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侠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旗袍反映了含蓄的传统审美意识,不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时代象征而且体现了女性曲线,被现代人视为20世纪中国衣
着传统的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
现今,服装的文化渐渐渗透于生活的每个领域,其中旗袍尤为引起女性的喜爱,又由于人们审美层次的不断提高、追求个性化,从而让更多女性对旗袍的要求越来越具有独特性。
关键词:旗袍;中国特色;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TS9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13-0090-01旗袍衣襟的款式多样。
由于这些襟式往往装饰繁多、开合不便,所以现代旗袍往往采取了省略和简化的设计方法,拉链的使用
使旗袍的开合方式大为改观[1]。
旗袍腰部设计在整个旗袍衣身结构设计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旗袍的开衩的设计有多种方面,分别是开衩的数量和开衩的高低。
1现代旗袍立领的结构变化
旗袍立领的领型变化与肩斜和领面的夹角有关。
夹角小时,领子造型呈水平状态,即上领口线与底领口线一样长,领子无起翘,围于人体颈部形成直立式领型。
领面与肩斜的夹角大表示领子呈圆形,即上领口弧线缩小,底领口长大于上领口长,领子造型有起翘,围于人体颈部后与颈部造型吻合。
2现代旗袍前门襟的结构变化
旗袍门襟版型变化主要有圆襟、方襟、直襟、琵琶襟、双襟、斜襟等。
圆襟:门襟线条圆顺流畅,是旗袍常见的开襟方式,如图1示。
方襟:门襟方中带圆,含蓄内敛,又富于变化,适合不同脸型的女性穿着。
直襟:由领口向下至胸间左右,其具体长度可由不同的款式要求进行变化,直襟的版型会使人显得修长,适合脸圆型、身材丰满的女性穿着。
双襟:双襟给人均衡、对称的美感,端庄大方,适合中老年女性穿着。
斜襟:斜襟是从领口斜划过胸前的衣襟款式,穿起来具有古典韵味。
曲襟:曲襟的形状像带棱角的“S ”开口较大,容易穿着。
琵琶襟:大襟只掩至胸前,不到腋下。
3现代旗袍袖子的结构变化
现代旗袍袖子在结构上可分为无袖,装
袖和连袖三种基本变化。
无袖从肩到领之间有多种变化,装袖分短袖、七分袖和长袖。
4现代旗袍结构设计实例
(1)前片:确定衣身的前中心线、上平线、
下平线,以衣长110cm 画竖直线画出上下水平线。
向下量取腰节长为号/4+0.5cm ,确定腰围线,胸围线的确定是沿中心线向下量取B/6+7,在胸围线上分别量取胸围大为胸围/4,胸宽为1.5倍胸围/10+3cm ,在中心线上向下量取臀高为号/10+1cm ,在臀围线上量取臀围/4确定臀宽,连接胸大点与臀围点,交于腰围线,由该点向里量取1.5cm 。
下摆的确定由臀围线向下10cm 的地方向里量取1cm,然后确定胸高点,由上水平线向下量取号/10+10cm ,有中心线向里量取胸围/10。
(2)画领口弧线,在前后片交接线的顶点处,竖向量取前领宽2倍领围/10+0.5cm ,横向量取前领深2倍领围\10-0.7cm 。
(3)从前中心线肩点沿上水平线量取肩宽为肩宽/2-0.5cm ,以上水平线形成22度的角度画斜线,由肩宽点向下作直线,交于肩斜线。
(4)完善前片衣身弧线。
(5)后片:在胸围线上分别量取胸围大为胸围/4+0.7cm ,背宽为1.5倍胸围/10+4cm ,在臀围线上量取臀围/4+0.7cm 向后劈量确定臀宽,连接胸大点与臀围点,交于腰围线,由该点向里量取1.5cm 。
下摆的确定由臀围线向下10cm 的地方向里量取1cm 处起翘0.5cm 。
(6)画领口弧线,从前后片交接线的顶
点,分别竖向量取前领宽为横领/3,横向量取前领深为2倍领围/10-0.4cm 。
(7)从前中心线肩点沿上水平线量取肩宽为肩宽/2+0.2cm ,以上水平线形成19度的角度画斜线,由肩宽点向下作直线,交于肩斜线。
(8)确定开衩位,由臀围线向下量取15cm 。
(9)确定拉链位,由胸围线向下量取3cm 处,向下至臀围线上。
(10)确定袖子中心线。
利用袖长画水平线段确定袖子中心线,袖长取25cm 画竖直线,在竖直线上画上下垂直水平线,再向下量取总袖肥/4+3cm ,确定袖山高,在此处画水平线,左右量取前袖肥大=前袖肥-0.8cm 后袖肥大=后袖肥-0.4cm ,然后画竖直线交于下水平线,在下水平线上的左右交点上分别向里量取2.5cm ,确定袖口大,最后完善袖子曲线,如图5.2示为旗袍前后衣身、袖子的结构制图。
5小结
20世纪80年代后,无论是在国际舞台,还是日常工作与生活,现代旗袍以多变的姿态展现着女性的体型美,演绎着别样的东方风情[2]。
参考文献:
[1]袁杰英.中国旗袍[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1,1-3.
[2]陶慧敏.从北京奥运礼服看旗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J].纺织科技杂志,2009(9):
12-18.
图1旗袍圆门襟
CULTURE
AND DESI GN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