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之我见
江西省泰和县中龙学校田先锡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已成为每位任课教师的共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对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的重要保障。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初中道法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
我从以
下几个方面入手,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高效课堂。
一、精心备课。
要想提高课堂效益,精心备课非常重要,具体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1、备教材,首先要整体把握教材,不能孤立的光看某一部分,而要把它看成一个人,每个部分都有其功用,不可分割。
例如在准备一节道法课时,我一般是要了解初中三年的教材、本册书及本单元的概况,还要知道本节课在初中三年的教材、本册书及本单元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课学生要达到的目标,这样做有助于我整体把握教材,提高效率。
备教材,还要合理的利用教材,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要合理的利用教材,就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进行合理的删减或是增加,进行顺序的调成。
比如,教材中有的内容有时候不适合学生操作,或是学生做不到,我就把它删除,或是留做课后拓展作业;还
有有时为了更适合学生学习,我会把本节课的框题内容改变或是进行顺序的调整。
2、备学生,首先要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还要对每个学生的水平加以掌握,做到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我们不仅要掌握每个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还要考
虑他们要达到什么目标,做到培养出合格的学生。
3、备方法,要求我们对不同的活动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措施。
在备教法时,我总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来设计不同的方法,问不同的问题,不搞一刀切。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使每个学生有事可做,学生体验到成功的
喜悦,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加强学生课前预习环节
学生课前预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学会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预习可以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力地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进行预习。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能力的状况,来完成导学案上的不同要求的题目,达到全体学生最佳的预习效果。
三、强化热点问题对接
新课改之后,初中道德与法治注重了实效性,与现实问题结合非常紧密,期中、期末
或中考试卷里,70%以上的题目都与时政热点有关。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热点问题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理论的对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教授的知识,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培养合作探究习惯
以教科版七年级(下)《团结就是力量》一课为例,在对“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
系”问题进行了学习时,我以“众人拾柴火焰高”和“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
事为素材,提出这样的问题供学生合作探究:“为什么众人拾柴会火焰高,而三个和尚去没
水喝呢?”最终通过学生的思考与交流,使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成员数
量的多少,更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
…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
和战斗力。
”使学生对“集体如何才能发挥最大能量”这一问题获得正确的领悟,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总之,以上就是我对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些认识、体会和做法。
当然,要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并不能一蹴而就,他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加学习,多加思考,多加探索,多加研究,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可以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