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对比
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对比
(五)存货内部交易抵销
初次编制 (1)本期抵销: 借:营业收入【内部销售企业的售价】 贷:营业成本(内部购买企业的成本) 借:营业成本[(售价-成本)×期末结存量] 贷:存货 (2)存货跌价准备 按原成本计价: 全额或部分冲销存货跌价准备: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多提数) 贷:资产减值损失 抵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所得税费用(抵销额×T)
(三)合并利润表 1)合并方在编制合并日的合并利润表时, 应包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购买日只编合并资产负债表 含合并方及被合并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
日实现的净利润。 2)发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当期, 合并方在 合并利润表中的“净利润”项下应单列“其 中: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项目, 反映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自被合并方带入 的损益。 (四)合现金流量表 1) 合并方在编制合并日的合并现金流量表时,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购买日只编合并资产负债表 应包含合并方及被合并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 合并日产生的现金流量。 2)涉及双方当期发生内部交易产生的现金流 量,应按照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规定进行抵 销。 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无需编制合并财务 报表) 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购买日不编合并报表)
(二)应付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抵销: (1)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销; (2)内部投资收益、财务费用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发行方期末数×内部购买比例】 借: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利】 *投资收益【债券投资的余额>应付债券的余额→投资损失】 贷:财务费用(费用化的利息)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购买方期末数】 在建工程(资本化的利息) *财务费用【债券投资的余额<应付债券的余额→利息收入】 (3)分期付息时,应收、应付的抵销: 借:应付利息【面值×票利】 贷:应收利息
资 一、合并资产负债表 产 (一)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负 债 表 日
除了存在与母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对 该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外,还应当根据母公司为该 子公司设置的备查簿的记录,以记录的该子公司的各项可辨认 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通过编 制调整分录,对该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使子公 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反映为在购买日公允价值基础上确定的可辨 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在本期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第1年: (3) 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如果不存在与母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不一致 (账面价值→公允价) 的情况,则不需要对该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 借:固定资产 【公允价-账面价值】 行调整,只需要抵销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 无形资产 【公允价-账面价值】 影响即可。 贷:资本公积 同一控制下,对母公司个别报表的调整:(体现 (2)补提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 一体化存续) (调整子公司个别报表中的净利润)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借:管理费用 【(公允价-账面价值)/年限】 贷:盈余公积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未分配利润
连续编制 (1)抵销期初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 润、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年初存货中未 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贷:营业成本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年初存货中未实现 内部销售利润×T)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抵销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 润、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营业收入(本期内部商品销售产生的 收入)
吸 收 合 并
会计处理: 在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中,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 借:资产类科目【被合并方账面价值】 债是作为个别报表中的项目列示,合并中产生的商誉也是作为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购买方账簿及个别财务报表中的资产列示。 *盈余公积 (1)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入账价值的确定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将合并中取得的符合确认条件的各项资 贷:负债类科目【被合并方账面价 产、负债,按其公允价值确认为本企业的资产和负债。 值】 注:其他负债可用“其他应付款”科 (2)合并差额的处理 目。 ①作为合并对价的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与其 付出资产 【合并方非现金资产账面价 账面价值的差额,应作为资产的处置损益计入合并当期的利润 值】 表。 银行存款 ②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与所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 股本 价值的差额,分别确认为商誉或是作为企业合并当期的损益计 *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 入利润表。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 (3) 转回购买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在净利润中加上)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摊销额×T】 贷:所得税费用 转回的所得税费用相当于增加了利润。确定长期股权投资收益 时,(净利润+转回的所得税费用)×母% 第 2 年: (3) 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公允价) 借:固定资产【公允价-账面价值】 无形资产【公允价-账面价值】 贷:资本公积 (2)补提以前年度累计折旧、摊销,转回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 债: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3)补提本年折旧、摊销,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等: 借:管理费用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二)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权益法(调整分录) 成本法→权益法 对于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 对于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以 权投资,可以直接以该子公司的净利润进行确 备查簿中记录的子公司各项可辨认净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等 认,但是该子公司的会计政策或会计期间与母公 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该子公司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 司不一致的,仍需要对净利润进行调整: 确认:
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下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对比 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在购买日、资产负债表日各自是怎样的?如果不列一个表对比 一下,自己脑子里很难理清楚,所以我花了半天的时间,把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整理了出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同一控制下 购 买 日 或 合 并 日 非同一控制下
控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 股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 企业合并成本=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发行或 合 资, 合并方应以合并日应享有被合并方账面所 承担债务的公允价值+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发生的 并 有者权益的份额作为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 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很可能发生的未来事项 始投资成本,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1)确认长期股权投资: 借: 长期股权投资 【对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成本】 ×持股比例】 应收股利 *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贷:资产类【支付合并对价的账价】 *盈余公积 银行存款【直接相关费用】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与账价的 贷:股本【面值】 差额】 *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投资收益(或借记) 【投资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 差额】 主营业务收入【库存商品的公允价】 股本(面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倒挤) (2)计算确定商誉: 合并商誉=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 价份额 (二)合并资产负债表 A、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调整分录: ①调整分录(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借: 资本公积 【以合并方资本或股本溢价的贷 借:存货 方余额为限】 长期股权投资 贷: 盈余公积 【被合并方合并前归属于合 固定资产 并方部分,不足冲减按比例结转】 无形资产 未分配利润 贷:资本公积 【合并方资本或股本溢价贷方余额不足冲减, 按比例结转,余额×被合并方留存收益比例】 B、合并资产负债表抵销分录: 借:股本 (子公司) 资本公积 (子公司) 盈余公积 (子公司) 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 贷:长期股权投资 ②抵销分录 借:实收资本【子公司】 资本公积【帐价+调整额】 盈余公积【子公司】 未分配利润【子公司】 商誉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1持股比例)] 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免税合并、评估增值为前提)
第 1 年: (1)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后的净利润×母%】 贷:投资收益 借:提取盈余公积 (也可不做此分录) 贷:盈余公积 若应承担子公司亏损份额,做相反分录。 (2)投资当期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借:盈余公积(也可不做此分录)
第 2 年: (1)应享有子公司上年实现净利润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资本公积 (2)当期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借:盈余公积(也可不做此分录) 贷:提取盈余公积 (3)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 【调整后的净利润×母%】 贷:投资收益 借:提取盈余公积 (也可不做此分录) 贷:盈余公积 (4)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 同时,调整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借: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三)(母)长期股权投资——(子)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借:实收资本(股本) 【子公司期末数】 资本公积—年初 【子公司年初数,非同一控制时,年 初+账面价值→公允价时的调整额】 —本年 【子公司本年数】 盈余公积—年初 【子公司年初数】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无差额): —本年 【子公司本年数】 借:实收资本(股本) 【子公司期末数】 未分配利润—年末【子公司期末数,年初+本年实现净利 资本公积—年初 【子公司年初数,非同 -分派股利-盈余公积-补提折旧+递延所得税负债】 一控制时,年初+账面价值→公允价时的调整 *商誉 [不变]【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期末子公司考 额】 虑递延所得税后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母%】或【初始投资 —本年 【子公司本年数】 成本-投资时子公司考虑递延所得税后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 盈余公积—年初 【子公司年初数】 值×母%】 —本年 【子公司本年数】 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账面价值-公允价值)×T+∑ 贷: 长期股权投资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 (负债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T】([免税合并时]) 期股权投资期末数】 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期末子公司考虑递延所得税后的可辨 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少%】 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公允价值-账面价值)×T +∑(负债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T】([免税合并时]) *营业外收入 (贷差, 以后期间, 换成“未分配利润—— 年初”,按权益法调整时若已经确认则此处无需确认) (四)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处理 (一)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抵销: 初次编制 连续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