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土木工程材料 第六章 混凝土2
土木工程材料 第六章 混凝土2
(2)当采用合理砂率 时,能使混凝土拌合 物 获得所要求的流动 性及良好的粘聚性与 保水性, 而水泥用量
最少。
返回
时间和温度 a、随时间延长——拌和物变得干稠—— 和易性差 b、温度升高——水分蒸发快——流动性 降低
第六章 混凝土
——主要技术性质
(四)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主要措施
1.改善集料(特别是粗集料)级配,尽量采用较粗的 砂石。 2.采用合理含砂率。 3.适当调整水泥浆量和集料用量。 4.掺用外加剂(如减水剂、引气剂等)或掺合料(如 粉煤灰、硅灰等)。
第六章 混凝土
——主要技术性质
案例分析 【案例6-1】某工程试验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测试 中,发现拌和物坍落度偏小而不符合施工要求,于是直接往拌 和物中加入适量水,重新拌和后测试其坍落度满足要求;后来 该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泌水现象严重且混凝土强度偏低 不符合设计强度要求。 原因分析:根据以上资料不难发现,该工程试验人员在调整和 易性时,采用直接加水的办法,无疑增大了该混凝土水灰比, 导致混凝土用水量过多产生泌水现象,同时降低强度。 调整措施:应保持水灰比不变,适当增加水泥浆量,即同时增 加水泥和水的用量。此案例告诉我们在进行混凝土拌和物和易 性调整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该方案的可行性,即在改善某方面 性能的同时,不能随意将其它性能改变尤其是变差。
水胶比、胶浆量、单位体积用水量、含砂率? 胶浆量的作用? 大水胶比有什么影响? 单位用水量过大时有什么影响?
砂率大小的影响,什么样砂率才好 拌制混凝土拌合物过程中,有人随意增加用水量 ,简要说明哪些性质受到什么影响?
第六章 混凝土
——主要技术性质
(三)影响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组成材料 性质
减小。
返回
单位体 积用水
量
单位体 积混凝 土拌合 物中, 所加入 水的质 量。
流动性 增大
黏聚性、保 水性变差
严重出现 泌水、分
层
强度、耐 久性降低
返回
砂率改变 ,由于改 变了骨料 的空隙率 、骨料的 总表面积, 对和易性 有显著影
响。
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重量的 百分比
返回
合理砂率
(1)在用水量和水 泥用量一定的 条件 下,使砼拌合物保 持良好的粘聚性和 保水 性并获得最大 流动性的砂率。
T2
塑性混凝土
50~90
T4 大流动性混凝土
≥160
表6-2 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mm)
项目
结构种类
坍落度(mm)
基础或地面等的垫层、无配筋的大体积结构(挡土墙、基 1
础等)或配筋稀疏的结构
10~30
2 板、梁和大型或中型截面柱子等
30~50
3 配筋密列的结构(薄壁、斗仓、筒仓、细柱等)
50~70
流动性
指混凝土拌和物在自重或施 工机械振捣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 并能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
含义
粘聚性
保水性
指混凝土拌和物在施工过程中, 各组成材料之间具有一定的粘聚 力,不致分层离析使混凝土保持 整体均匀性的性能
指混凝土拌和物在施工过程 中能保持水分而不致产生严 重泌水现象的性能
第六章 混凝土
——主要技术性质
表6-3 混凝土按维勃稠度的分级
级别
名称
维勃稠度(mm)
V0 超干硬性混凝土
≥31
V1 特干硬性混凝土
30~21
级 别 名 称 维勃稠度(mm)
V2
干硬性混凝土
半干硬性混凝
V3
土
20~11 10~5
第六章 混凝土
启振 图6-5 维勃稠度仪
振动过程中 图6-6 维勃稠度的测试
振平
第六章 混凝土
——主要技术性质
水泥品种 集料性质
时间和 环境条件
影响因素
外加剂、掺合料 水灰比
材料的用量及 其比例关系
水泥浆量 单位用水量
含砂率
不同品种水泥,拌制混凝土时所需水量不尽相同
普通硅酸盐水泥
24%-28%
硅酸盐水泥
22%-26%
矿渣硅酸盐水泥
25%-29%
复合硅酸盐水泥
25%-31%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6%-32%
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4 配筋特密的结构
70~90
注:本表适用于机械振捣。当人工捣实时,表中数据应酌情增大20~30mm。
返回
第六章 混凝土
——主要技术性质
2.维勃稠度法(T<10mm) 适用范围:该种方法适用于集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维勃 稠度为5~30s的混凝土拌和物,其主要仪器设备和测试流程如 图6-5、6-6所示。 按维勃稠度分级:见表6-3.
第六章 混凝土
2018.11
第六章 混凝土
第二节 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 ——主要技术性质
1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包括什么?
5 此视频中混凝土工作性如何
2 现场施工混凝土的流动性大小用什么表示?
塑性混凝土的流动性用什么指标来表 3 示,表示干硬性混凝土流动性的指标
又是什么?
4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六章 混凝土
材料称量 混凝土入筒 量测坍落度
机械搅拌 混凝土捣固 观测黏聚性
——主要技术性质
图
出料
混 凝
土
拌
和
物
和
易
提起坍落筒 性
测
试
流程图来自观测保水性6-4
第六章 混凝土 级 名 别
——主要技术性质
表6-1 混凝土按坍落度的分级
称
坍落度(mm)
级
坍落度(mm
名称
别
)
T1
低塑性混凝土
10~40
T3 流动性混凝土 100~150
28%-32%
返回
骨料对和易性的影响 骨料的级配、颗粒形状、表面特征及粒径。
集料 性质
混凝土所用集料的品种、级配和粗细程度等
返回
外加剂与矿物掺合料 在不增加水泥 用量的情况下,可改善砼拌 和物的 和易性。不仅可增加流动性,而且 改善粘聚性和保水性
返回
水胶比
混凝土拌合物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含水 泥和活性矿物掺和料等)用量比。W/B
W/B
越大
W/B 过大
胶浆越稀
泌水增大、黏聚性 、保水性变差
流动性
越大
强度 降低
混凝土中W/B不易轻易改变
返回
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拌和物中胶凝材料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浆体总量
水泥浆包裹在骨料的 表面,在骨料间起润 滑 作用产生滚珠效应 ,减小了骨料颗粒间 的内 摩阻力。所以, 水泥浆用量愈多,流 动性愈 好,拌和物的 坍落度增大,同时还 增大了拌 和物的粘聚
——主要技术性质
(二)测试与评定方法 1.坍落度法(T≥10mm)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坍落度不小于 10mm的混凝土拌和物。其测试流程如图6-4所示。 按坍落度分级:见表6-1。 坍落度选择原则:在方便施工且能得到均匀密实混凝土的前 提下,宜尽可能选择坍落度较小的,以节省水泥、降低成本。 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规定,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宜按表6-2选用。
性
(W/B)不变, 水泥浆 越多,流动性越大。 但 太多会造成流浆、泌水 、离析、 分层(粘聚性 差),影响砼的强度和 耐 久性。 所以,水泥 浆用量以满足砼流动性 和强 度为宜。不易过量
。
水泥浆用量较小, 相对骨料用量较大 , 水泥浆不足以包 裹骨料表面形成润 滑 层,骨料间的摩 擦力较大,拌合物 不 易流动,坍落度
返回
(二)测试与评定方法 基本原则:根据我国《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规定,混凝土拌 和物和易性以测流动性为主,辅助观测黏聚性和保水 性,即塑性混凝土的流动性用坍落度与坍落度扩展度 表示,干硬性混凝土用维勃稠度来表示,辅以直观经 验来评定黏聚性和保水性。
第六章 混凝土
第六章 混凝土
——主要技术性质
第二节 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
一、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定义
混凝土的和易性(又称工作性)是指在一定施工条件 下,便于施工操作(拌合、运输、浇筑和捣固等)且 能得到均匀密实混凝土的综合性能。
第六章 混凝土
——主要技术性质
第二节 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
一、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