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炎防治知识培训演示课件

肝炎防治知识培训演示课件


我国乙肝流行现状
我国2006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我国HBsAg流行率为7.18%,按此推算,我国 仍然有HBsAg携带者9300万人。乙肝感染流 行率为34.28%,推算我国目前感染过乙肝病 毒的有近7亿人。与1992年调查HBsAg阳性率 9.75%相比, HBsAg流行率明显下降。按照 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我国已从乙肝高流行 区国家进入中流行区国家。
大学生肝健康促进项目的 目标
通过开展大学生肝炎防治知识 水平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使我 市在校大学生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率 达到90%以上,进而提高我市大学生 群体的乙肝疫苗接种率。
乙型肝炎是什么?
• 感染乙肝病毒所引起的疾病 • 引起肝脏病变 • 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乙肝的危害有多大
乙型肝炎—严重的进展性疾病,致死率高
乙型肝炎, 传播危险无处不在,防不胜防!
– 每14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 乙肝病毒传染性非常强,是艾滋病病毒传染
性的100倍
HBV携带者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 血源性传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 母婴传播:乙肝病毒能通过胎盘传播(宫内传播),
或在孕妇分娩时从产道传播(围产期传播)。 • 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经消毒
乙肝防控策略及丙型肝炎简介
为什么要在大中专院校开展肝 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据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15—59岁人群的携带率水平仍为8.75%,处于高流行 水平,尤其以20-25岁年龄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 高,达12%。另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对全国60所高 校大学生人群乙型肝炎预防状况调查和西北大学生 乙肝防控项目的实践提示,不仅在校大学生肝炎防 治知识知晓率较低,而且其乙肝疫苗接种率大约在 50%左右,大学生群体成为乙肝感染高风险的重点群 体。针对这一庞大的特殊人群,有必要加强肝炎防 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对高校肝炎防治工作的科 学规范和指导力度,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大学生群体 免受肝炎病毒的侵害。
14
4.0 48 13.9
师范 114
2
1.8
3
2.6
接触传播

乙型肝炎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表明家庭成员中可造成
彼此间的传播。其主要通过:

性接触、接吻、共用牙刷、剃须刀、茶餐具等。
– 唾液作为传播媒介,在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中意义重要
• 唾液本身就可以查出HBsAg。
• 口腔粘膜、牙龈的破溃出血可混合在唾液中
处理不当可造成传播。 • 性接触传播: 性乱交、同性恋性接触及夫妻之间性生活
未采取防护措施。 • 密切接触传播:乙肝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
分泌物、乳汁都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可污染 器具、物品而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传染源出 现:
皮肤、粘 膜破损 腺体分泌
含有乙型肝炎 病毒的血液、 血清、伤口渗 出液、精液及 阴道分泌液等 排出体外
双亲对子女HBsAg感染的影 响
双亲HBsAg情况 被检子女数 子女HBsAg阳性数
父母均阳性*
452
199
母阳父阴性*
2697
1035
父阳母阴性
2979
536
父母均阴性
26173
2049
*:P>0.05
母婴传播 接触传播
易感者 受到感 染
易感者出现皮肤、粘膜破损
医源性 传播
不同体液中乙肝病毒的浓度


血液 血清 伤口渗出液
精液 阴道分泌液
唾液 羊水

尿液 汗液 泪液 乳汁
母婴传播
在我国这种传播方式最为重要,有1/3左右的ASC为此途径感染。 – 母婴传播包括3个阶段:
• 宫内传播:出生前已被感染(宫内传播的机率<5%,目前,宫内传播没有 有效的预防手段)。
• 输血(血浆); Ⅷ因子;白蛋白等。 • 器官或组织移植 • 医疗器械(有创性诊治);不洁注射;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某
些牙科器械消毒不便; • 职业接触;
相关研究举例
HBV的职业传播(孙永德等)
医学和师范院校学生毕业一年后HBV新感染情况
分组 人数
HBsAg阳性
No.
%HBV感染Fra bibliotekNo.
%
医学 346
• 产程传播:分娩时被感染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通过胎儿的破 损皮肤、粘膜而传染;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环中;产前或产程 中胎儿吸入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而感染。
• 产后(哺乳期)传播:抚养过程中通过哺乳、日常看护、清洗等等密切 生活接触的造成的水平传播。
医源性传播
• 它主要是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或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 疗器械及其它物品,或意外地接触污染的血液或体液等途径,使 HBV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而感染。
HBV感染的流行现状
中国
7.5亿人曾感染HBV
0.93亿携带者
每年30万人 死于HBV感染 相关疾病
感染者
携带者
死亡
20亿人曾感染HBV
世界
3.5亿携带者
每年100万人 死于HBV感染 相关疾病
不同地区人群HBsAg流行率
HBsAg流行率(%)
12
10
8
6 4
2 0.63 0.85 1.4
0
1~4
10.3 7.63 7.81
2.62 2.48 2.18
5~14
年龄(岁)
东部 中部 西部
15~59
1、您认为乙肝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吗?乙肝的传 播途径是什么?
2、慢性乙肝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吗 ?
3 、肝炎分几型?各型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4、 丙肝的传播途径? 5、一般的生活接触会不会感染乙型、丙型、丁 型肝炎?
HBV感染 >6个月
恢复
恢复
死亡
• 慢性乙肝患者:
5年肝硬化发生率12%-25%
5年肝癌的发生率6%-15%
5年肝功能衰竭20%-23%
不经治疗,约25%的人感染乙型肝炎30-50年,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 所有原发性肝癌的60-80%由HBV感染所致
庄辉.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4;31(3):133-135
肝 癌 病 人
全球乙肝的流行现状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 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 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 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 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乙 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大多可终身无症状,但其患 肝硬化、肝癌的可能性为正常人的200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