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断代工程论争夏商周断代工程论争《前沿学刊》总第36期出版:2003年7月15日学说连线主办夏商周断代工程论争1.“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阶段成果2.李学勤: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新发现与新探索3.揭开夏商周断代的千年历史陈案4.曾军:“夏商周断代工程”远未结题――一个民间学者质疑两百多位专家5.中?古文明研究引?中西??6.我们的文明有没有五千年?7.江晓原:众口纷纭说“断代”8.李勇:武王到底哪年伐纣?――质疑“夏商周断代工程”有关结论更多文章“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阶段成果编者按"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这一项目在1995年秋开始筹备,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
经过多学科的200位专家五年来的集体努力,目前已经达到计划预定的目标。
今年9月15日,在科技部组织召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验收会"上,断代工程顺利通过了由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验收组进行的验收。
《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和《夏商周年表》日前已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正式出版。
为了满足关心这一工程的广大读者的愿望,本刊今天开辟"夏商周断代工程"专版,介绍这一工程所取得的成果。
西周年代学研究西周自武王克商到幽王,共11世12王。
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给出了自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下的纪年,是建立西周年代学的可靠的基准点,所以"工程"涉及的西周年代学研究范围为: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孝王-懿王-夷王-厉王-共和元年。
西周年代学以文献研究为基础,通过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测年,建立年代学框架,同时构建金文(青铜器铭文)历谱并对有关天文材料进行计算,排出列王年代。
与西周年代学相关的考古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和山西曲沃天马-曲村晋国遗址。
"工程"通过对琉璃河和天马-曲村遗址的考古分期研究,建立起系统的西周燕文化和晋文化编年序列。
对这两个文化序列的14C测年研究,则能够建立自周初开始的比较完整的西周年代框架,并作为确定西周始年的重要佐证。
在对晋侯墓地所见晋侯世系证认和测年的基础上,结合《史记?晋世家》等文献,还可以将西周列王与晋侯年代作横向比较。
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是西周燕国早期都邑遗址,总面积达3.5平方公里,已发现西周早期城址及西周墓葬200余座,其中M1193等墓出土带有"?(燕)侯"铭文的青铜器。
琉璃河遗址M1193是一座有四条墓道的大型墓葬,其中出土有两件铭文相同的青铜器克?、克?,铭文记载了燕国的始封:"王曰:'大保,……余大对乃享,命克侯于?,……'"铭文中"大保"指召公。
《史记?周本纪》:"成王既迁殷遗民,……召公为保,周公为师。
"燕国之封,见于《史记?燕世家》,召公被封于北燕,但未就国,而由其元子代之。
可见,克?、克?铭文中的"王"指成王,M1193的墓主人"克",即召公之"元子",也就是第一代燕侯。
M1193椁木保存良好,经常规14C测定,年代为公元前1015-前985年,这为西周始年的推断提供了参考。
1996年秋,在琉璃河遗址灰坑H108第1层和第3层中发现三片刻字龟甲。
其中,第1层出土的一片龟甲上刻有"成周"二字,具有重要的断代意义。
据文献记载,成周营建于成王初。
因此,"成周"卜甲的出现,表明H108的年代不会早于成周的建成,即其上限不得超过成王时期。
H108地层关系明确,是琉璃河遗址中时代最早的西周遗址之一。
通过对其出土器物特征的分析,H108的年代应在西周早期的偏早阶段,AMS测年结果为公元前1053-前954年,可与M1193的测年对照。
位于山西曲沃的天马-曲村遗址,是晋国的早期都邑,总面积达8.75平方公里,是迄今所知山西境0内规模最大的西周遗址。
80年代以来,在此发掘了大面积的周代居址和500余座西周初至春秋初的中小型墓葬,90年代又在遗址的中心区发现了晋侯墓地。
"工程"对晋侯墓地的部分墓葬做了AMS测年,并对测年数据和《史记?晋世家》所记的晋侯年代做了对应研究。
"工程"通过对西周晚期金文材料归纳得出金文纪时词语的涵义,利用66条年、月、纪时词语、日干支确定的文献和金文材料,排出西周金文历谱。
由于对西周历法的若干细节目前尚有未能掌握之处,金文历谱只能是一个西周王年表。
武王克商年的研究武王克商之年是商、周的分界,确立这一年代定点,就可以安排西周王年,并上推商年和夏年,因而是三代年代学的关键。
"工程"推求克商年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关键性考古遗址的14C测年、甲骨文日月食以及文献记载的综合研究,缩小武王克商年的范围;二是在以上范围内,通过金文的排谱和对武王克商的天文学推算,寻找克商的可能年代,最后加以整合,选定最佳年代。
先秦文献所载西周积年在270年至290年之间。
《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左传》预言多为作者根据既有事实而造设,所以较为可信。
自武王至显王共30世、31王(不计哀王、思王)。
自周显王三十三年起,六国次第称王,《左传》此语当指是时。
显王卒于公元前321年,自此上溯700年,为公元前1020年,再加上定鼎以前的成王、武王之年,则西周积年约270年。
另据《孟子?公孙丑下》和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上推,西周始年应在公元前1020年以上。
此外,古今都有学者用古历推求武王克商之年的,如刘歆用三统历推得的公元前1122年(西周积年为352年),汉代学者用殷历推得的公元前1070年(西周积年为300年),清代学者以颛顼历推得的公元前1066年(西周积年为296年)等。
但上述各种古历不早于战国秦汉,并非夏、商、西周的真实历法。
为了缩小克商年的范围,"工程"对沣西等遗址的系列样品作了14C测年,并通过对殷墟甲骨文月食年代的天文推算,下推克商年的范围。
1997年发掘的沣西H18,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发现。
沣西97SCMT1探方,由一组系列地层单位构成,其中最底层的H18,由4个小层构成,包含内容丰富,所出有木炭、兽骨和炭化小米等可供测年的标本,属先周文化晚期单位,与张家坡早期居住遗址时代大体相当。
叠压在H18之上的,是T1第四层,时代相当于西周初期;叠压或打破第四层和H18的有H16、H11和H8、H3、T1第三层等。
其中H16、H11属西周早期,H8、H3、T1第三层属西周中期。
以上单位均出土有各时期典型特征的陶器群。
作为先周文化晚期,即商代末期典型单位的H18和作为灭商后西周初期文化典型单位的T1第四层,为从考古学上划分商周界限,提供了理想的地层依据,武王克商之年应该包含在这一年代范围内。
"工程"用常规法和AMS法对从这组地层中采集的系列含碳样品作了14C年代测定,并用1998年树轮校正曲线对所得数据进行高精度扭摆匹配,得到武王克商年的年代范围为公元前1060-前995年。
与推定克商年范围有较直接联系的考古遗址样品系列,除上述沣西系列外,还有商后期的殷墟系列、西周的琉璃河系列和天马-曲村系列。
经14C年代测定,其年代范围分别为:殷墟四期为公元前1080-前1040年左右;琉璃河一期一段墓葬为公元前1040-前1006年左右;曲村一期一段为公元前1020-前970年左右。
考虑到殷墟文化四期的年代有可能延续到西周初,故克商年范围的上限取为公元前1050年。
琉璃河遗址一期H108出土有"成周"甲骨,其年代不得早于成王,因此,其上界可以作为克商年范围的下限。
该遗址第一期墓葬中最早的年代数据的中值为公元前1020年,由此得出克商年的范围为公元前1050-前1020年。
经多学科合作,"工程"对宾组卜辞中五次月食的年代进行证认,并计算出五次月食的绝对年代,参照文献所见商代积年和武丁及其后诸王年代的记载以及由周祭卜辞对商末三王年祀的研究,得出的克商年范围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之间。
由沣西等遗址分期与14C测年和由甲骨月食推断的克商年范围,虽是各自独立进行的,但都集中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与前述先秦文献研究所得武王克商之年的年代范围基本趋同。
在克商年的可能范围之内,通过现代天文方法回推克商天象,得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1027年等三个克商年的方案。
天文推算的三个克商年,是各自独立得到的。
三个方案都在前述由相关系列14C测年以及由甲骨月食推定的克商年的范围之内,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无法满足文献所给出的全部条件,因此,只能根据其满足的程度,以及与金文历谱匹配的状况来选定最优解。
根据"工程"所定金文历谱,成王元年在公元前1042年,目前尚未发现四要素俱全的武王时的青铜器,难以直接推定克商之年。
据《尚书?金滕》,武王在"既克商二年"的某日得病,经周公祈告,次日即病愈,又说武王死后,国中发生"管蔡之乱",但没有提及武王的卒年,因此后世学者对武王克商后的在位年数有争议。
据梁玉绳《史记志疑》统计,有二年、三年、四年、六年、七年、八年等异说。
但文献记述武王史事无超过四年以上者。
东汉学者郑玄在其《诗谱?豳风谱》中提出,武王克商后在位四年;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引日本高山寺《周本纪》钞本,武王于克商后二年病,又"后二年而崩",与郑说相合。
取此说则克商后二年病,又"后二年而崩",与郑说相合。
取此说则克商年为公元前1046年,天文推算的公元前1046年说与此正相符合。
此说与金文历谱衔接较好,与《武成》、《召诰》、《洛诰》历日、《国语?周语》伶州鸠语等也能相容,是三说中符合条件最多的一种,故定为武王克商的首选之年。
商代前期的年代学研究建立商前期年代学框架的主要依据是商前期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测年以及商前期都城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和古代文献有关商年记载的研究。
属于商前期的遗址主要有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洹北花园庄遗址、邢台曹演庄遗址和东先贤遗址等。
"工程"以上述遗址的发掘和分期研究为基础,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商前期考古学文化序列:第一期以郑州商城C1H9、偃师商城宫城北部灰沟最底层为代表;第二期以郑州商城C1H17、偃师商城86J1D5H25为代表;第三期以郑州商城C1H1、C1H2乙、偃师商城85YS5T1H3为代表;第四期以郑州白家庄第二层、小双桥遗址的主体遗存为代表;第五期以安阳洹北花园庄早段97G4、98AHDH11、99AHDM10和邢台东先贤遗址一期98H15、H34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