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标准(草稿)一、概述(一)课程性质1、本课程教学课程标准供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使用。

2、中药是我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发挥临床功效是其中某些化学成分起作用。

《中药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学科。

它是实践技能很强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为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及从事药物生产、制备、检识和经营管理奠定基础。

同时,本课程也是培养中药专业同学具有基本科研意识和初步科研能力的一门主干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中药化学》是高职高专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它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根据高专中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检识(鉴定)和结构测定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还要涉及化学结构修饰及构效关系和中药成分预试验等内容。

在教学中注意联系中药的性能、药理作用及临床使用,并力求反映中药化学方面的新进展、新成就和新技术。

具体要求是:1、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类型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

2、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精制和检识(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对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具有初步的判断能力,并能提出合理的提取方法。

4、熟悉部分常有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结构、性质、用途。

5、了解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6、了解光谱分析成分的原理和方法。

7、具有初步的中药化学成分的科研能力。

《中药化学》也是中药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学好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将对学习中药专业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反映中药特色,并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照中药专业职业能力和岗位要求、统计分析中药行业具体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素质,组织校内专业教师、校外工程技术人员和教育专家设计的。

其内容确定以掌握中药中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结构性质、完成中药提取分离和检识具体工作项目为出发点,根据高职高专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工作任务的性质、工作流程和国家中药提取工等高级工种要求安排选取,同时考虑理论和实践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整体工作项目编排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

课时安排144学时。

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要求相一致,使学生具有胜任中药行业各工作岗位的必备知识和操作技能,主要达到中药制药高级工、中药调剂员、医药商品购销员和中药制剂质量检验员(QA)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根据高职高专中药专业确立的“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中药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按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具体分述如下:【知识教学目标】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分类、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和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常用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及生物活性。

熟悉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测定、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

了解中药化学在中药研究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的生源、分布及生物活性。

研究中药化学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正确掌握煎煮法、回流法、连续回流法和水蒸气蒸馏法等常用提取方法;具有分离、精制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技能;能熟练使用薄层色谱、纸色谱和各类化学检识试剂检测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具备常用鉴定试剂的配制能力;能正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常用中药中有效成分能设计出合理的提取、分离、检识方法。

【素质教育目标】1.专业素质巩固,具有热爱中药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具有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质量第一的观念(做药就是做良心)。

3、具有良好的药学专业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一切为患者解除病痛为服务宗旨)。

2、具体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熟练完成中药提取、分离精制和检识,中药调剂、中药炮制、中药经营管理等岗位所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掌握中药提取方法选取、技能操作、提取物检识及相关理论知识及基本原理,同时形成做药就是做良心、质量第一的职业观念,具有对人民生命负责的情感,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技术和理论水平达到高级工技术标准,并获取中药各工种资格证书。

学生应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1、能熟练进行提取各工序的操作,具备具体分析、解决技术难点的能力。

2、具有及时发现提取分离过程中质量隐患、分析成因、预防的能力。

3、具有对各种溶剂、试剂使用量进行计算,以及绘制提取工艺流程图的能力。

4、具有正确使用和调节提取设备、器具并进行维护保养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5、具有对原料、溶剂、工艺用水以及提取物进行质量检测的能力。

6、具有使用现代中药提取机械设备;能独立完成提取物质量检测的能力。

三、内容和标准(一)教学内容和标准第一章绪论【知识教学目标】掌握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

了解研究中药化学的意义和发展概况。

明确本课程在中药专业中的意义、作用和地位。

【教学内容】第一节研究中药化学的意义1.重点阐述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和有效成分的概念。

2.阐明研究中药化学的意义。

第二节中药化学发展史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知识教学目标】掌握常用提取、分离、鉴定方法的原理及其使用。

熟悉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定义和主要溶解性质。

了解中药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的一般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能正确安装渗漉、回流、连续回流、蒸馏、减压蒸馏及水蒸气蒸馏装置。

具备TLC、PC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节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1.重点阐述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定义和主要溶解性质。

2.简述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

第二节常用的提取方法1.阐明溶剂提取法的原理。

2.重点阐述浸渍法、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蒸馏、减压蒸馏及水蒸气蒸馏法的概念、适用范围、特点。

3.讲述渗漉、回流、连续回流、蒸馏、减压蒸馏及水蒸气蒸馏装置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第三节常用分离方法1.重点阐明两相溶剂萃取法、结晶法、沉淀法、分馏法、各类色谱法的原理及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中的使用。

2.讲述简单萃取法、薄层色谱、纸色谱、柱色谱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第三章苷类【知识教学目标】掌握苷的定义、结构、分类和性质。

苷键的酸催化水解法和酶水解法。

苷类化合物提取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熟悉苷类化合物中糖的检识方法。

苦杏仁中主要苷的结构、性质及鉴定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熟练进行苷的鉴定操作。

【教学内容】第一节结构和分类1.阐明苷的定义和结构。

2.重点阐述苷键原子分类法。

3.简述苷的其他分类法。

第二节理化性质1.阐述苷的一般通性、旋光性和溶解性。

第三节苷键的裂解1.重点阐述酸催化水解和酶水解。

2.简述碱催化水解和氧化开裂法。

第四节糖的检识方法1.重点阐述糖的显色反应。

2.阐述糖的纸色谱和薄层色谱。

第五节提取和分离1.重点阐述苷的一般提取方法和注意事项。

2.阐述苷的分离方法。

第六节实例1.重点阐述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结构、性质及鉴定方法。

简述青黛。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知识教学目标】掌握醌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蒽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检识方法。

大黄、丹参中所含主要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提取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

熟悉蒽醌类化合物的光谱特征。

了解醌类化合物的分布、生物活性及含有醌类化合物的常见中药。

【能力培养目标】能运用连续回流法提取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

【教学内容】第一节结构、分类及生物活性1.重点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2.阐述苯醌、萘醌、菲醌的结构特点。

3.简述醌类化合物的分布和生物活性。

第二节理化性质1.重点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酸性强弱和结构的关系及在分离中的使用。

2.阐述醌类化合物的颜色、升华性和溶解性。

第三节检识方法1.重点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

2.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TLC和PC检识。

第四节提取和分离1.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2.阐明蒽醌类化合物的分离原理和方法。

第五节结构测定1.重点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UV和IR光谱特征。

2.简述蒽醌类化合物的MS和1H-NMR光谱特征。

第六节实例阐述大黄、丹参中所含主要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提取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

第七节含有醌类化合物的常见中药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知识教学目标】掌握香豆素结构、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秦皮中主要成分的结构和生物活性。

熟悉简单香豆素的光谱特征。

木脂素的结构、分类和理化性质。

补骨脂、五味子、厚朴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了解香豆素和木脂素的分布、生物活性及含有香豆素和木脂素类成分的常见中药。

【能力培养目标】能运用已掌握知识分析提取分离流程的原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香豆素1.重点阐述香豆素的结构、分类、性质、显色反应和提取分离方法。

2.阐述秦皮、补骨脂中主要成分的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

3.简述香豆素的分布、生物活性和含有香豆素类成分的常见中药。

第二节木脂素1.阐述木脂素的结构、分类和理化性质。

2.阐述五味子、厚朴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3.简述木脂素的分布、生物活性和含有木脂素类成分的常见中药。

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知识教学目标】掌握黄酮类化合物分类、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检识反应和提取分离方法。

熟悉黄酮类化合物的UV光谱特征。

黄酮类化合物的1H-NMR谱特征。

槐米、葛根、黄芩中所代表性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生物活性。

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生物活性及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常见中药。

【能力培养目标】能运用煎煮法提取槐米中黄酮类化合物。

并掌握酸水解芸香苷的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结构、分类及生物活性1.重点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2.简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和生物活性。

第二节理化性质1.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酸碱性,酸性强弱和结构的关系及在提取分离中的使用。

2.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性状和溶解性。

第三节检识方法1.重点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及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2.阐明聚酰胺色谱和纸色谱在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中的使用。

第四节提取分离1.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一般提取方法。

2.阐明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离方法的原理和使用。

第五节结构测定1.重点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UV光谱特征及位移试剂在结构测定中的原理和使用。

第六节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常见中药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知识教学目标】掌握挥发油的定义、化学组成、理化性质和提取分离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