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杀虫烟剂的施放:
杀虫烟剂用量少,施用方便,作用迅速,杀虫范围广,极受林 业职工的欢迎。但是烟剂的施放,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必须善于 掌握气流变化的规律,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白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地面温度高于上空温度,气流常直 线上升,此时放烟,烟雾冲天而起,直向上空散逸,害虫及林木受 烟时间很短,不足以杀死害虫,而且作用范围极其有限,不宜放烟。 夜间,气流比较稳定,但天黑,山高,坡徒,也不宜于放烟。清晨 及傍晚,由于 太阳辐射或地面辐射在不同介质中热传导率的差异, 林冠上的气温往往比林内温度略高,林内气流相对比较稳定,此时 放烟,烟雾一般不致迅速逸出林冠消失,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停 留于林内,或沿山坡、山谷随气流缓缓流动。烟雾在林内停留或烟 雾连续通过林冠的时间越长,杀虫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烟雾在 林内停留达20分钟以上到1个小时,就可收到较好的杀虫效果。
③微生物源农药:如阿维菌素等
阿维菌素是 由放线菌经发酵 产生的代谢产物 -大环内酯类抗 生素 右图为主要 成分为阿维菌素 的爱诺虫清乳油
化学防治
指用化学药 剂防治林业有害 生物。右图为高 效低毒的化学农 药-氯氰菊酯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之比较
在一定条件下,能迅 速杀灭害虫,压低虫 口密度
杀虫效果较慢,在高密 度下不能迅速降低虫口 对环境污染小,能有效 保护天敌,持续控灾效 果好
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
属 名 种 名 命名人
再如:中 fontanierii Milne-Edwards
防治原理及措施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缩写IPM)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重视天敌的自然 控制作用,对有害生物的一种管理系统。其要点是应 用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种群动态、遗传学和林业经济 学的知识,有机配合各种手段,调控有害生物种群低 于经济阈值而生活。 林业有害生物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 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就是上述理念的具体体现。
胃毒剂: 这类毒剂必须在害
虫取食以后,,才能通过肠壁进 入血腔,发挥其毒力作用。
内吸剂: 这类毒剂易于被植物组织吸收、
传输,昆虫在取食这些植物时中毒。某些内 吸剂在进入植物体后产生变化,毒性加大, 例如乐果等,适用于防治刺吸口器昆虫。
熏蒸剂:毒剂易于挥发,以气态分子
充斥其作用空间,通过昆虫体壁及气孔 等进入虫体而毒杀害虫。因此,在密闭 场合下才易于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例 如磷化铝等。
长期使用易产生药害, 使病虫产生抗药性污 染环境杀伤天敌
无公害防治
无公害防治就是使用对公众和生态环境无 不利影响的方法控制有害生物。广义上讲,生 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使用无公害农药都属 于无公害防治的范畴。
国家林业局要求:
重点工程治理区食叶害虫生物防治率要达 到80%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要达到100%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鳞翅目 科-------枯叶蛾科 属-------松毛虫属( Dendrolimus ) 种-------油松毛虫
一个物种的名称 有俗名和学名。 为方便国际交流, 世界上统一使用 拉丁文以“双名 法”构成物种的 名称,即学名。 如: 油松毛虫的学名
(二)引诱剂
松褐天牛引诱剂、红脂大小蠹引诱剂、白杨透翅蛾 引诱剂、松毛虫性引诱剂、美国白蛾引诱剂、沙棘木蠹 蛾引诱剂等。
(三)合成制剂(化学农药)
1、杀虫、杀螨剂
澳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毒 死蟀、灭幼脲、杀铃、氟铃脲、氟虫脲、除虫脲、 虫酰胼、呲虫啉、苯氧威、甲胺基阿维菌素、啶 虫脒、氟虫腈、溴虫腈。
以鸟治虫
大斑啄木鸟 主要取食青
杨天牛、象甲,白杨透翅蛾, 双尾舟蛾,尺蛾等。
绿啄木鸟主要取
食毛虫 、 甲 虫等 。
戴胜主要取食天 牛,金针虫等
大山雀主要 取食天牛和 透翅蛾幼虫
长耳鸦俗称猫头鹰主要取食鼠类与昆虫
黑枕黄鹂主要取食 蛾类,天牛和象甲
喜鹊主要以 昆虫为食
以虫治虫
赤眼蜂防治松毛虫 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 大红瓢虫防治吹绵蚧 …… 悬挂在林间的 赤眼蜂卵卡防 治松毛虫
喷雾:
可湿性粉剂、乳油适用于喷雾方法施用。喷雾要 借助于一定的喷雾器械。通常,以叶面均匀附有雾点, 但又不至形成流动水滴为宜。喷雾时要注意使叶子的 正反面都能附上雾滴。
低容量喷雾或超低剂量喷雾:
这是喷撒农药的一种新技术,农药原液在超低容量 喷雾器的作用下,分散成直径50-100微米的微小雾点, 均匀地喷布于植物或昆虫体上,以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 的。主要特点是:雾点细、用药少、操作方便、工效高、 减少环境污染。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昆虫生物学
昆虫的分类地位
防治原理及措施 农药的性能、剂型和使用 方法 我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 类及防治技术
昆虫生物学
昆虫的变态
主要分两种: 不全变态:卵 -若虫-成虫 全变态:卵- 幼虫-蛹-成 虫
各种 昆虫 的卵
全变态昆 虫幼虫的 类型
昆虫的趋向
•趋光性 昆虫通过视觉器引起的趋
在有害生物管理工作中, 常用的具体措施有:
植物检疫
林业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
生物防治
无公害农药
化学防治
植物检疫
又称法规防治,指一个国家和地区明令禁止某些 危险的有害生物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在传入以后 限制其传播。
历史上,桃小食心虫、梨圆蚧由日本传入;棉铃 虫由美国传入…… 现行的植物检疫法规有:国务院颁布的《植物检 疫条例》、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 则(林业部分)》及各省制定的《森林植物检疫实施 办法》、《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补充名单》等等
室内繁育的管氏肿腿蜂
寄生于天牛幼虫和蛹体内完成 自身的生长发育,同时导致天牛死亡
捕食性天敌昆虫- 大红瓢虫和澳洲瓢虫
捕食性天 敌昆虫- 螳螂
以微生物治虫
细菌
真菌
病毒
图为细菌的一 种杆菌形态
•细菌
苏云金杆菌 (Bt,Bacteria的缩写) 制剂是生产实践中用量 最大的微生物杀虫剂
•真菌
营林阶段:
1、适地适树:合理安排树种搭配比例和配 置方式,营造混交林,提高人工林的自然保护性 能 2、及时清理蛀干害虫感染的虫源木,对防 止其滋生蔓延非常重要
物理机械防治
应用简单工具以至于近代的光、电、辐射等技 术成就来防治害虫的方法的通称。 1、捕杀:如人工采摘松毛虫、舞毒蛾的卵块或 茧蛹;剪除嫩枝、幼干内的透翅蛾、青杨天牛;塑 料环防治松毛虫上树;等等 2、诱杀:利用害虫对某些物质或条件的强烈趋 向,将其诱集后捕杀
2、农药的剂型: 各种农药常常被加工成
不同的剂型,主要的有:粉剂、可湿性粉剂、 乳油、油剂、烟剂。
粉剂: 毒剂的有效成分被加工成粉
末状,粉粒直径常在100微米以下。适 于通过喷粉或撒粉机械撒布于被保护的 植物体上。粉剂不易为水所湿润,也不 溶于水中,不能作喷雾用。高浓度的粉 剂则适用于拌种、制毒饵或用土壤处理。
农药的性能、剂型和使用方法
1、农药的性能: 根据使用对象不同,
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鼠剂、 除草剂等等;根据杀虫剂对昆虫的毒性 作用及其侵入害虫的途径不同,杀虫剂 又可分为:触杀剂、畏毒剂、内吸剂、 熏蒸剂。
触杀剂: 这类毒剂只需触及害
虫体表,或者害虫在喷洒有这类毒 剂的植物表面上爬行,毒剂就可通 过昆虫的体表而进入虫体,毒杀昆 虫。它们大多数是脂溶性,主要破 坏昆虫的神经系统。
向光源的行为反应
•趋化性 昆虫通过感化器产生
的趋向某种化学气息 的行为反应
昆虫的分类地位 -生物的分类
生物 植物界(16个门) 细菌门 苏云金杆菌 (Bt) 真菌门 白僵菌 被子植物门 节肢动物门 菟丝子 昆虫纲 动物界(10个门) 脊椎动物门 (其他)门 鸟纲 哺乳纲
兔形目 啮齿目 灵长目
分类上设立各种单位,是用来表示各种生物之间类似的程度。 每个分类单位,也就是一个分类等级。界下设门,门中设若干 纲,在纲下分目,目下分科,科再分属,属下分种。以林业上 的油松毛虫为例:
2、杀菌剂 石硫合剂、代森锰锌、多菌灵、百菌清、 三唑酮、腈菌唑、异菌脲、氟吗啉。 3、杀鼠剂 氟鼠灵、溴敌隆、不育剂、驱避剂。
(四)植保机械
泰山牌系列机动喷雾喷粉机(均衡供药、静电机) 东方红牌机动喷雾喷粉机 广益牌车载高射程喷雾机 广益牌烟雾机 欧丽牌烟雾机 泰山牌机动打孔注药机 森力牌林木注药取样器 佳多牌杀虫灯 东方红牌杀虫灯
烟剂:用原药加燃料、氧
化剂、消燃剂制成。原药受 热气化,在空气中遇冷而凝 成固体微粒,形成烟状,因 而称为烟剂。适用于防治森 林、仓库、卫生害虫。是林 业上使用方便、效率较高的 一类杀虫剂。
3、农药的使用方法
喷粉:
这是散布粉剂最常用的办法。主要借助于喷粉机 械来实现。林业上常用的有手摇式喷粉器和背负式机 动喷粉喷雾机等。喷粉量可以调节送粉器出口的大小, 并通过单位面积内的用粉量来计算控制。应用手摇喷 粉器,一般以植物叶面有一薄层粉粒,但茎叶并未因 而变色为度。
左图为球孢白僵菌的形态;右图为 染病蛴螬体壁内外绿僵菌的形态
图为寄生于红脂大小蠹蛹体上的一种真菌
•病毒
靖远松叶蜂 幼虫被质型 多角体病毒 感染致死后 的状态
无公害农药
无公害农药指利用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 物质或从生物体中提取的物质制成的农药
市场上常见的无公害农药有: ①植物源农药:常见的有烟· 参碱等; ②动物源农药:灭幼脲1号(除虫 脲)、灭幼脲3号、性诱剂等;
林业防治
育苗阶段:
1、处理:播种前进行地下害虫种类及密度 调查,必要时进行土壤处理 2、材料:对繁殖材料进行优选,排除带有 病虫害的种子和插条①本身②传染源 3、轮作:①提高地力②大大减轻害虫连续 大量繁殖,抑制害虫种群数量 4、施肥:有机肥需充分腐熟才能施用,否 则种蝇、金龟子易猖獗成灾 5、良种:①抗病虫②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