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简介

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简介


辅助通气(AV)
辅助通气(AV) ----依赖患者的吸气努力触发呼吸机吸气活瓣实现 通气,当存在自主呼吸时,根据气道内压力降低( 压力触发)或气流(气流触发)的变化触发呼吸机 送气,按预设的VT(定容)或IPAI(压力)输送 气体,呼吸功由患者和呼吸机共同完成。 适应于呼吸中枢驱动正常的患者,通气时可减少或避 免应用镇静剂,保留自主呼吸以减轻呼吸肌萎缩, 改善机械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利于撤机过 程。
患者触发
操作者触发(即手动通气)
触发灵敏度
呼吸机检测到患者的吸气动作而开始送气,称为患 者触发(patient triggering); 这种呼吸机对患者吸气动作的感知是可以调节的, 称为触发灵敏度(triggering sensitivity); 最常见的患者触发方式是流量触发(flow triggering)和压力触发(pressure triggering)。
定压型通气
定压型通气亦即压力预设型通气(PPV) -----呼吸机以预设气道压力来管理通气,即 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压力且吸气相维持该压力水平,而 VT是由气道压力与PEEP之差及吸气时间决定,并受 呼吸系统顺应性和气道阻力的影响。 PPV 常用模式:PCV、压力辅助控制通气(P-ACV )、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C-SIMV)、 PSV
吸气压力(pi)
指通过设定一定的吸气压力,来达到理想的 潮气量 最终的目的仍然是潮气量。
选择定容还是定压?
吸气压力(pi)
吸气压力水平 控制压力水平:在PCV 模式下,需设定吸气压力水 平。吸气压力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病人需要潮气量的 大小。 压力支持水平:在应用PSV模式时,压力支持水平可 通过病人自主呼吸频率和病人所需潮气量来设定。 参照依据:如病人自主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可维持在 15—25次/min、6—12ml/kg,那么认为设定的压力 水平是恰当的。
吸入氧浓度 在常压下,吸入FiO2小于0.4是安全的; FiO2在0.4~0.6时,可能引起氧中毒; FiO2大于0.6时,肯定有氧中毒,时间不超过48 小时; 纯氧吸入不宜超过24小时; 氧中毒临床很难诊断,需权衡轻重; 吸入性肺不张
呼气末正压(PEEP)
PEEP的有利方面: a、改善氧合 1、增加肺泡内压和肺间质静水压,有利于肺泡 和间质液回流,促进肺泡周围液体向间质分布; 2、扩张陷闭肺泡,减少分流,消除切变性损伤 3、保持功能残气量; 4、增加肺组织顺应性
触发灵敏度
压力触发:当患者吸气初,呼吸机的吸气阀和呼 气阀都种于关闭状态。患者的吸气动作,使得回 路中的压力下降。压力下降值超过了所预设的触 发灵敏度,即触发开始送气。 通常设置为0.5~2cmH2O
开始吸气动作 压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线 压力触发
触发灵敏度
流量触发:患者的吸气动作影响到回路中的流量变 化。当流量变化超过了所预设的触发灵敏度,呼吸 机开始送气。 通过背景流量(base flow)来完成; 通常设置为1~3L/min
呼吸机参数
1.潮气量(VT) 2.呼吸频率(f) 3.吸气压力 4.流速 5.吸气时间与吸呼比 6.触发灵敏度 7.氧浓度(FiO2) 8.PEEP
潮气量(VT)
潮气量(VT):患者每次吸入或者呼出气体的容积。 小潮气量(6ml/kg):ARDS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中等潮气量(8~10ml/kg):适用于绝大多数病人 大潮气量(10~12ml/kg):神经肌肉疾病 结合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进行调整,避免 平台压超过30-35cmH2O。 在PVC模式时,VT主要由预设压力、吸气时间、呼 吸系统阻力及顺应性决定,最终应根据动脉血气分 析进行调整。
流量检测器
至患者
触发灵敏度 流量触发的优点
始终有一股新鲜的气体流动,类似于人在大自然中 自由呼吸,患者更舒适。 回路中的压降小,患者做功少; 流量触发时,呼吸机送气延迟时间短。 缺点: 容易造成呼吸机废用性萎缩
触发灵敏度
触发灵敏度的设置原则:既不过高,也不能过低。 过高则导致患者呼吸肌疲劳;过低则容易误触发。 切不可通过增加触发灵敏度来抑制患者过度通气。
FiO2
机械通气初始阶段可给予高FiO2(1.00)以迅速纠 正严重缺氧,以后依据目标动脉氧分压、PEEP、 Pmean水平及血流动力学状态,酌情降低FiO2至 0.5以下,并设法维持SaO2>0.9。 若不能达到上述目标,可加用PEEP、增加Pmean ,应用镇静剂或肌松剂;若适当PEEP、Pmean 可使SaO2>0.9,应保持最低的FiO2。
潮气量(VT)
使用的是理想公斤体重 IBW=身高-105(male)/110(female) 可观察到的现象VTi≠VTe 漏气 VTi>VTe 连接管路存在动态扩张,通常 为1~2ml/cmH2O 流量传感器故障 VTi>VTe 呼出气温度远高于室温
呼吸频率设定
成人:12-20次/分 根据分钟通气量及目标动脉氧分压设定。 急慢性限制性肺疾病时也可以根据分钟通气量和目 标动脉氧分压水平超过20次/分,准确调整呼吸频 率应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综合调整。 呼吸频率设置过快,可导致呼气时间不足,导致内 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
常用模式(-)
参数设置: 1.容量切换 触发敏感度 VT F 吸气流速/流速波形 2.压力切换 触发灵敏度 压力水平 吸气时间
辅助控制通气
常用模式(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特点是呼吸机皆设定一定的触发灵敏窗,一般为呼 吸周期的后25%,在这段时间内,自主呼吸动作可 触发呼吸机送气.若无自主呼吸,在下一呼吸周期 开始时,呼吸机按IMV的设置要求自动送气。
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 简介
西安市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
机械通气基本模式---分类
定容型通气和定压型通气
控制通气(CV)和辅助通气( AV)
机械通气基本模式---分类(一)
定容型通气和定压型通气
定容型通气 定容型通气 亦即容量预设型通气(VPV) ------呼吸机以预设通气容量来管理通气 ,即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容量后停止送气,依 靠肺、胸廓弹性回缩力被动呼气。 常用的VPV:容量控制通气、容量辅助控制通气、IMV、SIMV
V UIP
LIP
P
常用呼吸机模式
A/C SIMV CPAP PSV BiPAP
常用模式(-)
辅助控制通气
辅助控制通气(assist –control ventilation, ACV):AV与CV两种模式结合,当患者自主呼吸 频率低于预置频率或患者吸气努力不能触发呼吸机 送气时,呼吸机给予预置的VT及F进行正压通气, 即CV;当患者吸气能触发呼吸机时,以高于预置的 F通气,即AV. (1)容量辅助控制通气(V-ACV) (2)压力辅助控制通气(P-ACV)
定容型通气
特点: · 容量预设型通气能够保证VT的恒定,从而保障分钟
通气量。
· VPV的吸气流速波形为方波,不能适应患者的吸气
要求,尤其存在自主呼吸的患者,这种人机的不协 调可增加镇静剂和肌松剂的需要并消耗很高的吸气 功,可诱发呼吸肌疲劳和呼吸困难,当肺顺应性较 差或气道阻力增加时,使气道压过高。
定压型通气
特点: · 压力预设型通气时VT随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
而改变,气道压一般不会超过预设水平,以 限制肺泡压过高和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流速多为递减波,肺泡在吸气早期即充盈 ,有利于肺内气体交换。
机械通气基本模式---分类(二)
控制通气(CV)和辅助通气(AV)
控制通气(CV)
控制通气 ----呼吸机完全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 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比、吸气流 速完全由呼吸及控制,呼吸机提供全部 的呼吸功。 适用范围:严重呼吸抑制或伴呼吸暂停患 者如:麻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神经肌肉疾病、药物过量等。
Set PS level
Volume
(ml)
Time (sec)
PS Breath
常用模式(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参数设置: VT 流速 吸气时间 F 触发灵敏度 当压力控制SIMV时需设置压力水平
SIMV的优点
①应用范围广,通常与PSV联合应用。适用于各 种呼吸衰竭的治疗。 ②可根据患者需要,提供不同的通气支持水平, 并具有预设指令通气水平的安全性 ③应用SIMV,自主呼吸易与呼吸机协调,减少 对镇静剂的需要。 ④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⑤呼吸肌的连续应用,使呼吸肌功能得到维持和 锻炼,避免呼吸肌萎缩,有利于适时脱机。
控制通气(CV) 可进行呼吸力学监测:如静态肺顺应性、 PEEPi、阻力、肺机械参数。 注意:参数设置不当,可造成通气不足或过度 通气;应用镇静剂或肌松剂将导致分泌物清 除障碍等;长时间控制通气将导致呼吸肌萎 缩或呼吸机依赖。因此在应用控制通气时应 明确治疗目标和治疗终点,对一般急性或慢 性呼吸衰竭,只要条件允许宜尽早采用辅助 通气。
常用模式(三)
压力支持通气(PSV)
PSV是一种压力辅助通气模式,自主吸气触发,预 置气道正压作为吸气时辅助。吸气的启动、时间、流速和 容量以及终止均由患者控制。 注意PSV需要患者触发启动,因此通气驱动受损或病 情不稳定者不适用。
吸呼比的选择是基于患者的自主呼吸水平、氧合状态 及血流动力学,适当的设置能保持良好的人机同步 性。 吸气时间:0.8-1.2s 吸呼比:1:1.5-2.0 CV患者为抬高Pmean、改善氧合,可适当延长吸气 时间及吸/呼比,但注意患者的舒适度、PEEPi监 测水平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触发灵敏度
呼吸机送气的启动称为触发(trigger)。 呼吸机触发(即时间触发) 压力触发 流量触发 容量触发
呼气末正压(PEEP)
b、应用于呼气性气道阻塞性疾病,对抗内源性 PEEP,减少呼吸做功; c、降低左心室前负荷,改善心功能; d、低水平PEEP皆可降低呼吸机管路和气道阻力。
相关主题