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变化与经济增长_中国与印度的比较研究_齐明珠

人口变化与经济增长_中国与印度的比较研究_齐明珠


中国 占总 GDP 的 比重( %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总计 10. 0 46. 6 43. 3 100 就业人口 比重( % ) 39. 6 27. 2 33. 2 100
数据来源: 根据世界银行多个数据库计算得来。其中就业人口比重, 中国采用的是 2008 年数据, 印度是 2010 年的数 据。就业者人均 GDP 采用的是 2000 年的不变价格, 中国是 2008 年的 数 据, 印 度 是 2010 年的 数 据。 各 产业 占 总 GDP 的比重采用的是 2011 年数据。
* 本研究得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青年教师科研提升重点项目和中国人民大学科学 研究 基金 ( 中 央高校基 本 科 研业 务费专项资金) 项目( 10 1
引言 中国和印度同为世界新兴经济体, 又都是人口大国, 近年都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中获得“人口
红利” , 经历了快速经济增长。但是由于不同的人口政策, 中国和印度在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方面将 中国在 2010 年后老龄化 有迥然不同的走势, 势必对两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带来不同的影响 。 据预测, 速度将加快, 劳动年龄人口将在 2013 年达到顶峰 9. 83 亿, 继而下降, 且劳动力内部的老化也非常严 2010 ) 。同时, 印度仍保持比较年轻的人口结构, 劳动力持续增加, 生育率缓慢下降, 为“人 重( 齐明珠, 创造了必要条件, 但是印度近年的经济增长主要靠 IT 产业及商务流程外包, 未能创造足够多 口红利” 的就业机会。 近年来中国通过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优化配置, 促进 姚慧琴, 2012 ; 蔡昉, 2007 ) 。但是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及劳动力供给的 了经济的快速和谐发展( 郝团虎 、 变化, 中国在劳动力密集产业的优势正在丧失, 产业升级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劳动力规模减小 及劳动力老化的必然要求( 刘沁清, 2007 ; 刘元春, 2003 ; 丁志国、 赵宣凯、 苏治, 2012 ) 。 在此转变过程 中, 如果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没有跟上, 仍按照依靠大量年轻劳动力的 、 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增 “民工荒” 和 “招工难” 将变得越来越突出( 翟振武、 杨凡, 2011 ) 。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使中 长模式, 则 国的出口失去竞争优势, 而印度由于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很可能成为继中国之后的“世界工厂 ” 。 中国 的经济发展将面临难以为继的困窘局面 。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 现代增长理论( Solow , 1957 ) 认为经济增长通常可以分解成一些贡献要素, 建立了增长核算模型。1960 年代以后, 一些学者开始利用此模型及改进的模型分析一些工业化国家 Matthews 等( 1982 ) 经济增长的贡献要素。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包括 Carre 等( 1975 ) 对法国的研究, 对英国的研究, Maddison( 1996 ) 对欧洲的研究, Lains( 2003 ) 对葡萄牙的研究等。 Maddison ( 2006 ) 利用 长期历史数据比较多国的经济增长, 他将 1973 年之后美国和欧洲经济发展的差异归结为工作小时数 但本文采用 以及影响到劳动参与率的就业政策差异 。 虽然经济增长的贡献要素有不同的分解方法, Maddaloni 等( 2006 ) 的分析框架, 将经济增长分解为三个要素, 即劳动年龄人口增长, 劳动生产率提升 对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 及劳动力利用的增长。我们将利用历史数据, 实证研究, 比较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度,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2 2. 1 中国和印度的主要经济与人口特征比较 主要经济特征比较 在经济结构上, 中国第二产业创造的 GDP 比重最高, 印度是第三产业。 从分产业就业人口人均 创造的 GDP 看, 中国也是第二产业最高, 而印度是第三产业最高 。在收入和生活水平方面, 中国平均 但印度的更低。这些因素 水平高于印度, 但收入不平等也更为严重 。虽然中国社会保障覆盖度不高, 对两国的经济增长和财政可持续性有着广泛的影响, 下面对中国和印度的主要经济特征做一简要比较。 2. 1. 1 中国经济构成以第二产业为主, 印度以第三产业为主 所占有就业人口的比例, 及各产 在经济结构上, 我们来比较两国各自在三个产业上 GDP 的比重, 业就业者人均 GDP 指标。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 2011 年中国第二产业 GDP 占总 GDP 的比重最高, 为 46. 6% , 并且第二产业平均每个就业者创造的 GDP 值在三个产业中是最高的, 说明中国走的是以加工 制造业为龙头的增长战略。 而印度服务业产值占总 GDP 的比重最高, 为 56. 4% , 并且服务业人均劳 反映出印度是以服务业为基础的发展模式 。 动力 GDP 最高, 2. 1. 2 两国第一产业 GDP 只占很小的份额, 但是占有一半左右的就业人口 但是却占有高比例的就业人口 。 中 两国经济的共同点是, 虽然第一产业 GDP 只占很小的份额, 却占有全部就业人口的 39. 6% 。 印度第一 国第一产业 GDP 占总 GDP 的比重在 2011 年仅为 10. 0% ,
第 37 卷 Vol. 37 ,
第 3 期 2013 年 5 月 No. 3 May 2013 93
人口研究 Population Research
人 口 变 化 与经济增长 : 中国 与 印 度 的 比较 研究
齐明珠
*
【内容摘要】中国和印度在人口和经济发展方面有很多共同点, 但人口特征及变化趋势又有很多 不同, 这将对两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同影响 。文章采用历史增长核算法, 将经济增长分解为三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及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增长, 对中国和印 个贡献要素, 即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增长 、 度过去 20 年的人口与经济变化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 动力, 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同为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劳动力利用效率的下 降对两国的经济增长贡献度均为负 。文章认为, 为应对我国未来劳动力减少的挑战, 在非充分就业率 较高且产业升级要求迫切之时, 应寻求降低非充分就业率, 力求真正提升劳动力的利用率, 并积极关 注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实现。 【关键词】人口变化; 劳动力; 经济增长; 中国和印度 【作者简介】齐明珠,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 北京: 100070 。
3期
齐明珠
人口变化与经济增长: 中国与印度的比较研究
95
产业 GDP 的比重为 17. 2% , 占有超过一半的就业人口 51. 1% ( 见表 1 ) 。 可以预测, 随着农业劳动生 三产业转移, 这也从另外一 产率的提升, 未来中国和印度仍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 个侧面表明,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不缺少劳动力 。
2. 1. 3
印度的社会保障覆盖度低于中国
印度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较晚, 覆盖度很低 。直到 1995 年印度才首次开始建立中央支持的项目 “国家老年退休金计划” , 此计划作为国家社会支持项目的一部分, 仅仅支持那些最为贫困、 没有任何 生活来源和没有家庭成员支持的老年人 。与很多工业化国家不同, 印度没有普遍的社会保障系统, 退 休金仅覆盖正式部门( 主要是中央和州政府的雇员) , 只有不到 10% 的总人口获益( Sanjay K. Mohanty and R. K. Sinha, 2011 ) 。 2. 1. 4 中国收入不平等程度更高, 而印度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在加剧 虽然两国的贫困人口在下降, 但是两国收入的不平等却在增强 。尤其是在中国, 高收入的 20% 人 口占有了超过 40% 的财富。2005 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 42. 48 , 印度是 33. 38 ( World Bank, 2013 ) 。 收 入不平等也体现在不同的地域间及农村和城市之间 。同时, 印度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在加剧, 区域平 衡在每个五年计划中都被重复强调, 但是印度经济增长的成果没有惠及欠发展地区 。 2. 2 中国和印度的主要人口特征比较 与中国相比, 印度人口具有结婚率高, 结婚年龄低, 生育数量多, 文盲率高, 重男轻女, 城市化率 低, 但是人口向大城市聚集度高的特征。 总体上, 中国人口比印度更老也更健康, 人口总量增长更缓 慢, 并且老年人口负担比更高。 2. 2. 1 中国人口比印度更老更健康 总体上看, 中国人口比印度更老。2010 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为 34. 5 岁, 印度为 25. 1 岁 。 而 且, 中国人口比印度更健康, 可从两个基础指标上反映出来。 从出生预期寿命上看, 2010 年中国为 73. 8 岁, 印度为 66. 0 岁。从婴儿死亡率上看, 两国的婴儿死亡率都在下降, 但是印度的婴儿死亡率仍 远高于中国, 2010 年印度的婴儿死亡率为 47. 9‰, 中国是 19. 6‰。我们认为, 中国和印度在健康状况 人口密度、 生活标准、 卫生状况和教育方面的差异引起的 。 方面的差异主要是人均 GDP、 2. 2. 2 印度人口规模将在 2025 年超过中国 与世界各国的普遍趋势一致, 印度近年来也经历了生育水平的大幅下降 。 印度的生育水平虽有 明显下降, 总和生育率从 1950 ~ 1955 年的 5. 9 下降到 2010 ~ 2015 年的 2. 54 ( United Nations, 2012 ) ,
表1 Table 1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结构比较 Comparative Economic Structure: China and India 印度 就业者人均 GDP( US ) 841 6429 4484 3570 占总 GDP 的 比重( % ) 17. 2 26. 4 56. 4 100 就业人口 比重( % ) 51. 1 22. 4 26. 5 100 就业者人均 GDP( US ) 592 2388 4415 2154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Economic Growth :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