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医内科病证复习资料(概念,病因病机,证候)肺胀概念: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膺胀满不能敛降。
病机: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而至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每因复感外邪诱使本病发作或加剧。
证候:外寒内饮温肺散寒,涤痰降逆小青龙汤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气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痰蒙神窍涤痰,开窍,息风涤痰汤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腹痛:概念: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的病证,病因病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素体阳虚等,均可导致气机阻滞.脉络痹阻或经脉失养而发生腹痛。
证候:湿热雍滞证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饮食积滞证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缓急止痛少腹逐瘀汤中虚脏寒证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呕吐概念: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的以饮食.痰涎等胃内之物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一般认为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现一般统称呕吐病因:1外邪犯胃2饮食不节3情志失调4脾胃虚弱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有关,亦可涉及胆腑。
治疗原则:和胃降逆证候: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痰饮内阻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泄泻概念:是因感受外邪,或饮食所伤,致脾失健运,传导失司,水湿清浊不分,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则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病症。
病因病机:脾病湿盛,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治疗原则:运脾祛湿。
暴泻寒湿内盛证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湿热伤中证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芩连汤食滞肠胃证消食和胃,和中止泻保和丸久泻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肾阳虚衰证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肝气乘脾证抑肝扶脾痛泻要方便秘概念:是指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但粪质干结,排除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病机:大肠传导失司,同时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证候:实秘热秘泄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冷秘温肾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虚秘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胁痛概念: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病因病机:肝络失和证候: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肝胆湿热清热利胆龙胆泻肝汤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肝络失养一贯煎水肿概念:是指由外邪.饮食.劳倦等病因,引起肺失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津液输布失常,水液潴留,泛溢肌肤,以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病因病机:外邪侵袭.饮食不节.禀赋不足.久病劳倦.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停聚,泛溢肌肤,而成水肿。
证候:阳水风水泛滥散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水湿浸滞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阴水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肾阳衰微温肾助阳,行气利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瘀水互结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郁证概念: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病因病机:情志所伤,使肝气郁结,心气不疏,从而引起五脏不和,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
证候: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痰气郁结行气开郁,清肝泻火半夏厚朴汤忧郁伤神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血证概念:凡因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造成血液不循经脉运行,上溢于口.鼻.眼.耳诸窍,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肌肤之外的病证,统称为血证病因病机: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烦劳过度.大病久病之后均可引起血液不循经脉运行,溢于脉外而致血证的发生鼻紐风热犯肺清肺泄热,凉血止血桑菊饮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栀子清肝汤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气血亏虚益气摄血归脾汤齿紐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清胃散合泻心汤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合茜根散咯血燥热犯肺清热润肺,宁洛止血桑杏汤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凉血止血百合固金汤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吐血胃中积热清胃泻热,凉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气虚血溢益气摄血归脾汤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便血肠道湿热清热化湿,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脾胃虚寒温阳健脾,养血止血黄土汤尿血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脾不统血补脾益气生血归脾汤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紫斑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痰饮概念:是指人体水液输布失常,停聚某一部位的一类病证。
广义的痰饮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狭义的痰饮指饮停胃肠之证。
饮留胃肠-痰饮饮流胁下-悬饮饮流肢体-溢饮聚于胸肺-支饮病因病机:阳虚阴盛,输化失调,因虚致实,水饮停积证候:痰饮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悬饮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饮停胸胁泻肺祛饮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复花汤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溢饮表寒里饮发表化饮小青龙汤支饮寒饮伏肺宣肺化饮小青龙汤脾肾阳虚温脾化饮,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自汗盗汗概念: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
病因病机:肺气不足,营卫不和,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邪热郁蒸等,导致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失常是形成自汗或盗汗的基本病机。
证候: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心血不足补血养心归脾汤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邪热郁蒸清肝泻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内伤发热概念: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病因病机:气.血.阴.阳亏虚或气.血.痰.湿等郁结壅遏而致发热证候: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阳虚发热温补阳气,引火归元金匮肾气丸气郁发热疏肝理气,解郁泄热丹栀逍遥散痰湿郁热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厥证概念:是指由于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所引起的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主要特征的内科急症。
发作时多无抽搐表现,醒后无肢体不遂.语言塞涩的症状病因:情志内伤、体虚劳倦、亡血失津、饮食不节病机: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治疗原则:醒神回厥实证: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
虚证:益气、回阳、救逆而醒神。
证候:气厥实证顺气解郁,开窍醒神先用通关散吹鼻星神,继用五磨饮子虚证益气回阳固脱独参汤或四味回阳饮血厥实证开窍活血,顺气降逆通瘀煎虚证补益气血先服独参汤以固脱,继服人参养荣汤或当归补血汤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暑厥清暑益气,开窍醒神先用紫雪丹醒神开窍,继用白虎加人参汤痿证概念: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躄”。
病机: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亏损,亦有挟痰挟瘀挟积等导致筋脉失养,产生萎证。
证候:热毒炽盛气血两燔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清瘟败毒饮肺热津伤津失濡润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清燥救肺汤湿热浸滞气血不运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脾胃亏虚精微不运补脾益气,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脾肾亏虚髓枯筋痿补益肝肾,滋阴清热大补阴煎治疗:治痿证独取阳明和痿病不可妄作风治而用风药为基本原则。
不寐概念:是宜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证候: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头痛概念: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凡有外感六淫或内伤杂病引起的以头痛为主症的病证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证候: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风热头痛祛风清热芎芷石膏汤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肾虚头痛补肾填精大补元煎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加味四物汤痰浊头痛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瘀血头痛化瘀通窍通窍活血汤眩晕概念:目眩与头晕的总称。
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
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扑到。
病因病机:《丹溪心法》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无虚不作眩,《素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证候: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息风天麻钩藤饮或羚角钩藤汤气血亏虚补益气血,健运脾胃八珍汤肾精不足补益肾精,充养脑髓河车大造丸痰浊内蕴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瘀血阻窍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第一站辨证论治(40分)(60分钟)病例分析1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0分)(30分钟)病例分析2中西医结合妇.儿科学(20分)(30分钟)第二站基本操作(30分)(15分钟)1.中医操作10分2.西医操作10分3.体格检查5分4.体格检查5分第三站临床答辩(现场口述)(15分钟)1.中医问诊10分2.中医答辩10分(针灸腧穴定位及主治)3.西医答辩5分4.临床判读5分(临床数据解读)中医问诊:(套路)一般情况(饮食.二便.睡眠.体重等)主诉:(原题目摘抄即可)*现病史:发生发生的时间?缓急程度?诱发因素等...?发展主症围绕与主症相关临床意义内容的询问...(例.月经-期.色.质.量)兼症与主症之间的联系诊疗经过检查?治疗?效果...?等其他相关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过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