出现信仰危机,就势必会对个人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破坏甚至可以说是灾难。
具体到当代大学生的信仰而言,出现危机不仅对其自身的成长、成才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因此,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也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虽然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仍有大学生信仰状况不容乐观。
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理想与信仰,决定着大学生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已经去世的吴冠中先生,学贯中西,才高八斗,称得上大师级人物。
他一生经历了无数磨难,但热爱祖国之心没改,为人民创作之志未变。
虽然他的作品在竞拍中创下了16个亿的纪录,但他都以公益捐赠为主,自己过的是平民生活,过的是蜗居生活。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做学问,干事业,唯有抛弃功利之心,势利之心,才能有大作为,大奉献,才能在一生之后,仍然活着,永世活着。
当代大学生要自觉把个人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贡献青春和智慧,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具有一种信仰的真挚的人就达到了崇高。
”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自己的信仰,以给自己的灵魂找到一个可以停泊的港湾,以使自己有一种真正的内心自由。
正确对待大学生信仰危机的现状,并对此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重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这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前途,任重而道远。
不过信仰的缺失已经唤起了无数清醒者的关注,对信仰的饥渴,也使我们渐渐萌发出了寻找信仰的愿望。
我相信,总会有那么一天,积极,阳光,正确的信仰,会带领我们当代大学生爬的更高,找到人生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