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伍子胥父诛于楚》阅读答案附原文翻译

《伍子胥父诛于楚》阅读答案附原文翻译

《伍子胥父诛于楚》阅读答案附原文翻译【原文选段】与四弟书①澄弟左右: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②,后辈失之骄③,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

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④,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⑤俭二字,别无做法。

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

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导读:曾国藩作为清朝显赫一时的高官,却时刻不忘嘱咐自己的兄弟、子侄要勤俭,戒骄奢。

“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真是至理名言。

【注释】①《与四弟书》:这是曾国藩写给他四弟的家书。

在读书、做人、持家等各方面,曾氏对其弟弟和子女们都要求很严。

在这封家书中,他诚恳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要想福泽绵延,“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

②老辈:长辈。

奢:奢侈。

③骄:骄横,放纵。

④泽:恩泽。

⑤勤:勘勉,勤劳。

【翻译】与四弟书澄弟左右:我不想多往家里寄银钱物资了,总担心老辈会失之奢侈,后辈会失之骄纵,未曾有银钱富余而子孙之辈不骄纵的。

我等兄弟想为祖先保留些恩泽,为后人珍惜一些福分,除了“勤俭”二字,没有别的做法。

弟与澄弟都能勤勉却不能节俭;我稍微有点节俭而又不是很节俭;子侄辈眼界高,花销大,将来恐怕难以挽回,弟应该对此要时时留心。

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的词①总恐老辈失之奢()②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③余微俭而不甚俭()④后来恐难挽()2.翻译①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曾国藩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文可以看出曾国藩哪些方面的品性,试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总是②除去,除了③稍微④挽回,扭转2.①总是担心老辈会失之奢侈,后辈会失之骄纵,未曾有钱多而子孙不骄纵的。

②子侄辈眼界高,花销大,将来恐怕难以扭转,弟应对此时常留心。

3.要想福泽绵延(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他法。

4.自身勤俭,对弟弟和子女们要求很严。

《宋史·赵立传》阅读原文及翻译赵立,徐州张益村人。

以敢勇隶兵籍。

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贼群起,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候。

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

城始破,立巷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阴结乡民为收复计。

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

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

会金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

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

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既入城休士,而后拔镞。

诏以立守楚州。

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撤废屋,城下然火池,壮士持长矛以待。

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

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

五月,兀术北归,筑高台六合,以辎重假道于楚,立斩其使。

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

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①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

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

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

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

”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金知外救绝,围益急。

九月,攻东城,立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

”言讫而绝,年三十有七。

众巷哭。

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

越旬余,城始陷。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

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

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

每战擐②甲胄先登,有退却者,捽而斩之。

仇视金人,言之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以示众。

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

讣闻,辍朝,谥忠烈。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宋史·赵立传》翻译赵立,徐州张益村人,因为勇武被招募成为士兵。

靖康初年,金人大举入侵,盗匪群起,赵立因屡立战功,被任为武卫都虞候。

建炎三年,金兵攻打徐州,王复据险坚守,命令赵立督战,赵立被六支飞箭射中,却越战越勇。

徐州刚刚破城时,赵立和金兵巷战,抢夺城门想要逃出,结果被金兵击晕过去。

后夜时下了小雨,赵立这时候苏醒。

杀了掉了金军守卫,赵立暗中联系乡民想要重新收复徐州。

得知金国的军队向北归还,赵立立刻率领残兵在后面追杀,切断金兵的退路,夺得舟船锦帛博数以千计,军队的士气得以振奋。

趁机招募乡民,重新夺回了徐州。

这时候山东诸郡强盗草莽四起,赵立在暗中帮扶,一时威名流传。

此时正值金军左将军昌围楚州,楚州告急。

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敌。

宣抚使杜充命令赵立带领自己的兵马前往解围。

赵立且战且行,一连七战全胜,最后才到达了楚州,这时赵立的两个脸颊都被飞箭射中, __话,所只能用手指挥,直到进入楚州城,安排将士休息后,才拔出箭簇。

皇帝降诏让赵立留守楚州。

第二年正月。

金军再次围攻楚州,赵立命令拆毁废弃的房屋,在城下点燃形成火池。

手下的士兵则持兵刃严阵以待。

金军登城,则钩取后投入火中(猜想应该是像铁钩一样的守城兵器,金军登城时,钩断云梯,士兵全部坠下火池)。

金军组织敢死队通过突击登城,又被杀尽。

金军无奈撤军。

五月,兀术南征北回,筑起六座高台,想要借楚州运送辎重。

赵立斩杀了兀术派遣的使者。

兀术大怒,在楚州南北设立了两个屯兵之处,断绝楚州的粮饷。

在承州、楚州之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个大湖。

金军将部队散落其中,断绝两地的联系。

因此楚州的粮道被阻塞。

刚开始被围困的时候,可以吃一些野草,水草。

后来就只能吃榆树皮。

赵立派人向朝廷告急。

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想要派遣张俊前去解围,张俊不肯前去,于是任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前往救援楚州。

高宗看到了赵立的奏章后,感叹说:“赵立坚守孤城,既然是古代的名将也没有办法了。

”后来又五次让刘光世动兵,刘光世都推辞不行。

金军知道外援已经断绝,更加紧的了围困。

九月,金军攻东城,赵立在城楼的台阶上观望,被火炮击中了头部,周围的人赶快将他救下。

赵立说:“我终不能为国灭贼了。

”说完气绝身亡。

当时只有37岁。

楚州城的大街小巷都被赵立恸哭。

金国的人以为赵立诈死,不敢轻举妄动。

过了10多天,城池才被攻陷。

赵立家人之前在徐州被诛杀,赵立自己进入楚州。

赵立为人刚烈秉直,没有读过书,但是天性忠义。

善于骑射,不喜欢声色财利,所得物品都当作俸禄发放给与士兵。

战斗必定身先士卒,如果发现有逃遁的人,就会大声怒喝,提着他的头发,怒斩其首。

赵立仇视金人,每次谈到金人都会咬牙切齿,所抓到的俘虏也都会枭首示众,赵立的忠义之名远近皆知,金人都不敢说出他的名字。

【原文】: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

”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明?刘元卿《贤奕编》节选【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

②其:那里的。

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

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

④异:奇怪。

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

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翻译】: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

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

”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阅读训练】: 1.解释:①其:_________ ②辄:_________ ③异:_________ ④然:_________ 2.翻译: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其:代词,那里的;②辄:就;③异:奇怪;④然:这样。

2.①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②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