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为了全面反映全市上半年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经认真了解掌握各领域改革进度,现将深化改革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2015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今年以来,各县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全委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委会精神,积极稳妥推进2015年度各项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初步成效。
(一)改革基础工作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成立了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6个专项小组和改革办,制定了《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明确了领导小组、专项小组、改革办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深化改革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2.分解落实重点改革任务。
审议通过了《中共市委关于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党发〔2014〕1号),明确了深化改革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推进步骤、重点任务。
制定和印发了《贯彻实施<中共市委员会关于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责任分工方案》(党办发〔2014〕41号),确定了6大块、23个方面、175项改革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协调单位、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
各专项小组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指导和督促各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制定了本专项小组承担的改革工作方案。
市改革办制定了《市2015年度深化改革任务及推进计划表》,确定了71项重点改革任务。
全市32个主要牵头单位制定了深化改革推进任务表,明确了重点改革事项计划,为扎实有效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
3.调查摸底重点改革进度。
协调各部门报送了2011年以来承担全国、自治区改革试点和全市性重大改革事项进展情况,收集了近三年来我市已经出台的改革规划、方案、政策、办法、制度等资料,为做好重点事项备案、评估重点改革实效、深入谋划重点领域改革提供了依据。
4.开展重点改革事项调研。
各专项小组及相关部门围绕承担的重点改革任务,组织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中小微企业发展、政府性债务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等调研,为推进重点改革理清思路、制定方案、明确重点、提出对策提供了参考。
(二)行政体制改革1.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市编办牵头开展调研、分析论证、讨论修改,提出了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初步意见,已按规定报市委、自治区逐级审批。
2.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
制定印发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办法(试行)>补充规定》(党办发〔2014〕17号),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管理。
对市属105家事业单位工作职能和目标任务逐项进行梳理,初步将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等类别,为全面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奠定了基础。
稳步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促进市光明中学国家试点、市中医院自治区试点工作,已组建了理事会,制定了章程,建立了法人治理机制,为全市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积累了经验。
改革县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对一县两区146家事业单位开展调查,已经完成了大武口区26家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岗位设置工作,其他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较快。
围绕审批事项(项目)平均办结时限压缩50%以上,实现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间“四减少”和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两提高”的改革目标,部门联动,多策并举,精简、合并、优化行政审批。
一是全面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查。
印发了《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方案》,梳理行政审批事项和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233项。
制定了《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党发〔2014〕11号)等十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采用取消、下放、合并和调整管理方式等措施,积极推动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和优化。
二是减少项目前置审批备案程序。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初步拟定了我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暂行办法》,力争年内正式颁布实施。
初步制定了《企业投资审批流程优化方案》,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正在细化《优化前置手续办理流程及时限表》。
在网门户网站开设了“在线政务大厅”平台,完成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和行政审批督查督办平台等软件功能,6月底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平台、智慧政务网上办事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开始对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商业机密的审批事项在网上直接受理办理。
三是积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
初步拟定《市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初稿),清单初步列出了限制类14种205项、淘汰类14种228项、落后产品9种114项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和领域,逐步将投资由“严进宽管”审批制转变为“宽进严管”备案制。
四是减少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
制定了《市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实施方案》,编制了行政事业性收费、中介服务收费目录与收费标准,对两个辖区和市属108个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18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审核,重新申报和发放行政收费许可证,注销了15项商品价格和收费管理文件,保留了144项有法律法规依据的项目,在39项临时性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取消收费项目20项,将19项“自愿有偿”项目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
五是进一步降低中介服务收费标准。
对全市73家中介服务组织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逐一进行审核,重新核发了《服务价格备案登记证》,严格落实自治区减免标准,对建设项目前期咨询费、工程监理、勘察设计、环境影响咨询等12项收费项目全部降低了收费标准,对监理、招标服务类和测绘、检验、评估咨询服务类等42项属于市场竞争和协商确定收费价格的项目予以保留,工业企业涉及的共同性项目评估报告以开发区及园区为单位统一编制。
(三)经济体制改革1.健全完善经济转型升级机制。
围绕国家老工业城市转型示范区建设,编制了《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及配套方案,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等方面的工作已启动,《惠农区西河桥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3-2022年)》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编制了《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工作方案》及《市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市农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市服务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三个专项方案,《宁夏银川—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已委托专业机构启动调研和编制工作,《关于支持陆港经济区发展若干意见》已报送自治区相关厅局。
围绕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落实《市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2015年重点实施29个试验区重点项目,上半年已开工建设21个,完成投资10.8亿元。
制定和印发了《市重大项目推进管理办法》,促进项目引进、储备、推进、建设、考评奖惩科学化。
2.进一步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
贯彻落实《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党发〔2013〕1号)和《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和事权下放的意见》,以理顺体制、健全机构、下放事权为重点,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惠农区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了开发区工作机构,调整核定了人员编制,下放干部人事、项目审批、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9大类24项市级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明确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市、惠农区之间的关系,基本理顺了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
3.大力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改革。
印发了《关于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党发﹝2014﹞13号)、《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党办发﹝2014﹞38号)两个指导性文件,完成市保安公司、童龙公司、沙湖机场公司等7户企业的清产核资及财务审计工作,完成了沙湖机场、童龙公司等企业股权划转,做好了九柱集团生活垃圾填埋厂财产清查、资产清单、产权划转等准备工作及市环保研究所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工作。
探索建立市属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修订了《市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办法》。
探索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础天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基础,初步拟定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组建(改组)方案。
积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定了广西柳州化工与市环星海湖开发公司产权转让《方案》。
4.多策并举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一是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制定了《市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市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办法》,完善“单位绩效自评”制度,公开2015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报告及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民生支出预算,市直66家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公开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
二是改进行政成本控制方式。
强化以“三公经费”为重点的行政成本支出监管,修订了《市本级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暂行)》,制定了《市本级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进一步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加强预算单位资金支付实时监控,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11项指标。
1—5月份,全市党政机关行政运行支出同比下降38.99%,其中公务接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日常办公费分别同比下降70.34%、42.99%、25.97%、38.17%。
三是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
制定了《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方案》和指导目录。
四是建立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激励机制。
出台了《市本级财政资金存放银行业金融考核办法》、《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有效利用自治区财政厅间歇性资金4.5亿元。
5. 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一是全面推开农村土地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平罗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颁证率、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颁证率和农民房屋确权登记率均达到100%,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颁证率分别达到97.2%和96%,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县推进”试点。
惠农区红果子镇等9个自治区试点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在全区全面推开,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农民房屋所有权颁证率分别达到86%、83%。
二是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及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
平罗县国家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试验区建设逐步深入,建立健全了农村土地规模生产经营、农村土地产权抵押交易、农民土地和房屋产权自愿退出转让三项机制,探索开展了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和以地养老、以权养老两项试点,已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抵押贷款4100多笔,发放贷款1.6亿元;办理各类农村产权交易650多笔,交易金额5700万元;退出转让宅基地和房屋农户720户,退出转让耕地3600多亩。
惠农区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成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并投入试运行,现呈报自治区金融办待批,正探索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健全农村产权交易规则和建立农村产权评估机构;与银行对接采取担保加确权合同抵押的方式提高贷款额度,发放农业贷款16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