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政策概述(精品)
三、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资本主义垄断时期
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超保护贸 易政策;
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自由贸易成分 则相对来讲越来越强。
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它不再是为了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 它更多是保护国内高度发展或出现衰
落的垄断工业 保护的手段转向进攻性,保护的措施
趋于多样化
一、 15-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准备时期
西欧各国普遍推行的是典型的保护 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措施
(1)严格的关税保护政策
对进口货除原材料外,征收高额的进口 关税,限制外国制成品尤其是奢侈品的 进口。
(2)积极的出口鼓励补贴政策
对出口制成品实施财政补贴,现金 奖励在国外市场上出售本国产品的 商人,禁止本国熟练工人外流和工 具设备的出口,为工场手工业者发 放贷款等。
义 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贸易自由化
七、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赫克歇尔、 俄林
主要主张: 自由贸易可以形成有利的国际分工; 自由贸易可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 自由贸易有利于加强竞争,打破垄断,促使企业不
断提高经济效率,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每当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时, 西方国家的一些政治家和工会领袖就 归罪于来自外国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的竞争,纷纷主张以限制进口来保障 本国工业的生产和就业。
(2)保护公平竞争论
这一理论最初是用来对付国际贸 易中因为政府参与而出现的不公平 竞争行为的,后来又被广泛用来要 求对等开放市场。
(3)保护夕阳产业论
(3)独占性的海外殖民政策与国家 特许贸易体制
各国纷纷开辟海外独占殖民地,发 展贸易,政府设立特许贸易公司, 独占与某个地区的贸易。
(4)国家武力垄断的海上运输
各国竞相颁布《航海法》,实行国 家对外贸运输的特许与垄断经营。
二、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资本主义 自由竞争时期
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美国、德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5)国家安全论
主张限制进口,以保持经济的独 立自主。国家安全论认为,自由贸易 会增强本国对外国的经济依赖性。这 种情况可能会危害到国家安全,一旦 战争爆发或国家之间关系紧张,贸易 停止,供应中断,过于依赖对外贸易 的经济会出现危机,在战争中可能会 不战自败。
管理贸易制度
它是一种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 之间,以协调为中心,以政府干预 为主导,以磋商为手段,对对外贸 易进行干预协调的管理制度。
讨论
既然自由贸易有贸易保护所不具有的 诸多好处,
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实行 完全的自由贸易?
你估计到什么时候“自由贸易时代” 会到来?
八、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斯塔福德、孟克列钦的早期重商主义 托马斯•孟的晚期重商主义 汉弥尔顿的关税保护论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 凯恩斯的超贸易保护主义
(3)出口替代的一些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丹麦、挪威, 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日本曾实行过这种 战略。
20世纪70、80年代后,部分拉丁美洲和 非洲国家也从进口替代战略转向了出口 导向的发展战略,但是在推动出口导向 战略方面最有成效的当数亚洲新兴工业 化国家和地区。
思考与作业
1、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包括哪几个 部分? 2、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策? 3、试论述进口替代战略? 4、试论述出口替代战略?
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策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实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 类型主要有两种。 进口替代型 出口替代(导向)型 为加强自己的竞争力量,部分发展中国家 也采用横向联合政策,通过组建经济集团 和相互协调、共同行动来与发达国家相抗 衡。
1、进口替代型
(1)含义:是指通过建立和发展本 国的制造业,实现对进口制成品的 替代,以达到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减 少对国外经济依附的目的。
它在不违反国际规范的前提下,对 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外贸策略和措施。 对不同国家规定差别关税率和差别优 惠待遇是各国国别政策的基本做法。
四、对外贸易政策制定主要考虑的因素
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本国与别国在经济、投资方面的合作情况; 本国国内物价、就业状况; 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关系; 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体制中享有的权利
战后贸易自由化的表现
一是建立促进自由贸易的国际组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二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一体化发展 三是普遍优惠制度的实施 四是放宽或逐步取消了进口限额、外汇
管制等非关税壁垒措施
五贸易保护措施由过去以关税壁垒和直 接贸易限制为主逐渐被间接的贸易限 制所取代;
①给出口企业提供减免出口关税、 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和 出口保险等,目的在于降低出口成 本,开拓国外市场,增强出口竞争 能力。
②给出口生产企业提供低利生产贷 款,优先供给进口设备,原材料所 需外汇,大力引进资本、技术、经 营管理知识,建立出口加工区等, 目的在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 质量,增加创汇能力。
一国的某个产业丧失了国际竞争 力,进入衰退阶段以后,会引起结构 性的摩擦,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结 构性失业加剧,因此,必须对现已失 去比较优势的产业采用贸易壁垒措施 加以保护。
(4)社会公平论
这里的社会公平主要指的是社会 各阶层或各种生产要素在收入上的相 对平衡。不少国家利用贸易保护来调 节国内各阶层的收入水平,以减少社 会矛盾和冲突,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 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保护。
第一 保护本国的市场; 第二 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第三 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第四 积累资金; 第五 为本国的对外政策服务。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
1、总政策
它是各国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根据 本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及发展战 略,结合本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所 处的地位而制定的、在较长时期内 实行的政策。
均采取了由关税保护作支柱,辅之以进 口数量限制和外汇管制为政策基础的进 口替代战略。
2、出口替代(导向)型
(1)含义: 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
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 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用重、化 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 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政 策。
(2)采取的措施
国际贸易政策基本上分为 两大类型:
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1、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内容
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 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 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 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需要指出的是,一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并不 意味着完全的自由
2、保护贸易政策主要内容
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 保护本国产品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 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 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
第二节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现实的贸易政策演进呈现出了两个倾向的冲突: 一个倾向是减少贸易壁垒,朝着自由贸易的方 向发展;另一个倾向是维持乃至加强贸易保护, 与自由贸易目标背道而驰。就世界贸易史来看, 大多数国家、多数历史时段所奉行的贸易政策 均带有鲜明的保护主义色彩,但也有一些国 家、—些较少的历史时段,贸易政策朝着自由 放任方向发展。
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第二节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
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一、国际贸易政策含义
国际贸易政策是世界各国在一定时 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 的政策。
二、世界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保护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双边和多边谈判与协调成为扩展贸易 的重要手段;
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性贸易壁垒, 实行区域内的共同开放和区域外的共 同保护;
贸易政策向制度化、系统化和综合化 方向发展。
第三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贸 易政策的发展趋势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策
(1)保护就业论
与承担的义务; 各国政府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与贸易主张; 本国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
五、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1、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修改
法律由国家立法机构负责; 规章由国家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制定和修改前,要征询各个经济集团的意见。
2、对外贸易政策执行方式
首先,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 管理。
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并不意味着完合封闭、不与别国开展 贸易,而是对某些商品的保护程度高一些,对某些商品 的保护程度低些,在保护国内生产者的同时维持同世界 市场的某种联系。
资本主义形成时期——保护贸易政策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超保护贸易政策 二战初期~70年代中期——贸易自由化 20世纪70~90年代初——新贸易保护主
各国设置在对外开放口岸的海关, 除对进出境的商品、运输工具实行 监管,稽征关税和代征法定的其它 税费外,还承担着查禁走私的艰巨 任务。
其次,国家设立各种机构,负责促 进出口和监管出口。
再次,国家政府出面参与各种国际 贸易、关税等的国际机构与组织, 进行国际贸易、关税方面的协调和 谈判。
六、 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2、商品和服务开放政策
它是各国在本国对外贸易总政策的 基础上,根据经济结构和国内外市 场的供求状况而制定的政策。
其基本原则是对不同的进出口商品 实行不同的待遇。主要体现在关税 的税率、计税价格和课税手续等方 面的差异。
3、国别政策
它是各国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依 据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需要而制定的 国别和地区政策。
(2)进口替代战略并取得成功国家 特点:
首先,该国的国内市场比较大; 其次,国内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劳
动力供应; 第三是存在“二元经济”。
二元经济可以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也为现 代工业的发展提供相对廉价的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