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rism 旅游经济研究《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当前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使其逐步凸显出一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价值。
加快红色旅游发展意义重大,就信阳市经济发展情况和地理环境来看,加快当地红色旅游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力图以信阳地区拥有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基础,针对当前信阳红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适当的理论依据与旅游规划开发的基本方法提出针对性更强的信阳红色旅游开发策略。
1 信阳红色旅游资源概况1.1 信阳红色旅游资源形成的背景基础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上游,介于鄂豫皖三省的接合部,素有“三省通衢”之称,是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
从古至今,这里都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
早在中国共产党初建时期,在声震世界的京汉铁路大罢工中,信阳铁路工人积极声援,参加罢工。
土地革命时期,信阳是鄂豫皖苏区的首府所在地,是中国工农红军诞生的摇篮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和豫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抗战前线。
四望山根据地是豫南沦陷后鄂豫边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
具有历史意义的四望山会议,全面统一了鄂豫边区党的组织和所领导的抗日武装,英勇抗击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解放战争时期,豫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胜利完成了中原解放区的战略坚持任务,牵制了国民党数十万兵力,为策应全国解放区战场起到了巨大的战略作用;中原突围之后,豫南党组织领导游击队继续坚持大别山和桐柏山区的革命斗争。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豫南党和人民配合刘邓大军实施战略展开,使大别山区成为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全力支援解放军渡江南下,剿灭残匪,巩固人民政权,信阳迎来了光辉灿烂的新天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时间的脚步虽然永不停息,但信阳红色的历史将成为永恒。
1.2 信阳红色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1.2.1 密度高、分布广革命历史遗迹(遗址)遍布信阳的山山水水,可以说“山山有传奇,岭岭皆丰碑。
”全市现有革命纪念地和革命历史遗址多达479处,其中经各级政府批准设立的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78处(国家级重点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21处,市级16处,县级136处),其中有较大开发价值的达70多处。
1.2.2 品位高、影响大信阳是大别山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英雄的故土,“乡乡有烈士,村村有红军”。
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先后在这里创建成长。
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红军主力部队发展到近5万人,地方武装20余万人;根据地发展到26个县,总面积4万平方公里,人口达350万,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体系,成为全国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信阳又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是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成为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的革命老区;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主战场,留下有周恩来、董必武、邓小平、李先念、刘伯承、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1.2.3 跨度长、类型多信阳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里的革命斗争从未间断,红旗始终不倒;大革命时期,这里是中原大地工农革命运动的中心区之一;土地革命战争至解放战争胜利,这里是享誉全国的著名革命根据地,是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重要战场。
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和重要历史阶段,都在信阳这块红色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1.2.4 开发晚、潜力足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信阳由于地处山区,贫困县较多,旅游产业起步晚,发展难。
现有的革命纪念地和革命历史遗址开发利用较少(信阳现有革命历史遗址近500处,初步开发利用的尚不足70处),并且信阳红色旅游资源的真正开发利用应该说是2005年3月《信阳市红色旅游规划》(初稿)出台后才开始的。
也正因为如此,目前阶段,更有利于科学规划和资源整合,发展前景美好。
2 信阳红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信阳市的红色旅游开发和培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收到了初步成效,但是,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存在着较突出的问题。
2.1 旅游服务市场化程度低红色旅游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现代旅游产业和旅游市场需求发展的结果,其本身具有浓厚政治教育色彩的特殊性和明显的市场性特征。
而信阳的很多红色旅游景区在管理中带着浓厚河南省信阳市红色旅游开发研究① 河南省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杨学峰摘 要:河南信阳是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红色旅游的规划开发较晚,在开发过程中应该整合资源、总体规划,多点互动、多彩生辉,加强合作、区域联动,转变机制、优化管理,大力开发、注重保护,做好宣传、深化推广。
关键词:河南信阳 红色旅游 开发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00(2009)06(b)-039-03①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2007年度调研课题“河南省信阳市红色旅游发展研究”(编号:SKL-2007-2011)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杨学峰:1968年生,男,河南息县人,教育硕士,河南省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及环境教育和 旅游地理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39Tourism 旅游经济研究《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的政治色彩,接待的游客群体基本上是以公费旅游为主。
旅游产业化发展步伐缓慢,还没有专门为旅游者开设的旅游商店和旅游步行街,旅游土特产品的广告宣传少之又少,缺乏良好的消费氛围。
各相关旅游企业也缺乏较高的旅游发展眼光,推出的旅游产品结构老化、雷同现象严重,导致信阳红色旅游的主要收入就是门票,购物、餐饮、住宿、娱乐等旅游收入非常有限,所应带动的产业链条还没有相应形成和完善。
2.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为支撑。
随着信阳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其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已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不少景点接待设施不完善,缺少足够停车场所和直达的交通线,对大规模团队游客缺乏接待能力。
如在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鸡公山上的旅游车辆排起了长龙,南湾湖七个停车场全部爆满,灵山风景区为疏散游客,紧急从县里调来4辆中巴车往山上运送游客。
信阳市各宾馆酒店住宿率均超过95%,因为没有足够的床位,预订不到酒店,很多游客因此放弃来信阳旅游,这是信阳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红色旅游名城存在的最大瓶颈障碍。
2.3 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红色氛围营造不足目前,信阳旅游专业人才不多,旅游行业管理不力,导游素质高低不一,服务整体水平不高。
很多旅游景区、旅行社和宾馆酒店的员工和负责人没有相关旅游专业背景。
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在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的营造方面,没能深入发掘红色旅游的内涵和精髓,红色氛围营造不够,没有考虑到不同游客的讲解要求和心理体验需求。
如景区景点的解说词模式化、大多是靠记忆直接背诵,缺乏真实的感情渲染。
安排的旅游活动多为橱窗展示、静态观光,缺乏新奇感受,吸引力不足。
现代旅游活动越来越注重参与性,只有游客充分融人其中才能体验到这种旅游产品的优势。
然而信阳的很多旅游企业并没有考虑到在整个“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活动中,要围绕“红色”和提高参与性、体验性来做文章。
3 信阳红色旅游开发思路根据信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实际,结合国内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我们可以基本明确当前信阳市红色旅游的开发定位:在“红色土地、绿色山川”的信阳自然人文大背景下,红色旅游开发应以红色观光教育游为基础,以名人、将军故里游为特色,以生态、宗教、寻根游为补充,以新县、罗山、光山、商城为开发重点,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把信阳市建设成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的核心,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1 整合资源、总体规划信阳不仅是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地区,也是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
信阳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信阳鸡公山、新县连康山、罗山董寨,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信阳南湾湖,有国家级地质公园商城金刚台,有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信阳鸡公山,有“华中名刹”罗山灵山寺,有“豫南名泉”商城汤泉池,“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信阳毛尖等极具吸引力的资源,亦有影响深远的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背景。
所以,信阳红色旅游的开发应注意提升上述区域内的文化价值,赋予其神圣的精神内涵,借鉴外国战争遗址类旅游资源的开发经验,避免旅游开发的庸俗化,将这些红色文化遗址打造成净化旅游者灵魂的革命圣地。
此外,红色旅游的主题应融入到信阳当地的地脉和文脉中去,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时,加强区域内资源的整合,做到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和其他人文旅游资源的联合开发(如红绿结合、红古结合、红俗结合等),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和客源互流,形成优势互补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产生叠加效应,保证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并丰富旅游内容,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促进信阳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的客观物质基础,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积极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原则,为此,政府应根据信阳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价值品位、交通区位等因素,制订可行性的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发展次序、分步推进、合理布局,防止无序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使作为旅游吸引物和主要载体的红色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并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的维修和进一步开发,实现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3.2 多点互动、注重保护要提高景区的吸引力,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目的,就需要将爱国主义与现代的休闲方式结合起来,开展互动的项目,围绕旅游六要素,加大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动性、参与性、欣赏性和娱乐性,比如可以开展“革命歌曲卡拉OK大赛”、“革命事迹演讲比赛”、“穿红军鞋、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等参与性、娱乐性较强的活动,使革命文化精神与当代市场需求达到有机结合。
在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时,还要注重深度开发利用,可根据信阳大别山区独特的军事文化,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氛围,如开发推出射击、攀爬、自驾车游、野外宿营、战斗游戏等时尚旅游休闲项目,提高游客的参与性、体验性。
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既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经济效益,更要加强对其承载的革命精神的开发、保护;同时红色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它与其他旅游资源一样具有脆弱性的特点,若开发不当,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因此,处理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显得至关重要。
3.3 加强合作、区域联动由于信阳红色旅游是属于大别山区红色旅游品牌的一个分支,因此,信阳红色旅游的发展要重视区域合作,走区域化、规模化经营之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性和经济效益。
在进行合作时,要解决好行政区划壁垒的体制制约和合作参与各方的利益问题,树立起积极的合作共赢理念,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契约以保证旅游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