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当好公众健康保护者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中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其核心内涵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牢固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理念、创新的意识、务实的态度开创药监工作的新局面,也是当今对我们药监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必然要求。
在坚持科学发展的大局中,食品药品监管的地位和作用是独特的,责任也是重大的,因为它肩负着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神圣职责。
作为基层一级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则需要更进一步深刻领会科学监管理念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并结合监管工作实际,扎实稳步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努力开创药监工作新局面,确保一方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坚持"以人为本" ,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对做好食品药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老百姓的生命和健康就是最大的本。
这就要求我们在监管的目的、监管的方式、监管的手段,以及衡量监管工作的标准上,都必须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贯穿到食品药监各项工作中去。
因此,我们在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过程中,在加强监管、促进食品医药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既要见"物",更要见"人"。
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食品药监工作的最终标准。
我们要以保证公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有效,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根本目的,视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当第一选择,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用公正严格的执法赢得民心,用热情周到的服务树立良好形象。
二、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
要适应新形式的需要,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正确理解党中央的意途,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必须不断更新思想、更新观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通过演讲会、研讨会、座谈会和分期分批培训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其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真正统一思想和统一认识,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判断上来,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加强党纪条规学习,增强法纪观念。
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国家公务员法》等,以《党章》作为每位党员行动的指南,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用党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八荣八耻"的要求为标准,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三)加强法律法规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提升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
要认真学好《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药品管理法》以及新近修改的《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等与药监工作密切相关的有关法律法规,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学好为民服务的本领,运用到执法工作中,做到严格执法,服务为民。
三、以服务发展为第一要务,促进食品医药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基本目标。
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开展监管工作。
以服务发展为第一要务,促进食品医药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任重大,大有可为。
因此我们一定要以科学监管的理念,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食品药品市场体系,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食品与医药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
科学发展观要求食品药监工作也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运动"式,"救火"式的监管,而要着眼于长远,在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预防体系和长效机制上下功一岗出错追究哪一岗的行政执法责任;本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把握执法案件的调查、审理、处罚等程序,确保每起案件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四是不断推进农村"两网"建设向深处发展。
要充分发挥农村协管员、信息员的作用,研究制定药品协管员、信息员职责,有效的延伸监管触角,实现监管重心下移、监管关口前移。
使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真正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的全方位、无缝隙监管。
在药品供应网络方面,因地制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积极鼓励连锁企业、单体药店进村,形成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公平合理竞争的药品供应体系。
既方便群众购药,又使群众得到实惠。
六、坚持勤政为民,努力构建和谐药监药监部门作为一个新成立的部门,既肩负着保障人民饮食用药安全的重任,又面临着人手少、资金不足、技术支撑力不强、舆论压力大等种种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勤勉的工作态度,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科学的工作方式,更加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来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切身利益。
人手少要求我们一专多能,一岗多责,着力培养专业性和复合型人才;资金不足要求我们整合资源,统筹安排,不断降低行政成本;技术支撑不强要求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勤补拙;舆论压力大要求我们注重宣传,转变作风,重塑形象。
勤政为民的本质就是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就是要一心一意"为民",尽职尽责"护民",实实在在"利民",真心实意"爱民",竭尽所能"便民";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的检验我们工作成绩的最终标准。
药监部门作为执法部门,掌握着大量的公权力。
杜绝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个人化,防止公权力转化为私权力,甚至沦为某些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是执政为民的需要,更是我们每一个药监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要加强思想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只有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察民情、解民意,进而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的良好风气。
二要加强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廉政建设就会无章可循,无据可依。
邓小平同志说得好: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述职述廉制、重大事项报告制、案件合议制和审核制、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相关制度,推动廉政建设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三要完善监督机制。
缺乏监督的权力就会泛滥,失去制约的权力就会膨胀,郑筱萸、曹文庄之流的犯罪事实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既要发挥监察部门的内部监督作用,发挥纪检、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更要发挥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外部监督的作用。
要进一步加强民主评议、民意调查和行政执法回访,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自觉地将自身行为置于人民的监督视野之中。
和谐监管是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坚持和谐监管,一要做好身份定位。
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我们的权力来源来人民,就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
明确了公仆身份,我们在工作中就不会趾高气扬,妄自尊大;就不会以"官老爷"自居,主仆颠倒;就会自觉将自身职能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化。
二是做好职能定位。
我们的职能是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会重教重防,严查轻罚,坚持防患于未然;发现违法行为,不论其权有多大,位有多重,只要是妨碍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都要严惩不怠。
三是做好价值定位。
处罚违法相对人只是我们的监管手段,只有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才是我们的终极价值目标。
我们要正确把握监管与发展,公众利益与商业利益、部门利益的关系,坚持把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企业获益、行业发展不以牺牲公众利益和群众健康为代价。
我们就不会为了监管而监管,为了罚款而罚款;就不会步入"执法必罚款,检查必收费,交钱就合格"的怪圈。
七、加大宣传,共同营造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宣传普及药品监管法律法规,是优化执法社会环境的前提。
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
在社会化宣传方面,要在各种新闻谋体和网络上进行食品药品科普工作的宣传,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宣传活动,采用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实物样品展示、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条幅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活动的宣传。
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营造依法治药势在必行、打假治劣人人有责的执法环境,对制售假劣药械者形成人人喊打,处处严打的高压态势,在社会上形成了人人关注食品药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药监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工作当中,必须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负重托,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