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的配置一、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园林植物的种植密度主要是由植物种类和景观要求决定,对于水生植物来说,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水生植物种植主要为片植、块植与丛植,片植或块植一般都需要满种,即竣工验收时要求全部覆盖地面(水面)。
笔者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来讨论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密度过大密度偏大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如斑茅、芡实、再力花、海寿花、红蓼、千屈菜、蒲苇、大慈姑、薏苡)等。
如在某施工图苗木表中标注的种植密度:芡实25株/平方米,芡实一张叶子的直径可达1.5-2.0米,每株的营养面积在4平方米以上,如果按照上述设计,密度大了一百倍。
密度太大,不仅浪费苗木,而且由于植株的营养面积过小,种植后恢复时间延长,长势不良,同时形成通风条件差,光照也不好的环境,而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景观。
密度偏稀密度偏稀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小的水生植物:尤其是莎草科、灯芯草科等叶子较小或退化成膜质、主要营养体和观赏部位都为直立茎(或称杆)的水生植物,如灯芯草、旱伞草等。
密度偏稀,植物群体的种间竞争处于不利地位,易使杂草繁衍,给养护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保存率。
如不及时采取其他措施,最后往往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建议种植密度水生植物从分蘖特性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不分蘖,如慈姑;第二类是一年只分蘖一次如玉蝉花、黄菖蒲等鸢尾科植物;第三类是生长期内不断分蘖,如再力花、水葱等。
针对这些不同的差别,种植密度可有小范围的调整。
不分蘖的和一年只分蘖一次但种植时已过分蘖期的则应种密,对第三类来说,可略为稀一些,但是竣工验收时必须要达到设计密度要求。
下面就常见的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建议如下:1.沉水植物苦草40-60株/平方米,竹叶眼子菜3-4芽/ 丛、20-30丛/平方米,黑藻10-15芽/丛、25-36丛/平方米,穗状狐尾藻5-6芽/丛、20-30丛/平方米等。
2.浮叶植物:睡莲1-2头/平方米,萍蓬草1-2头/平方米,荇菜20-30株/平方米,芡实1株/4-6平方米,水皮莲20-25株/平方米,莼菜10-16株/平方米,菱3-5株/平方米等。
3.浮水植物:水鳖60-80株/平方米,大漂30-40株/平方米,凤眼莲30-40株/平方米,槐叶萍100-150株/平方米等。
4.挺水植物:再力花10芽/丛、1-2丛/平方米,海寿花3-4芽/丛、9-12丛/平方米,花叶芦竹4-5芽/丛、12-16丛/平方米,香蒲20-25株/ 平方米,芦竹5-7芽/丛、6-9丛/平方米,慈姑10-16株/平方米,黄菖蒲2-3芽/丛、20-25丛/平方米,水葱15-20芽/丛、8-12丛/平方米,花叶水葱20-30芽/丛、10-12丛/平方米,千屈菜16-25株/平方米,泽泻16-25株/平方米,芦苇16-20株/平方米,花蔺3-5 芽/丛、20-25丛/平方米,马蔺5芽/丛、20-25丛/平方米,野芋16株/ 平方米,紫杆芋3-5芽/丛、4-9丛/平方米等。
5.湿生植物:斑茅20-30芽/丛、1丛/平方米,蒲苇20-30芽/丛、1丛/平方米,砖子苗3-5 芽/丛、20-25丛/平方米,红蓼2-4株/平方米,野荞麦5-7芽/丛、6-10丛/平方米。
以上植物的栽植密度,基本上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在植株的规格上面,有些偏大。
一般丛生型挺水型的水生植物,其单丛控制在3-20株为好,莎草科,灯心草科的,5-20株左右,其余的2-5株左右,而体型较大的,如芡实、睡莲要每4-6平方米种植1株即可。
二、水生植物的水深适应性水生植物除浮水植物外,对其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是水的深度,它直接影响到水生植物的生存。
我们把植物在一定水深范围内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衍的生态学特性称其为植物的水深适应性。
园林上运用水生植物时,水的深度是设计、施工人员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在做竖向设计和营造地形时要密切关注等深线。
植物的水深适应性是常水位以下区域配置植物时的限制性因素。
下面我们按生活型分别将不同水生植物的水深适应性介绍如下:1、湿生植物湿生植物严格意义上说是喜水,但植株根茎部及以上部分不宜长期浸泡在水中的植物。
如野荞麦、斑茅、蒲苇、樱草类、玉簪类和落新妇类等,这些植物只能种植在常水位以上。
2、挺水植物挺水植物种类繁多,对水深的适应性一般而言和植株高度有一定关系。
植株高大的适应水深能力强一点,反之,能力差一点。
但一般来说水深不能大于60cm,如再力花、芦苇、芦竹、水葱、水蜡烛等高大植物的水深可以达到60cm。
慈姑、海寿花、藨草、水毛花、黄菖蒲、香蒲、花叶水葱、菰、石龙芮、千屈菜等植株中等偏大的植物在55cm左右。
还有如玉蝉花、泽泻、窄叶泽泻、花叶芦苇、花叶香蒲、荧蔺、蜘蛛兰、灯心草、香姑草、节节草、砖子苗、石菖蒲)等适应的水深在10-30cm不等。
荷花一般在80cm左右,超过这个深度就难以正常开花甚至不能生存,但是也有些被称为深水荷花的品种达到1.5m甚至2m还能正常开花。
另外有些挺水植物非常有趣,如曲轴黑三棱当水深达到一定高度时,其叶片呈浮叶植物状,只见一片片的线形叶呈辐射状浮在水面上,令人惊叹。
3、浮叶植物浮叶植物是指植株的根部生在水域的底泥中,其叶片浮于水面上。
有些是靠叶柄的伸长,有的是依细长的茎来使叶片浮于水面上。
这些植物的叶柄或茎和叶片海棉组织较为发达,贮存有大量的空气。
浮叶植物对水深的适应性一般来说较挺水植物要好。
如睡莲,一般资料介绍为0.8m,芡实的水深也可达1.5m,茶菱、荇菜也在1m左右,水罂粟的水深也在60cm以上,萍蓬草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植物,当水深超过1.2m时呈沉水植物状,其沉水叶呈皱折状、膜质无毛,与浮水叶叶面平展、纸质或革质、下面边缘密生柔毛可资区别。
菱也是一类很有趣的植物,作为浮叶植物其水深适应性可达3m,当植株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断根成为浮水植物,不受水深限制。
4、浮水植物浮水植物,整个植株漂浮在水面上,水的深浅不影响它的正常生长发育。
5、沉水植物沉水植物是指整个植株都在水面以下的植物。
沉水植物的水深适应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沉水植物的水深适应性除植物本身的生态学特性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因子是光因子和水的能见度两个非生物因子影响。
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水的能见度越好光照越强,沉水植物分布得越深,其原理是光的补偿点问题。
一般而生长于水深5-6米处。
三、水景植物的配置原理1、建立水景环境的生态平衡如果想营建一个较理想的生态水景,关键在于营建出正确的生态平衡系统。
这样不仅会保证水质的清洁,而且会使水域的生物和谐共生。
营建正确生态平衡的关键在于初始阶段各元素之间就能有一种比较和谐的比例。
当然对于如何建立这种关系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世上也不会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池塘。
因为水景中的水质条件、化学成分以及营养水平都不同,所以水体的植物景观也是多种多样。
沉水植物在营建平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们可以增加水中的营养成分,在白天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生命合成必需的氧气。
它们自身又是食物资源,是水生动物的栖息地,在很多情况下又是鱼苗的庇护所。
因此沉水植物在池塘平衡系统中的价值是无法估价的。
水中的单细胞藻类会使池水呈现出绿色,这种“绿水”现象常可以通过控制光线来进行消除,因为这类藻类喜欢较强的光线,所以可以通过制造阴影来控制它的生长。
但是在池边过多的种植乔木或灌木又会影响睡莲类的生长。
所以最佳的办法是在水体表面形成阴影,例如利用浮叶植物或挺水植物的叶片就可以达到这种目的。
但是切不可遮盖全部的池塘,因为这会影响沉水植物的生长。
对于池塘中的平衡来说,鱼类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们可以控制害虫的滋生,消灭蚊类的幼虫以及啃吃水生植物叶片的石蚕类幼虫。
另外一些有用的小动物还包括喜食纤维藻类的蜗牛,纤维藻类很难用其他办法控制。
2、平衡法则当在水体中进行植物种植时,事先须对整体的安排深思熟虑,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的经验是:计算池塘的表面积,包括池塘边缘。
每一平方米可以种植5~10丛水下植物,这些植物种植在一串容器中要比散植于池底更有利。
在种植浮叶植物如睡莲之前,也要进行类似的数量计算,但水面的叶片所占面积一般不能超过三分之一,以便水下植物能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
另外,如果要考虑鱼类的生长、游戏及喂食,那么非种植区的面积应达到每一平方米有45C ㎡空间。
当大体的生态平衡的模式定下来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在植物配置的细节和植物种类上进行选择与调整,这其中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的种植数量是有一定限制的,但岸边的植物种植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
像石质水槽或小水池中,种植1棵沉水植物就足够了。
对于大一些的水池,种植的数量可以根据水面的面积做出大概的估算,最好多选择几种沉水植物,混种在一起,不要只种植单一的品质。
3、注重边缘植物配置水体周围也是非常重的场所,如何处理将会影响到池塘的观赏质量及庭院整体效果。
在一个非常规则的水池中,可在周边通过3~4个较好的容器进行限制性栽植,如鸢尾、灯芯草等,位置的安排要精心设计。
这样的种植方法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水面来产生倒影,增添景观的层次感与情趣。
而不规则的水池一般有着泥沼式的边缘,可以混植植物,形成一定群植景观,但要有疏有密,保证人们在某些区域可以直接到达水面。
尽量不要把植物直接种在土壤或边缘地带,选用盆栽方式更为有利,因为有些种类会无限制的繁衍,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去进行维护,才能达到景观的设计效果。
四、水景植物配置的设计1、水景植物的配置方式根据水景的具体位置应用形式,水景植物的配置一般也可分为自然式配置和规则式配置两大类。
(1)自然式配置自然式水景植物的配置多与自然式水景搭配,体现着一种自然、随意的情趣,这种方式没有线、形、组织构图上的严格要求,旨在模拟自然、再现自然的一种风韵。
在植物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尤其在私人庭院中,更是体现业主个性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自然式水景植物的配置,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但并不能说它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在某种程度上,自然式水景植物的配置要比规则式更有难度,这是因为自然式水景更注重植物与环境整体的展示效果,所以设计者不仅要掌握植物材料的生长特点,而且在主题的烘托、环境色彩的搭配、植物质感的对比、景观空间层次构成上的把握都要有较高的水准,才能营建出一个成功的水景植物景观。
(2)规则式配置规则式的配置一般用于规则式水池中,植物的主要群落在水面上有规则地平衡及构图感。
进行植物配置要用线形或几何形式的种植形式来与水池的形状搭配。
虽然很少有植物在外形或生活习性上可以达到很规则的要求,但在通过仔细的挑选、组合已经修建控制后,应该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
当规则式水池与地面是在同一平面时,水景的层次与结构也是相当重要的。
要想在一个水池中营建立面与焦点的景观,可以从不同的挺水型植物中选择,如普通芦苇。
另外,质感粗糙的植物也可以形成焦点或者作为形成层次感的主要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