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文化产业成经济增长新亮点

河南文化产业成经济增长新亮点

文化产业成经济增长新亮点为了加快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央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文化产业做出了宏观布局和规划。

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文化产业,与全省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切实将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2010年起,文化产业的统计正式纳入了国家统计制度,国家统计局制定并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方案》(国统字[2010]133号)和文化产业统计制度。

执行国家统计局下发的制度和核算方案后,统计围改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部分。

以下对文化产业的核算与分析,均按照国家统计局所认定的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统计结果。

一、2010年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一)文化产业总量情况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保持较快增长。

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2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453亿元,增长10.5%。

在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

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367.13亿元,同比增长15.9%。

年增速高出同期GDP增速3.7个百分点,高出第三产业增速5.4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文化产业单位数不断增长,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截止2010年底,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7196个,比2008年增加951家;从业人员46.03万人,比2008年增加4.22万人。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年增长4.97%,高于全社会从业人员1.3%的增长速度;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0.76%,比2008年提高了0.06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2010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实现增加值7.98万元,较2008年增加1.72万元,比全部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高4.18万元,比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高3.89万元。

分文化产业类别看,人均增加值最高的是“网络文化服务”(13.23万元),其次为“广播、电视、电影服务”(9.38万元)和“和服务”(9.05万元);最低的是“文化艺术服务”(5.02万元)。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二)文化产业部结构情况1、文化产业分层发展情况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和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以及文化艺术服务等类别,2010年共有从业人员16.02万人,实现增加值127.66亿元。

文化产业的“外围层”包括以互联网信息为主的网络文化服务,以旅游、娱乐为主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以广告、会展、文化商务代理为主要容的其他文化服务等类别,2010年共有从业人员9.84万人,实现增加值69.61亿元。

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2010年共有从业人员20.18万人,实现增加值169.86亿元。

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结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中:从业人员之比为34.8:21.4:43.8;增加值之比为34.8:19.0:46.2。

2010年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主要指标2、分类别发展情况在全省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和外围层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文化艺术服务,全年实现增加值22.69亿元,增长32.9%;其次是其他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18.85亿元,增长31.6%;其他类别依次为:网络文化服务,全年实现增加值1.88亿元,同比增长30.0%;和服务,实现增加值74.86亿元,增长24.0%;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实现增加值48.88亿元,增长4.7%;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实现增加值30.06亿元,增长1.0%。

在文化产业相关层的行业中,“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行业实现增加值158.92亿元,同比增长17.6%;“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行业实现增加值10.94亿元,同比增长18.6%。

从九个大类比重情况看,从业人员、增加值占比最高的均为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分别为40.8%和43.2%;其次是和服务,分别为18.0%和20.4%,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位居第三,分别为14.8%和13.3%。

(三)文化产业分行业发展情况在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中,全省已初步形成了跨越第二、第三产业,涵盖了《文化产业分类标准》80个行业领域的较完整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

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中,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8.53亿元,占全部法人单位增加值的54.1%,比2009年增长18.6%,显示出工业企业(从事文化产品及设备的生产企业)占据全省文化法人单位的半壁江山,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59.87亿元,同比增长16.8%,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38.66亿元,同比增长27.2%。

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从事文化产品及设备批发零售的企业)实现增加值21.13亿元,占全部法人单位增加值的5.8%,同比增长14.6%;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实现增加值11.74亿元,增长14.5%,限额以下批零企业实现增加值9.39亿元,增长14.6%。

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5.66亿元,占全部法人单位增加值的39.7% ,同比增长12.6%;其中服务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3.68亿元,增长11.5%,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增加值49.99亿元,增长14.7%,社会团体及其他实现增加值1.99亿元,增长11.6%。

2010年文化及相关产业核算表在法人单位中,实现增加值在前十位的行业为:工艺美术品制造业(105.34亿元)、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业(34.44亿元)、机制纸及纸板制造业(23.06亿元)、其他计算机服务业(16.77亿元)、电视业(14.00亿元)、书报刊印刷业(12.96亿元)、报纸出版业(12.39亿元)、广告业(11.29亿元)、风景名胜区管理业(8.94亿元)、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业(8.91亿元)。

这10个行业实现的增加值占全部法人单位增加值67.6%。

文化产业具有广泛吸纳各类社会劳动力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全省提供就业机会的重要行业。

目前,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中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吸纳从业人员13.38万人、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业2.90万人、其他计算机服务业2.07万人、广告业2.04万人、书报刊印刷业1.84万人。

这5个行业从业人员占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48.3%。

由此可见,无论是吸纳从业人员还是实现增加值,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在全省文化产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文化产业分地区发展情况随着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推进,文化产业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亮点,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

不少地区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成为提供就业机会的重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的行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为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全省各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看,2010年法人单位中,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在20亿元以上的省辖市分别有:市(95.04亿元)、市(57.79亿元)、市(41.91亿元)、市(35.14亿元)、市(26.70亿元)。

这五个市实现增加值占全省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的69.9%。

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在2万人以上的有市(8.62万人)、市(7.20万人)、市(5.75万人)、市(5.15万人)、市(4.44万人)、市(2.66万人)、市(2.39万人)。

法人单位增加值占本地区GDP比重高于全省水平(1.60%)的有市(4.51%)、市(4.40%)、市(2.37%)、市(2.14%)、市(1.80%)、市(1.68%)。

2010年分省辖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主要指标(五)文化产业重点行业发展情况1、新闻出版业发展成就显著2010年,豫版出版物竞争力不断增强。

全省共有图书发行网点8499个,其中国有新华书店1274个;出版各类图书4876种,总印数达20150万册;出版报纸123种,总印数达到21.42亿份;出版音像及电子出版物174种,数量360.5万盒()。

在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第二新华印刷有限集团公司印制的《鲁迅》、凯瑞数码公司生产的DVD9-R荣获印刷复制奖提名奖。

4种报刊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儿报刊,2种图书荣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提名奖,101种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分获“2008-2009年度省优秀图书奖”和第八届省优秀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奖。

豫版出版物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外向型发展,组团参加2010年图书订货会和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分别实现订货码洋2087万元、2300万元。

2010年,全省新闻出版业主营业务收入237亿元,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主力地位进一步提升。

2、广播影视业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共有从业人员4.22万人,资产总额109.2亿元。

全省共有广播电台18座,公共广播节目套数150套;电视台18座,公共电视节目套数166套。

全年广播节目播出时间626071小时,全年电视节目播出时间869059小时。

全省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7.3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7.39%。

有线电视用户725.14万户,入户率24.28%。

精品生产成效明显。

省影视制作集团参与拍摄的主流商业大片《叶问2:宗师传奇》地票房累计收入2.33亿元,全球票房突破3亿元,荣膺2010年上半年国产影片票房第一名。

戏曲电影《程婴救孤》获第15届美国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最佳外语戏曲影片奖。

电影《少林四小龙》、《苍生大医》获第15届美国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入围奖。

建国60周年献礼影片《》获第13届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大奖评委会特别奖。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提前完成。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1840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建设任务,使38.6万偏远地区农民群众能够收听收看到包括中央和省在的4套以上广播节目、8套以上电视节目。

全省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覆盖率达到100%。

全省共完成公益电影放映场次57.3万场,完成全年放映任务的100.55%,累计观影人次1.6亿。

3、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建全。

一批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

新建达标县级“两馆”9个,维修改造县级“两馆”20个。

新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581个,已达标917个。

文化惠民工程进展顺利,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活跃。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年共新建51个县级支中心、598个乡镇服务点、18590个村级服务点。

“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2107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40场,向30个县级图书馆配送了图书,为基层文艺院团配送流动舞台车22辆。

舞台艺术生产迈上新台阶。

文艺演出持续活跃,重大赛事成绩显著。

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新编历史剧越调《老子》获得文华大奖,实现了全省在全国文华大奖评选中的“四连冠”;现代豫剧《村官天成》获文化部“文华优秀剧目”奖第一名,豫剧二团树建获“文华表演奖”,另有11人分获文华单项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