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我校大型仪器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实现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提高大型仪器使用效益,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大型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教技厅[2015]4号)和《山东省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鲁科字〔2018〕9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校大型仪器实行“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管理制度。
在完成本单位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必须对校内外开放共享使用,以充分发挥大型仪器的最大使用效益,缓解经费短缺与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下的矛盾,适应学校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三条学校将单台套价值在4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纳入开放共享范围;仪器设备单价不足40万元,但具有通用性、性能良好并可提供对外服务的仪器设备也列入开放共享范围。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大型仪器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教务处负责大型
仪器开放、共享使用的协调、监管、咨询、使用效益考评以及大型仪器的调配、管理平台的建设及维护等工作,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以及其他相关工作。
第五条各二级学院(中心)具体负责本单位大型仪器的运行、维护、测试服务和日常管理工作,并按要求更新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服务信息,做好使用记录。
第六条大型仪器设备应配备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责任心强的实验技术人员或教师担任管理人员。
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人员要先经过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使用管理单位按照大型仪器管理平台建设要求负责预约登记等日常管理。
第七条各二级学院(中心)应将列入开放共享服务范围的大型仪器的主要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基本功能、技术指标、操作规程、设备所在地点(房间号)、开放使用的时间、收费标准、联系电话等在共享信息平台上进行发布,并对本实验室大型仪器开放及共享信息进行实时维护和管理。
第八条对于符合国家、省、市各级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网入网条件的仪器设备,按照要求统一组织入网。
第九条为发挥大型仪器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对条件成熟的大型仪器,学校鼓励师生独立操作设备,实行大型仪器使用培训制度和持证上机制度。
第十条共享开放对用户的要求
1.校内、外用户需在使用设备前一周向大型仪器所在单位提
出预约申请,说明所需条件、耗材与试剂等情况,以便管理人员提前做好准备,保证仪器设备能按时提供共享服务;
2.用户预约后应按时上机。
如因用户方面原因未能按时上机而造成样品、试剂的浪费,应由用户负责并支付相应时段的使用费;
3.用户在大型仪器的使用过程中,应遵守设备所在单位有关规定,服从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动用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器材,注意维护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和秩序。
4.实验完成后,认真填写用户意见,及时清理所用物品。
第十一条对共享设备所在实验室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
1.确保大型仪器完好与性能正常,提供及时可靠的技术服务;
2.做好安全和设备使用情况记录;
3.在提供服务中为用户保守技术秘密;
4.不向用户收取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
5.工作人员应将大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张贴在醒目之处,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切实注意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二条使用管理单位要对大型仪器设备逐台建立相应技术档案。
第十三条大型仪器设备经长年使用,设备陈旧或技术落后,性能降低达不到原精度的,由本单位提出申请,报教务处审批后可降档次管理,不再列入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范围。
第十四条开放共享大型仪器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故障或损
坏,由事故责任人按规定进行赔偿。
第三章收费管理
第十五条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实行有偿服务,校内、校外收费标准应有所区别。
使用管理单位应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所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维修改造和功能开发及必要的劳务费用。
第十六条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时段、仪器设备调试或新功能开发阶段不收费。
第十七条服务收费一般由分析测试费(提供分析测试服务的人工及设备运行的成本和服务费用)和材料消耗费(包括与服务相关的及租用费的房租、水、电、一次性消耗材料及易耗品折旧费等费用)组成。
第十八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收入的使用按照学校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第四章考核与评估
第十九条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管理,需要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有: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状况、使用效益、有效机时数、大型成果、开放共享的服务质量、服务收入等。
第二十条学校对大型仪器使用及管理情况实行绩效考核,并向全校公布考核结果,由教务处、科研处、国资处、人事处、财务处具体实施考核工作。
第二十一条对考核优秀的单位予以奖励,并对使用效益高、对外开放好的单位在实验经费分配上给予优先考虑。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