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认识国际贸易政策的性质类型与演变,了解不同类型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分析与研究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教学重点】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超保护贸易政策管理贸易政策休谟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说幼稚工业保护论外贸乘数理论贸易自由化新贸易保护主义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和构成1.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2.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和演变1.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2.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三、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1.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考虑因素2.对外贸易政策的一般执行方式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的实践一、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有明显不同: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以政府干预为主的重商主义的限入奖出政策到18世纪末开始的贸易自由化运动,再到当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以后的保护贸易政策。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开始趋于复杂化,表现为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相融合的混合体,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自由贸易是主要倾向;70年代中期开始起,新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政策呈现新的特点。
(一)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虽然自由贸易政策从本质上讲对各国都有利,但在现实中,绝对的自由贸易从来就没有真正实行过,只是在历史上某些阶段,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曾对国际贸易持一种相对开明的态度。
从工业革命以后的历史看,发达国家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开始于英国。
以1846年《谷物法》的废除为标志,英国进入了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时期。
在英国看来,自由贸易政策更有利于本国出口自己的工业品,比较廉价地进口当时纺织工业所需要的棉花,以及可以降低工资水平的谷物。
因此,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发挥自己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而放弃本国处于比较劣势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的生产。
当时的自由贸易政策给英国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利益,根据英国学者的统计发现,与对外贸易有关部门的生产增长率高于英国经济的增长率,更高于与贸易无关部门的经济增长率。
由此他们得出结论,对外贸易是英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正是由于对外贸易对英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英国一直主张自由贸易。
然而,随着英国经济逐步被美国、德国和法国超过,其自由贸易政策的使用范围也发生了变化。
(二)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发达国家早期的贸易保护政策、发达国家的新贸易保护政策和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源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现实中,多数企业面临着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市场竞争变成了一场少数几家企业之间的“博弈”,谁能占领市场,谁就能获得超额利润。
因此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不仅要着力于本国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和保护本国工业的成长与发展,还在于通过政府的干预措施,改变企业的战略行为,发展本国产品的出口,使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
为了说明这一道理,经济学家经常用波音公司与空中客车公司作为例子。
假定在飞机生产行业只有这两家公司,即该行业是寡头垄断,且这两家公司生产技术和能力相近,都有能力生产一种可坐500名乘客的大客机,而生产这种客机又具有规模经济。
为了简化起见,假定两家企业只能做出是或否的决策:生产或不生产这种飞机。
在市场需求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两家公司都生产,两家公司都会亏本。
如果两家公司都不生产,虽然谁也不亏本,但谁也没有利润。
只有一家生产而另一家不生产的情况下,生产的一家才会有足够的生产量而获得利润。
表8.1排列出了波音和空中客车各种假定的利润和亏本情况。
空中客车进入市场之前,稍微领先一步生产了这种飞机,空中客车公司就没有了进入市场的激励。
结局就会是表右上方的情形,波音公司将获得利润。
欧洲政府能够改变这种状况。
假设欧洲政府承诺,如果空中客车公司进入市场,欧洲政府就给予25个单位的补贴。
这样一来,结局就会变为表8.2所示的情形。
这时,无论波音公司做何决策,空中客车都可以从这种飞机的生产中获利。
而在这种情况下波音公司知道,如果它选择生产将不可避免地蒙受损失。
因此,现在成了波音公司被排除在市场之外。
欧洲政府的补贴使波音公司的先发优势不复存在了,相反,空中客车公司因此获得了进入市场的优势。
于政府的仅仅25单位的补贴空中客车从原来的0利润变成125个单位的利润。
也就是说,补贴使利润的增加比补贴本身更多,因为补贴具有阻止国外竞争的作用。
如果空中客车比波音率先进入,空中客车会拥有战略优势,而补贴为空中客车创造了一种类似的优势,从而产生上述结果。
上述例子似乎说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能够为政府的积极干预提供有力的佐证。
通过牺牲外国竞争者的利益,欧洲政府的补贴大大提高了欧洲企业的利润。
如果不考虑消费者的利益,这似乎可以提高欧洲的福利水平(同时减少美国的福利水平)。
美国政府是否也应该把这种理论付诸实施呢?事实上,战略性贸易政策虽然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同时也受到了许多批评。
批评者认为,这种理论的实际运用所需要的信息要比可能得到的更多。
这种政策可能有被外国报复的危险。
为了说明这一点,假设实际情况并不是如同表8.1那样,而是与表8.3所示的情形差不多。
在表8.3中,假设波音公司具有某种潜在的优势(也许技术上更胜一筹),这时即使空中客车进入市场,波音的生产仍是有利可图的。
如果波音公司继续生产,空中客车则不能获利。
面的情况一样,欧洲政府提供了25单位的补贴,这种补贴足以使空中客车进行生产。
新的结局是两家公司都生产,如表8.4左上角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空中客车得到25单位的补贴,却只获得5单位的利润,利润小于补贴,这与表8.2中的结局正好相反。
结局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这里的补贴已经不能起到阻止波音公司进行生产的作用。
种情况,补贴似乎是一个糟糕的政策。
由此看来,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可行性似乎取决于能否准确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不得不使一些经济学家提出质疑——我们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来有效地使用这一理论。
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一)发展中国家及其走工业化道路的原因首先,固守农业难以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农业部门常常受到自然条件,特别是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制约,因为从生产要素的存量来看,农业中的专门生产要素-土地难以持续增加,因此任何其它生产要素在农业中的持续投入不但不会带来丰厚的报酬,反而会造成土地报酬的递减,从而阻碍了农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手段的不断更新。
相反,在工业部门,由于工业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均能持续增长或积累,因此多数部门或产业都能够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社会对农产品和工业品的需求变动程度是不同的。
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低,而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大。
这意味着农产品和工业品增加生产的潜力以及与这种生产潜力相对应的生产者的报酬不同。
农业显然存在着市场发展的潜力问题。
第三,农业部门难以像工业部门那样形成垄断。
垄断或不完全竞争能够带来垄断利润,这种利润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效果,从而获得最大限度利润。
然而,由于农业经营的特点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部门很难形成卖方的不完全竞争或垄断,因而不可能有自主的产量控制和垄断利润。
基于以上理由,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水平,赶超发达国家,必然要走工业化的道路。
所有发达国家均是工业化国家,而大多数贫穷国家则主要是农业国,从这一事实出发,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愿望也是合乎情理的。
(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经济发展战略1、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级进口替代阶段”,即先建立一般消费品工业(如纺织品、食品加工、日用消费品、收音机、手表、自行车等),以取代这类消费品的进口;第二阶段是“高级进口替代阶段”,即从一般消费品的生产转向本国工业需要的资本品、中间产品(如机械、钢铁、各种工业原材料与设备)及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以取代这类工业品的进口。
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比较容易进入第一个阶段的进口替代,且成功的把握也比较大。
而进入第二个阶段的进口替代需要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发展中国家进口替代战略的选择需要与各国的具体条件相结合,选择进口替代战略并取得成功的国家一般具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该国的国内市场比较大。
较大的国内市场可为其工业的发展提供较有保障的市场,以便使这些行业迅速实现规模经济,且比较快地发展起来。
其次,国内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供应。
第三是存在“二元经济”。
二元经济可以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也为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相对廉价的劳动力。
以保护贸易为政策基础的进口替代战略,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主要表现在:①进口替代战略下的保护贸易政策是防御性的,通过抵御外国产品的竞争,发展国内生产代替进口产品,保护了本国民族工业的建立与发展,使单一畸形的经济结构有了改变。
②进口替代战略有助于改善本国落后的技术结构,尤其是高级进口替代有助于产业结构向高级阶段发展,在条件成熟时,完成高级进口替代的国家很容易转向出口导向战略,迅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当前实施出口导向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大多先经历过进口替代过程,进口替代为它们打下了必要的工业基础。
2、出口导向战略出口导向战略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和类型:一是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或初级导向战略。
是指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产品的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战略。
在经济发展初期,发展中国家多采用此战略。
二是次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
是指利用发展中国家某种生产要素优势,特别是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生产价格相对低廉的制成品并出口,以获取经济发展的资金。
我们在谈到出口导向战略时,更注重的是次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
次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①它可以克服国内市场狭小的缺陷。
因为制成品出口的扩张是无限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规模经济优势发展经济,这对于许多既贫穷又弱小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②从比较利益理论看,出口导向可获得资源有效配置的经济效果。
这种效果能将本国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有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
③出口导向也有助于一国经济逐步实现工业化。
因为在经济发展初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节约资金,避免在工业化初期就投入大量资金发展重化工业可能带来的资源配置的扭曲。
④出口导向将产生一系列的产业间相关效应,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⑤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利于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能较快地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进而提高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耐用消费品和其他产品生产的发展,有助于本国的某些工业部门实现适度的经济规模。
选择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国内市场比较狭小;二是劳动力比较便宜,因而具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三是国内自然资源比较稀缺,需要进口自然资源或原材料才能生产制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